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很熱的夏天或是每冷的冬天,我是不上山的。
近來重返職場整天吹冷氣,覺得需要到戶外「解凍」一下,於是跟著任職單位的「5283」(諧音:我愛爬山)一起去「小觀音山」。
我不是第一次跟這座山相遇。印象中,是在外子剛瘋爬山時去了幾次,感覺有點難度,但又不至於痛苦至極。
這座山頭現在是「鹿角坑生態保護區」的範圍,因此上山要申請。我們一行28人在鞍部停車場起登時,就被一位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志工「關心」要走哪條路線,有沒有申請。走到Y型的中點,被一輛巡邏的警車注意到,二名員警下車確認我們的申請許可文件。到了主峰的登山口,又被二位志工詢問是不是有申請。
後來google才知道,如果沒申請是違反《陽明山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法》第19條的規定,可能面臨每人新台幣3,000 元的罰鍰。
「小觀音山」的迷人之處在於景色號稱「台北抹茶山」。我原本不是那麼在意有沒有看到大景的人,但當天老天爺對我們不錯,早上萬里無雲,在西峰、西西峰、主峰、北峰、北北峰、菜頭崙等六個峰都能看到綠油油的山巒。
抹茶山的命名由來,據說是日本人看到山脈的層峰,讓他聯想到抹茶冰淇淋。好巧不巧,我跟這個日本人一樣,爬山的時候,汗如雨淋,熱地要命,總想著下山一定要好好地吃一碗挫冰,只不過沒有山峰因此被命名為挫冰山。
同行的人直喊著被這座山名的「小」字給騙了,以為有一個「小」字,就比觀音山好爬許多,沒想到這麼硬。
如果才剛開始爬山的人,或者不常爬中級山的人,小觀音山的確有點硬。但對於一個經常爬中級山以上的人,小觀音山就會被山友列為郊山行程(健行筆記是列為郊山無誤)。
「小觀音山」另一個迷人之處,是可以看到不同的樹種樣貌。我對跟樹名不熟,只知道樹幹有粗有細、樹葉有大有小,經過這些不同的樹林時,散發出來的氣息味道,也有所不同。但由於整條山徑都沒有廁所,炎炎夏日爬山不小心認真吸氣,容易聞到尿騷味。
從路途中看到許多金紙銀紙判斷,「小觀音山」適合結伴出遊,不適合獨旅。山上叉路很多,要下載離線地圖,才不致於迷路。據說許多採集劍筍的人,走著走著,就出不來了。我想,應該是被山神收編,做為護山的一員了吧?!(阿彌陀佛)
這天,一半以上的人年過半百腳程不算快,從早上8點20分起登,路上休息幾次約15分鐘,總共走了5小時。
標高一千公尺山上的風,好涼、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