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最近最高來到1200元股價,有的人會後悔當初2022年600元台積電是"dead money" 那時候為什麼沒有買。
最近我剛好經歷了買預售屋心理鬥爭的掙扎過程,所以我有了一點心得和想法,趁著記憶猶新的時候寫文章記錄下來。
我最近在台北市信義區的邊緣地帶看了一些2029年甚至之後才會完工的預售屋。我的想法是,未來房價如果上漲,我在2025年的現在買進預售屋,等到2029年台積電假設股價到2000,這時候我就可以賣掉台積電的股票去支付房屋的尾款。用上漲的股票去支付較便宜的房價,真的是完美的計畫。
可是如果未來不如這些預期呢?如果房價下跌,股票沒有上漲呢?我該如何應付這個狀況?評估最差的狀況,這是評估風險最基本的功課。
我最後的結論是,即使我對於未來我的預估是看好的,但是這只是我個人的評估和預測,我從2025到2029年這段期間,必定會過著"處在憂慮狀態"的生活。所以不要買預售屋,對我這幾年的生活來說,會是比較好的。
可是未來2029年,我預測的事情如果發生(房價上漲,台積電股票到2000),我會不會後悔2025年沒有買預售屋呢?
我覺得不會。因為2025年台積電股價1200元,2029年股價如果是2000,那就表示台積電股價上漲了1.6倍。而信義區目前房價150萬,如果未來到180萬,那也只是上漲了1.2倍而已,漲幅小於台積電。所以,數學上我雖然沒有把效益最大化,但是也賺了不少,賺多賺少,都是投資的振幅而已。
所以想清楚之後,未來就算和我當初的想法一樣去走,我未來也不會後悔。因為我知道我為了甚麼2025年放棄了這個決定,因為我想2025-2029過著不須擔憂的生活。我知道我在2029年台積電股價到2000的時候,我有更多的選擇去找市面上的中古屋,我不需要一定在2025年做這個買預售屋的決定。
所以,以這個邏輯去思考台積電股價,我認為,會悔不當初的,有幾種情形:
1.沒有甚麼想法,就單純的像是賭博一樣,或是靠感覺/直覺,後悔當初沒壓住台積電。
這個想法就像我當初沒有買彼特幣一樣。我有時也會想,當初我為什麼沒有買個一千或是一萬元台幣的彼特幣?當初如果有買,現在也應該有幾千萬幾億了吧?隨著這個想法,我又衍伸出了一個念頭:
2.了解自己。我了解我自己,所以我知道就算我當初買了比特幣,我應該會再漲了100倍或是一千倍的時候就賣掉,不會撐到現在上萬倍的獲利。
如果了解自己就會知道自己不敢重壓,賭博會見好就收的個性,不會有那種長線賭博的個性。
3.再來就是,當初為了甚麼做出那個決定?
如果我們知道當初我為了甚麼原因或是理由,放棄做出行動,放棄做出決定,那我們在未來就知道當初的自己為什麼錯失那個機會。知道為什麼,未來也就不會後悔,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當初放棄的理由。
當然應該還有其他很多原因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我們為什麼會後悔,以上只是我自己想到和經驗到的幾個原因,分享給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