
AI 的進展再度掀起 隱私、資安與網路穩定性 的三重挑戰。Elon Musk 的 Grok 聊天機器人因數十萬筆對話被公開引發隱私風暴;AI 瀏覽器便利背後,資安專家揭露「Scamlexity」詐騙新手法,恐成駭客新入口;而 Fastly 則指出,AI 機器人流量激增,正演變為 DDoS 新威脅。這些動態提醒我們,AI 的應用不僅要追求創新,更要守護安全與信任。
影音快速版
🔹 數十萬Grok對話被公開引爭議

🔍 知識補充 • 對話資料風險:若無妥善匿名化與存取限制,用戶隱私極易曝光。 • 歷史案例:早期微軟 Tay、Google Bard 亦曾因資料外洩與濫用引起爭議。
💬 生活化比喻 就像你和朋友的聊天記錄被放到大街上公告牌,任何人都能看到。
🔹 AI瀏覽器恐成駭客新目標,Guardio揭「Scamlexity」詐騙

📌 新聞整理 資安公司 Guardio 指出,AI 瀏覽器(如 Chrome、Edge、Perplexity Comet)內建代理程式,讓駭客可藉由假電商、惡意提示注入或釣魚網站欺騙 AI,自動幫用戶下單、點擊或提交資料。實驗顯示,Comet 甚至能在 無使用者確認下 直接購買或開啟惡意連結。研究將此攻擊命名為 「Scamlexity」,提醒便利背後潛藏重大風險。
🔍 知識補充 • AI代理程式:能代替使用者操作任務,但也可能被誤導執行惡意指令。 • 風險來源:自動化決策若缺乏安全把關,駭客可繞過人為檢查。
💬 生活化比喻 就像一位過於聽話的助理,連詐騙電話要你轉帳都照做。
🔹 Fastly:AI機器人流量激增,恐成新DDoS威脅

📌 新聞整理 Fastly 最新 Threat Insights 報告指出,雖然網路流量有 80% 來自爬蟲,但真正壓力來自 AI 模型的即時截取。每分鐘請求數最高達 3.9 萬次,遠超一般爬蟲的 1 千次。流量來源主要來自 Meta、Google 與 OpenAI,其中 OpenAI 即時截取佔 98%。Fastly 建議網站除 robots.txt 外,還需速率限制與來源驗證。
🔍 知識補充 • 即時截取 (Realtime Scraping):AI 為了回答問題即時抓取大量網頁。 • DDoS風險:短時間內的巨量請求,可能癱瘓伺服器。
💬 生活化比喻 就像數萬人同時跑到便利商店要看同一本雜誌,店家瞬間被擠爆。
💡 我們的觀察
這三則新聞突顯 AI 帶來的 信任挑戰: 1. 隱私:Grok 對話外洩提醒企業需強化數據保護。 2. 資安:「Scamlexity」揭示 AI 自動化的潛在漏洞。 3. 網路穩定:AI 流量激增可能引爆新型 DDoS 危機。 未來 AI 的發展,若要贏得社會信任,必須同時兼顧 創新速度與安全底線。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