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Netflix官方網站僅作評論用途
Netflix的日本實境節目《最後復活戰》,由25位運動選手參加競賽,其中包含拳擊世界冠軍、日本國手、職棒選手、健美選手等。各項運動競賽的佼佼者齊聚一堂,一同挑戰體能極限,爭奪最強運動員的名號,獲勝者同時還可獲得3000萬日圓的獎金。
筆者本身不算是熱衷運動競賽的人,但《最後復活戰》意外地非常精采。除了比賽的熱血沸騰,更大看點是褪下昔日榮光的退役選手,再次重燃戰鬥心的堅毅精神。《最後復活戰》整體有點像是運動競賽版的真實魷魚遊戲,沒有誇張的勾心鬥角和耍心計,每位選手表現真誠與相互扶持、鼓勵,運動家的精神值得敬佩。
※以下針對實境節目進行分析與心得分享,含『劇透』,請先觀劇!!!!!──
⇣
⇣
⇣
參加的選手不少是對過去運動職涯抱持遺憾的運動員,戰力外、未能參加奧運、奧運比賽失利,甚至還有因為疾病因素被迫改變專攻項目等因素。節目主旨一部分也是給予這些參賽選手第二次發揮所長,或是證明自己的機會。以這點來看非常振奮人心,同時也令人好奇不同運動項目,究竟哪一項目的選手最強?年齡、體型等不同條件,對競賽的結果又有多少影響?
回顧節目競賽項目──
第一場競賽:黃色賽段-突破之門「持久力」考驗
以背重物在看不見終點的雪山上攀爬,直到抵達終點,淘汰速度最慢的選手。除了持久力,從荒井陸(30,前水球國手)在此項目奪冠可判斷出肺活量也是挑戰的重點。
第二場競賽:粉紅色賽段-仰臥起坐區「耐力」考驗
以仰臥起坐,在規定時間內必須觸碰到按鈕。在按鈕高度一致的情況下,身高矮的選手要碰觸按鈕相較困難,如身型嬌小的女選手要按按鈕相較吃力。而身高過高的選手也稍有吃虧,像是身形高大的糸井嘉男甚至得用下巴按按鈕。
此一項目有兩位選手雖然完成仰臥起坐,卻因沒按實按鈕,因此落選。最早落選的選手似乎也沒意識到按鈕要用力按,不是感應式,落選時甚至還不清楚狀況。因為沒按實按鈕而落敗的,包含第一場競賽拿第二的選手,落敗的當下肯定很扼腕。
第三場競賽:藍色賽段「判斷力」雲梯考驗
這一項目大多靠臂力完成,其中身形高大的選手,吊單槓的移動速度快上許多,格外占優勢。在此項目直接把全部的女選手刷掉了,甚至還有一名選手撞斷門牙。製作單位很壞心的是在比賽前要選手們找強者組隊,殊不知卻成了互相競爭的對手,而這個做法也將女選手分散,身材上不利的女選手又更難晉級。
此項目判斷力的測試目的不明確,唯一相關的就是最後三種不同的前進方式。要選擇耗時排隊等待簡單的項目,還是不浪費時間挑戰不用排隊但困難的項目前進吧。
此賽段很明顯對女選手相對不公平,製作單位或許也沒料到比賽還不到一半,就已經淘汰全部的女選手了。另外一點影響比賽結果的是,因為並無禁止選手觀看挑戰的實際狀況,在此項目相對陌生的情況下,後段挑戰的選手相較有利。
第四場競賽:橘色賽段「團隊凝聚力」考驗
以團體競賽,靠搬運20公斤重的沙袋,堆疊、攀爬前進,直到將最沉的60公斤沙袋搬運到目的地。在比賽前就已經被選手們推測出會是以力量為主的競賽,因此在組隊時,有兩位選手就因體型沒被選中,不戰而敗,甚至還不是倒數名次的選手(包含總排名在高分組的選手)。如此一來,先前的分數和排名似乎也不是這麼重要了。在兩隊凝聚力相當的情況下,戰術反而成了獲勝的重點。
敗部復活:灰色賽段-救贖之繩 拔河考驗
第四場競賽獲勝的隊伍中,有選手選擇領取部分獎金退出比賽,所以落敗的隊伍才有敗部復活的機會。拔河除了體型優勢外,技巧也很重要,沒有穩住下盤很容易被對手拉走,更重要的是必須在哨音一響就搶得先機,先發制人。此外,一對一競賽,如果氣勢太弱,容易因信心不足撐不下去,而被敵人輾壓。
這場敗部復活賽,身形嬌小的選手相對容易出局,對女性選手或是體型較矮小的選手不利。例如第四場競賽前沒被選入隊伍的兩位男選手,即便留在此階段,恐怕也會處於弱勢。
筆者很好奇,如果獲勝隊伍沒有人選擇退出,還會有敗部復活嗎?不過按拍攝的順序,看起來是落敗的隊伍在第四場競賽結束後,旋即進行了敗部復活賽,所以兩件事似乎沒有關聯。
第二職涯簡報:選手們發表獲得優勝獎金後,將如何運用獎金發展退役後的第二人生。這段和運動競賽幾乎沒有關聯,主要是凸顯製作單位希望選手們謹慎運用獎金的心意。
第五場競賽:紫色賽段-考驗1「突破力」
按職涯簡報排名,選擇挑戰「觸碰拳擊賽」或「追逐標註賽」,其中一項只要有人挑戰成功,剩下的選手就不能挑戰。與選手對戰的對手是另外挑選進來的專家。此階段的選手有本身就是拳擊背景的,相對吃香。如果拳擊項目改成其他項目,譬如技巧性的球技運動,也許結果就不同了。
此外,挑戰順序按職涯簡報排名進行,使前面幾個賽段的總排名變得可有可無,略顯可惜。更大的問題是,追逐標註賽有選手受傷,場地安全措施有待調整。更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選手受傷而調整規則,選手們可以再次挑戰已經被挑戰成功的拳擊項目,最終晉級的選手都是挑戰「觸碰拳擊賽」成功者。
第五場競賽:紫色賽段-考驗2「巨球相撲」
一對一推球相撲,力量型的競賽。同樣按按職涯簡報排名,選擇與之競賽的選手。這階段的競賽體型高大還是相對占優勢,但也不是絕對。由比賽的過程可知,對手就算身型較矮,但鬥志強弱、戰術皆有影響,因此也增添了可看性。絕對不要因為自身的條件而受限,意志力堅強依舊有可能勝出。
最終決賽:紅色賽段「強韌的身體和精神」-爬行賽考驗
從第五場競賽晉級的三名選手,各綁上繩子,三方拉鋸,最早碰觸到終點兩次的選手將獲得最強運動員的名號和獎金。這裡考驗的無非是體能和意志力,如果輕易放棄,容易就被對手拉走。在哨音響起時,搶得先機也很重要。此外身體採取的姿勢、戰術也多少有所影響。但以最終決賽來說,體型、力氣還是佔了很大的影響力,其中最矮選手身高只到最高選手的肩膀,最強運動員的競賽方式,是否有其他更合適、公平的挑戰方法呢?
前三場賽段成績整理
看完《最後復活戰》的觀眾,不知是否都有猜中最終獲勝的選手呢?筆者整理了幾位表現亮眼的選手,在前三場競賽的比賽成績:

由此可見,排名最前面的選手不一定是最終贏家。
分析總結
看完八集節目,總結節目比賽項目獲勝的條件應是:體型、體能、信念(或說心理韌度)、運氣
體型、體能是基礎條件,部分靠後天努力,提升體能強度。這兩點不用贅述。
至於運氣,團體競賽階段其實很明顯看出影響,一開始看起來獲勝機率大的選手,因團體競賽落敗,即便有敗部復活,但一對一淘汰賽只有一人能晉級。五名選手就止步於此階段。再來更往前是團體賽前的挑選隊友,兩名隊長重複選擇隊友的情況下,籤運好的就佔了優勢。
在後段比賽,晉級決賽的正隨優彌也有運氣加持。因為有選手受傷,規則更動,使他得到晉級的機會。同樣以高爾夫球賽來舉例,起風等不可抗因素也成了影響選手的運氣條件。
此外,運氣也包含比賽規則/方式(以力氣為主,還是技術、敏捷度、場地位置)、對手的狀態(包括附近的選手失誤,提高警覺;周遭人的持續力提升戰鬥力)等。
最後來談信念。信念,如同最常到聽到的「吸引力法則」,可以應用在各方面的挑戰。雖然可能很多人包括筆者本身,多少會對吸引力法則感到存疑。光是相信自己可以勝出,就真的能成真嗎?然而從《最後復活戰》中,確實驗證了吸引力法則有其一定的可信度。如果不相信自己可以勝出,意志力就會被削弱。如此一來就容易輸給意志力強的對手,容易變得消極、潛意識選擇放棄。
心理韌度分析
從參賽的幾位選手可以明顯看出他們的氣場,那些氣場強大者的心理韌度(同上述信念的概念)似乎相對較高,按選手的心理韌度筆者分析如下:
心理韌度最強:
糸井嘉男(43,前職業棒球員)、長谷川穗積(43,前拳擊世界冠軍)。兩人總是老神在在,不會顯露不安或害怕輸贏的神色。尤其糸井嘉男甚至在職涯評分的競賽中給所有參賽者都評了滿分,展現不怕輸的勝者餘裕。
心理韌度次強:
正隨優彌(28,前職業棒球員)、栗原高(37,前美式足球員)、米村克麻(28,前柔道選手)、登坂繪莉(30,前摔角國手)、荒井陸(30,前水球國手)。其中除了米村克麻,其餘三人氣場強大,不少選手對上他們也會面露不安。
正隨優彌除了有考取心理相關的證書,經歷五年戰力外的棒球生涯,又因此被迫退役,過去一段時間在一般企業擔任銷售業務,歷經諸多挫折,卻撐到了決賽。靠著這場競賽證明他已克服過去的心魔,即便未勝出也值得敬佩。列在次強的理由是在最後一場決賽時,有幾次表現出些微退縮的神情。
栗原高雖然因競賽時扭傷腳,帶著腳傷上場比賽,但依舊拚盡全力奮戰。
米村克麻則完全出乎意料,當他對上栗原高時,雖然身材相對嬌小,加上退役後已不從事運動相關職業,但絲毫不遜色。是未顯露氣場,但實際強大的選手。
登坂繪莉,雖然在第三場競賽就落敗,但前兩場競賽表現出色,尤其是仰臥起坐戰勝諸多男選手。第三場競賽雖然已知落敗仍堅持完成。
荒井陸雖然一開始看起來自信滿滿,但面對落敗仍難免露出沮喪和失落,因此我將他列在前述四人之後。
心理彈性好:
德田浩至(36,前美式足球員,現為搞笑藝人),雖然他在敗部復活時落敗,但感言比其他落敗選手來得正向,不因輸贏影響自我評價。
對於整體節目,除了上述提到的幾點問題,最重要的一點──以這次節目的比賽項目來看,多數競賽以力氣為主,欠缺思考性別差異,同時也缺乏技巧性、敏捷度、反應力為主的運動競賽,真的可以選出最強運動員嗎?
即便有些許缺點,《最後復活戰》仍十足振奮人心,運動選手的毅力非常值得學習。提醒我們,不應受限於年齡、體型等條件,鍛鍊堅強的意志力與信念,也有機會奪得勝利。
【文章非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