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昔日的房地產巨擘碧桂園日前發布獲利警告,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185億至215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台幣790億元至918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151億元(新台幣645億元)相比,虧損進一步擴大。這個數據不僅反映了碧桂園的經營困境惡化,也凸顯出中國整個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的嚴峻現實。中國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見的市場出清和行業重組。最新統計顯示,自2020年以來,已有77家中國房企發生債務違約,其中2021年違約16家,2022年更有44家集體違約。(See:2025/08/24,自由時報,碧桂園虧損擴大累計債務4.2兆元 中國房市寒冬未退)
據中共官方數據顯示,從2020年至今,中國已有77家房企發生債務違約,30家上市房企退市。而在滬深上市的71家房企中,有超過6成房企處於虧損狀態。專家認為,根據目前中國整體的經濟現狀,真實情況恐怕更糟。(See:2025/08/23,新唐人,中國房企崩潰 至少77家債務違約 30家退市)
彭博新聞 24日報導,中國經濟在關稅和根深蒂固的房地產危機和通貨緊縮等重壓下陷入困境,股市卻延續牛市,這種脫節情況引發人們對股市上漲持久力的懷疑,股市泡沫化已加劇形成。光是過去一個月,境內股市值就增加了近1兆美元,上證綜合指數創下十年新高,滬深300指數也從今年的低點上漲了20%以上。同時,幾乎所有近期的經濟指標,包括從消費趨勢、房價到通膨,都為投資者敲響了警鐘。此次上漲的動力,源自於資金充裕的投資人在缺乏其他選擇的情況下紛紛轉向股市。儘管市場穩步上漲可能意味著突然回調的風險較小,但一些分析師警告,泡沫正在形成。
野村控股公司警告稱,市場存在「非理性繁榮」,而這種錯配是「市場牛市與宏觀熊市」之間的對峙。瑞士隆歐銀行駐新加坡高級宏觀策略師李浩民則表示,「市場或許預期宏觀經濟基本面將會改善,無論這種預期是否正確」;但如果通膨率保持在接近0%的水平,且企業定價能力因國內需求疲軟而面臨嚴重阻力,那麼牛市將難以持續。」
通貨緊縮螺旋式下降,削弱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企業定價權,這是人們對當前經濟反彈的可持續性產生懷疑的最大原因之一。
(See:2025/08/24,,中國「非理性繁榮」彭博:股市泡沫警鐘敲響)
中國經濟低迷不振,奢侈品、普洱茶和藝術品市場信心雪崩。港媒驚爆,中國優質普洱茶價格創 2019 年以來新低,最高跌幅達到8成。隨著普洱茶泡沫破裂,1位東莞藏家抵押2間房子買茶餅,現在不僅破產還背債700多萬人民幣(以下同,約台幣2968萬),他絕望地說,當初一起囤茶的兄弟要嘛跑路,要嘛跳樓了。(See:2025/08/24,自由時報,「炒」茶變抄家!中國普洱茶價格暴跌8成 有人破產、有人跳樓)
整體來看,中國當前經濟正處於一個複雜且充滿矛盾的局面:傳統的經濟火車頭如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正在經歷寒冬,同時,消費信心與投機性資產市場的崩潰,也為整體經濟前景蒙上陰影,但與實體經濟脫鉤的股市此刻卻異常熱絡。這些現象則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核心問題:中國的經濟此刻正面臨著極為嚴峻的結構性挑戰與消費信心危機。
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嘗言:「市場的非理性狀態,可能會比你保持償付能力的時間還要長。」 (Markets can remain irrational longer than you can remain solvent.)
尤其在這種「宏觀熊市」的時刻,卻出現「非理性繁榮」,即使你持有可以看好的預期,也可能在你資金耗盡之前就發生市場的動盪,因此,投資者應該不要過度自信地與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對抗。
國防部 8/22上午發布中共解放軍臺海周邊海、空域動態,從8月21日上午6時至今天上午6時止,共偵獲共機22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9架次)及共艦5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See:2025/08/22,太報,共機22架次共艦5艘侵擾台海周邊 9架次逾越台海中線)
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軍陸戰隊預定九月舉行規模破紀錄的「堅毅之龍」(Resolute Dragon)聯合演習。日本媒體報導,美軍最新反艦、防空系統「海軍/陸戰隊遠征艦隊阻絕系統」(NMESIS)與「陸戰隊整合防空系統」(MADIS),將在這次演習中首次部署於鄰近台灣的沖繩縣石垣島。(See:2025/08/22,自由時報報,美日9月軍演 牽制共軍海空進出)
南韓總統李在明8/23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該訪日行程早於訪美的罕見舉措引發關注。美國媒體分析,兩國關係緩和很大程度上也反映西太平洋局勢的變化,圍繞「台灣有事」的擔憂迫在眉睫。日媒則指,日韓改善關係仍「如履薄冰」,歷史問題還是日方無法消除的不安因素。(See:2025/08/24,太報,日韓時隔17年發表聯合聲明 「台灣有事」促關係緩和但仍有隱憂)
明居正老師X陳破空:不得不交棒 習神隱背後驚人陰謀! 誰是挑戰者?習近平病危或暗藏驚天反擊?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期刊21日發表布魯金斯研究所學者、前美國副總統國安顧問高登(Philip H. Gordon)的專文,以「川普可能出賣台灣—該如何避免?」為題指出,在美國承諾不再牢靠的情況下,台灣選項有限,但仍有3張牌可以打:提高國防支出、加大對美投資、謹慎處理台灣獨立議題。(See:2025/08/24,聯合報,川普可能出賣台灣2300萬人!美前官員:賴清德有3張牌)
整體來看,美日軍演升級,等於在台灣東北外圍形成「拒止網」。提醒:台灣周邊正快速軍事化。日韓關係緩和,日韓時隔 17 年聯合聲明,首次因「台灣有事」走向務實合作,反映:美日韓三角安全架構的強化。美國內部不確定性,策略:「台灣自救」。本就是台灣須採取「自立求生」的務實策略。
拉丁格言嘗謂:「汝欲和平,必先備戰。」(拉丁語:Si vis pacem, para bellum.)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嘗言:「最好的防禦就是讓敵人不敢進攻。」("The greatest defense is to make your enemies believe they dare not attack you.")
因此,倘若台灣想要擁有和平,乃需要積極備戰!要先準備戰爭,才能避免戰爭!
畢竟,唯有堅實的嚇阻,才能防止台海被中共視為可趁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