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部我從4月就開始期待的鉅作,果真沒有讓我失望,也證明了札克克瑞格導演是電影界的明日之星。導演善於驚嚇點前的氛圍營造,利用緊貼角色移動的中景或遠景鏡頭、密閉或無限延伸的環境,搭配時而封閉、時而無限延伸的場景,再加上強烈的明暗對比與逆光剪影,塑造出令人膽寒的高壓,一到那個瞬間,本來有點窸窣聲的影廳霎時鴉雀無聲,讓我也跟著緊張起來了,果然在自家和在電影院看恐怖片的沈浸感還是有差別的。導演在片頭流暢的運鏡令我印象深刻,凸顯出孩子們一同離家的詭異感。
此外,本片以六個角色的視角,帶領觀眾穿越不同的時間點,重新審視小鎮的種種事件,並且導演總是在每個人物的支線到了高潮處,就切換到下一個人物的支線,此種敘事手法讓觀眾的眼球得以被牢牢抓住,也將懸疑張力一層層往上堆疊。不到最後一刻,絕對猜不到結局的走向
另外,本片也巧妙藏了許多議題與致敬,有網友推測浮在空中的AR-15步槍與2:17,是在暗指2022年7月美國眾議院以217票通過「禁止攻擊性武器」法案,但該法案隨後在參議院受阻,未能正式成為法律,我個人的解讀是它是用來暗示一切真相所指之處。而導演說孩子們詭異跑步姿勢的靈感,是來自越戰戰場上一名著火的小女孩伸出雙手求救的樣子,他覺得小女孩的姿態太讓人不安和難受了,所以決定讓片中失蹤兒童做出同樣的動作。還有一幕撞門的情節,致敬了《鬼店》中傑克用斧頭砸門的動作
雖然在恐怖片中融入喜劇元素的例子屢見不鮮,但我覺得本片喜劇與恐怖成分的比例有些失衡,Jump Scare也用得有點氾濫,真正令我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的地方,就只有Jump Scare 前的鋪陳而已。論劇情縝密程度的話,《凶器》無疑有超越前作,但論驚悚程度的話,還是《宿劫》更勝一籌。而失蹤案的謎底我覺得格局可以再大一些,其實在看到中段時,我就大概猜到會不會是什麼怪力亂神在作祟,只不過幕後黑手的手法很有創意。我想像中的真相是有一個邪教組織利用這些孩子從事會危害整個小鎮的行為,或是這些孩子跑到平行時空(類似怪奇物語),若能這樣安排的話,說不定就能把故事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我看完後的第一個感想,就是這次怎麼和前作一樣,有些細節沒有交代清楚、收尾得很倉促?但在看了導演的訪談後,我才知道他之所以不把故事講得鉅細靡遺的原因,是為了留給觀眾足夠的想像與詮釋空間,拼湊出屬於自己的答案,他也無意在片中塞入寓意,像剛剛提到的AR-15步槍,導演根本沒有想要探討校園槍擊案的意思,就只是突然想到放上去而已。照這樣看來,我在《宿劫》和本片所認為的缺點,其實也可以是優點。他的創作態度讓我領悟到,好的電影不一定需要一個明確的解釋,因為無解的懸念正是它的詩意所在,對於想成為編導的我而言,這是一個值得借鑑的創作方向
無論你是恐怖片新手,還是單純想開懷大笑,《凶器》將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樂趣!
評分: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