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系職涯分享系列的第七篇文章出爐啦!這次邀請到我的研究所同學,分享他大學唸政大經濟系,研究所在德國唸財金系,畢業後在德國的投資銀行工作的故事~
這次的文章會分享經濟系跟財金系的差異,以及為什麼去投資銀行工作的心路歷程,如果你想了解經濟系&財金系有什麼不同,或是未來想往投資銀行發展的話,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為什麼當初大學選經濟系?其實一開始並不清楚自己想唸什麼,但高中上公民課的時候,發現自己對這個科目蠻擅長的,也因此有考慮經濟系。不過在填志願時,前幾志願還是三類組的科系,像是醫科、電機等等。
唸完經濟系後的心得:
經濟系的課程偏理論,優點是出路很廣,像是總經研究員、公務員、ETF基金經理人、量化投資都是出路範圍。
政大經濟的課程安排相對寬鬆,課餘時間充裕,可以探索不同興趣,因此也有不少同學畢業後選擇轉換跑道;但缺點是課程與職場的連結度不高,例如想做衍生性金融投資,就必須額外補強實務技能。還有一個冷知識:台大/政大經濟系不是商學院,是社科院的!
為什麼碩士選財金系?
從經濟系畢業時,我還沒有明確的職涯方向,但我知道自己喜歡挖掘 insights,也享受從零創造出成果的過程。不過,大學期間參加投資競賽的經歷,讓我意識到自己對投資觀念與分析有興趣,也因此對資產管理這條路產生嚮往,最終在碩士階段決定攻讀財金系。
經濟系 V.S 財金系:
- 課程實用度:財金系更貼近職場;經濟系偏理論
- 適合的人:經濟系適合喜歡做研究、推理與分析數據的人,或想保留未來出路可能性的人;財金系適合喜歡實際應用,明確知道自己未來想投入金融業、企業財務,或其他商學相關領域的人
畢業後去投行工作的原因?
我對投資和估值一直很有興趣,一開始的目標是資產管理,不過在碩士二年級時,因為上網自學 financial modelling,接觸到許多投行相關資訊,才發現 M&A 能對企業帶來深遠的影響,讓我深受吸引。於是我先從相關領域的實習做起,例如 corporate lending,並逐步朝投行方向發展。
投行需要的人格特質:
- 邏輯好、擅長數據分析
- 細心、有效率、做事按部就班
- 喜歡光鮮亮麗
- 能在高壓環境下長時間工作
- 具備強烈的動力與企圖心
對於未來的職涯規劃:
未來的職涯目標是去私募基金工作,但我也想留點空間讓自己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像是去新創公司,而不是只被鎖在財金的框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