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次王董是想讓同盛這邊以技術作價的方式入股吧?」
從李大同口中對同盛有了基本的認識後,Edward唐可以猜出王肇川的想法,所以向他確認。
「沒錯。」王肇川回答道。Edward唐點頭道:
「好,了解了。」
原本他向王肇川透露迦德求售的消息,只是抱著撒網,把消息散出去的用意,並不覺得元辰會對迦德有興趣。
前天王肇川告訴他有意思購買時,著實嚇了一跳,生產製造商併購設備商的例子實屬罕見,他看不出來元辰購買迦德的用意,所以今天也只是抱著服務老客戶的用意,安排王肇川去看迦德的工廠,Edward唐其實並不打算和元辰簽約,代表元辰去爭取迦德的青睞。
投銀在仲介案子時,除了篩選賣方外,也會仔細評估買方的能力和意圖,避免案子進行到一半,買方突然覺得自己無法負擔或覺得對公司的助益不大而打退堂鼓,那投銀之前投入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都白費了。
另一個需要小心篩選買方的原因是一旦投銀和買方簽了約,那這個案子投銀這邊就不能再找其他買方了,其他的買方只能讓給其他投銀,然後幾組人馬互相競爭,也就是說必須押寶,既然要押寶,那當然要挑最有能力、最有購買動機的買方。
元辰是有能力買迦德,它的財務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只有元辰參與,那動機和併購後的綜效就不明顯,併購案很有可能會夭折。
然而現在有同盛的加入,Edward唐已經可以理解到王肇川對這個案子採取積極態度原因,現在所有製造業都聚焦在AI智慧生產,智慧生產不外乎實現在生產資訊系統的AI化和生產設備的AI化這兩個面向。
如今元辰有同盛這種具備AI實戰經驗的軟體夥伴,Edward唐猜測元辰生產資訊系統的AI化可能已經在進行,而生產設備的AI化,與其等設備商慢慢搞,倒不如拉同盛一起買一家小型設備商,就算需要磨合轉型,短時間還無法應用,但仍然可以奠定元辰始終會走在同業前面的局面。
Edward唐心裡想著,臉上笑容漸盛,這時放在桌上的手機出現的一個訊息,Edward唐看了訊息後,抬頭對兩人說道:
「車子已經到了,我回辦公室拿個東西,等會我們一起下去。」
「好。」王肇川道。
Edward唐走出會議室後,李大同問王肇川:
「我這邊有一些迦德的資料,如果討論起來,可以拿給他們看嗎?」
前天王肇川告知迦德這個案子後,李大同便讓一號做了功課,初步整理了一份資料,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該拿出來,所以事先徵求王肇川的意見,王肇川想了想,說道:
「我們還沒和彼得森派博簽約,他們是不是願意代表我們也還不知道,我看這樣,如果他們肯拿出自己的資料出來,那大概就表示願意和我們簽約了,到時你再把資料拿出來。」
「好。」

Edward唐沒多久就回到會議室,帶著王肇川、李大同兩人直接來到一樓大廳,返還訪客證後三人走出大廳,來到大門外的迎賓車道,遠遠就看到那位彼得森派博美女站在一輛豪華廂型車旁,等著三人。
美女將乘客車門打開,Edward唐首先鑽進車裡,坐在了第三排的座位,將第二排兩個乘客主座讓給了王肇川和李大同,美女在外面幫忙關上車門,自己則坐上駕駛旁邊的副駕駛座,車子緩緩離開大樓。
車上Edward唐首先打破沈默,說道:
「Yuri,跟妳介紹一下,這位是王董這邊找來的合作方,同盛科技的負責人,李大同李先生,李先生,這位是Yuri藍,專責迦德這個案子的主管,併購案的實際操作都是她在主導。」
Yuri藍一聽,馬上從前座轉過身來,對李大同微笑道:
「李先生,你好,我叫Yuri,這次案子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找我。」
「李大同,妳好,以後要麻煩妳了。」
「哪裡,應該的。」
兩人接著簡單地握了手,交換了名片,李大同看上面的名字叫藍瑜莉,職稱是VP副總裁。
Edward唐接著從自己的公事包裡,拿出幾份報告,遞給王肇川和李大同各一份,說道:
「這是迦德的初步資料,迦德不是上市公司,資料不多,我們準備時間也有些短,所以資料還不完整,將來慢慢會將資料補全,Yuri,妳手上有報告嗎?」
「有。」
「好,王董,到迦德要四十分的車程,是不是我們利用這段時間,初步地介紹一下這家公司?」
「好。」王肇川點頭道。
「Great!Yuri,麻煩妳了。」
接著Yuri藍便開始講解報告裡面的內容,李大同看報告裝訂得很專業,但是內容並不多,也就六、七頁,都是一些迦德的公開資料。
Yuri藍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大致地說明了迦德的歷史、股本、股東結構、營業範圍、營收、財務等等的基本資料,李大同從她的口條和表達,可以看出來她的思路非常清晰,這位顯然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女孩的確有擔任中階主管的能力。
Yuri藍完成了簡報後,王肇川首先開口問道:
「這個股東結構是目前的?還是起始的?」
「是最近一次揭露的資料。」Yuri藍說道。
「嗯,看起來和元辰一樣是兩個人共同創立後,一直營業到現在,股權還算集中。」王肇川點頭說道。
「王董果然是老江湖,股權集中將來併購會比較好處理。」Edward唐附和道。
「這個侯億繕是第一大股東,也是公司註冊的負責人,那第二大股東是總經理嗎?」王肇川問道。
「不是,總經理並不在這個股東列表裡,所以應該只是專業經理人,至於第二大股東在公司裡的角色還不知道,等一下可以問看看。」Edward唐說道。
這時,李大同開口道:
「這個叫湯碧璽的第二大股東是公司的研發副總,整個公司的技術研發應該是他在主導。」
說著,李大同從他的包包裡,拿出了三本厚厚的報告,遞給王肇川、Edward唐和Yuri藍,接著說道:
「在第17頁。」
三人被這突然出現的厚實報告嚇了一跳,有些不知所措,聽李大同的話,趕忙翻到17頁,裡面有湯碧璽這個人的詳細資料,從他大學到現在的經歷都有。
王肇川前後幾頁大約翻了一下,不只湯碧璽這個人,整個公司的主要主管都有詳細的資料,整個報告大約六、七十頁,裝訂的很是專業,封面底部有《大江徵信與數據服務公司》,報告中所有的頁面都有《大江徵信》四個字的浮水印,顯然報告是來自這家徵信社。
王肇川抬起頭,一臉訝異地問李大同道:
「這家《大江徵信》你哪裡找的?做企業徵信這麼快?我前天才告訴你這個案子,今天報告就出來了?」
一般公司在接觸新供應商或新客戶時,都會做一下企業徵信,避免踩雷,元辰也有自己的企業徵信合作夥伴,只是他沒看過效率那麼高,品質那麼好的徵信報告。
「額,這家《大江徵信》是我跟朋友合資成立的公司,就在同盛旁邊,成立的時間跟同盛差不多,王董沒聽過是正常的。」
王肇川聽了李大同的解釋,愣了一會,問道:
「是不是用了AI的技術?」
「是,在資料搜索、查找、校驗方面都是使用AI,不過使用我們的AI不用擔心資料會錯誤,目前大江徵信絕大部分的營業額都是來自企業徵信,因為時間緊迫,這個報告只是初步的報告,我們正式的報告通常是超過百頁的。」
李大同如實回答,報告的確是AI寫的,只不過是超越現階段技術不知道多少年的AI,這資料要是用現在的生成式AI來做,保證錯誤連篇。
「找大江做企業徵信的話,要聯絡誰?」
王肇川決定試看看,找一個案子同時委託大江和元辰原來的合作夥伴,比較看看差別有多大,李大同一聽,掏出一張大江的名片,拿給王肇川,說道:
「找上面的江小姐或找我都可以,我基本上是兩邊跑的。」
王肇川看名片上面印了兩個名字,江小敏是掛負責人,李大同則是掛技術總監的職稱。
「還有多的名片嗎?」
Edward唐問道,顯然他也有興趣,企業徵信他們也是需要的,李大同馬上再掏出兩張名片,遞給Edward唐和Yuri藍,之後三人開始低頭仔細研究起那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