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邊,潮濕的海風長年拍打著老房子的牆面,讓這城市常年籠罩著一層灰濕的氛圍。在八斗子附近,有一棟荒廢的三層透天厝,被當地人稱作「哭聲厝」。
據說,只要夜裡路過,不論天氣晴雨,都能隱約聽見從二樓傳來的低泣聲,彷彿有人躲在屋裡,壓抑卻持續不斷。
一、房子的來歷
這棟房子最早建於日治時期,屋主原是做漁業批發的,生意一度興旺。可好景不常,家族中接連有人暴斃:先是長子出海落水,屍體兩日後才在港口漂起;接著,二媳婦在家中自縊。
當時請了基隆著名的風水師「張半仙」來看宅,他站在屋前良久,只淡淡說了一句:
「這房子背山面海,本是好風水,但沖了陰水,藏不住人丁。」
張半仙勸屋主盡快搬遷,否則後代難以昌盛。但屋主心疼基隆港口的商機,仍堅持留下。幾年後,家族人口幾乎死絕,房子也就此荒廢。
二、凶宅傳說
基隆在地人傳說,那棟透天厝的格局犯了「穿堂煞」:前門直對後門,海風一進就直沖而出,屋內氣場留不住財,也留不住命。加上後門正對著一條陰濕小溪,被認為是「陰水沖宅」,導致陰靈易聚不散。
有人說,夜裡經過時,會看見三樓窗邊有白衣女子探頭。也有人說,經常有士兵模樣的黑影,沿著樓梯往下走,卻永遠走不到盡頭。
這些故事讓哭聲厝成了當地人口中的「兇宅禁地」。
三、凶宅試膽
某年中元節前夕,幾個高中生相約探險,想去哭聲厝「試膽」。
他們帶了手電筒、香菸,還在廟口買了三支香,說是「預防萬一」。一行人笑鬧著走進屋內。
一樓滿是剝落的壁漆和海潮的腥味,地板濕滑,牆上還留著昔日漁業公司的褪色字樣。他們往二樓走時,果然聽見微弱的哭聲。
「靠,真的有聲音!」其中一人故作鎮定,但語氣已經發顫。
就在這時,走在最後的女生忽然大喊:「誰推我!」眾人回頭,卻沒有人在她背後。她臉色發白,說剛剛明明有一雙冰冷的手,狠狠把她往前推。
他們嚇得往下衝,可跑到一樓大門時,卻發現門竟然鎖死,怎麼推都推不開。就在他們驚惶失措時,三樓傳來沉重的腳步聲,一步一步,緩慢卻堅定地往下走。
眾人急忙點燃手中的香,顫聲喊:「我們只是路過,不是來打擾的!」
煙霧升起後,大門突然「咿呀」一聲打開。幾人幾乎是連滾帶爬逃出屋子,跑到馬路上才敢停下。
四、後續
自那以後,他們再也不敢靠近哭聲厝。有個同學後來發燒數日,醫生查不出原因,最後是家人帶他去城隍廟收驚才逐漸好轉。
老人們說,哭聲厝裡的冤魂大多是溺死、吊死、鬱鬱而終的人。他們無法離開那片沖陰水的土地,只能困在屋內,不斷重複生前的痛苦。
有民俗老師傅勸人:
「經過那裡,最好默念平安,別多看。房子是空的,怨氣卻是滿的。」
如今,那棟透天厝依舊佇立在海風吹拂的山腳下,牆壁斑駁如爛傷。無論是颱風天還是晴朗夜,總有人說聽見那隱隱約約的哭聲,在基隆的潮濕空氣中飄盪不散。
新聞後記
【XX日報】
基隆市中山區某處荒廢多年的老屋,近日再度引起民眾熱議。據地方居民表示,這棟建於日治時期的宅邸,過去因連續發生多起住戶怪病與意外身亡,被認為「風水不祥」,多年來乏人問津。
根據警方與里民口述紀錄,近二十年間,曾有至少三組家庭搬入該屋,但最長不超過半年即遷出。有人聲稱半夜常聽到女子低語與走動聲響,也有人指在屋內鏡子與窗戶反射處,會看到陌生人影。
地方耆老指出,該屋所在地原為亂葬崗,後經填地興建,格局與地勢與傳統「風水四神位」相沖,「左青龍、右白虎」皆缺,正門又對著長年潮濕陰暗的山壁,屬於「逼煞」格局,因此被視為兇宅。
雖然屋主曾多次邀請法師進行科儀、焚香祈福,但後續仍不斷傳出異狀。近年因都市更新計畫,該屋再度面臨拆除或重建的討論。不少基隆民眾呼籲市府應公開調查並妥善處理,以免「兇宅」問題影響未來住戶安全。
警方則回應,目前並無確切證據顯示該屋與靈異現象有關,但由於流傳已久的故事與民俗說法,讓這棟老屋成為基隆市區知名的「凶宅都市傳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