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又是伍德。如同預告已久的,伍德終於飛到日本,要展開在大學執教的新生活。不過,正如伍德以往在外生活一樣,一切不太會一帆風順,總是得先披荊斬棘冒險一番,才會勉強站穩腳步,而這次去日本也一樣。伍德不像一些「旅遊達人」去出優越感,好為人師地指摘他人怎麼做最省錢,就是很樸實地記錄下自己的經歷,或許還不夠聰明有效率,但至少是盡力活過的證明。
因為勤務地點關係,伍德在關西機場降落(再細就很容易扒出伍德中之人了XD)。而或許是因為大阪萬博還在舉行中,關西機場可謂人滿為患、水洩不通。即便開了將近二十個櫃台,消化人員的速度還是很慢。伍德是跟一位來觀光的朋友一起來的,本來還一起排隊,伍德想了想還是問了引導人員要拿工作簽的自己排哪裡,結果立刻被帶到另一條去排。
觀光除外,其餘外國人在日本生活都必須申請發行所謂的「在留卡」(在留カード),幾乎可以看成是外國人在日本的身分證。這個申請手續是在機場透過簽證,在專門的入關櫃台進行。不巧的是,伍德入國當日,原先只有一個櫃台。排隊的人們都是第一次來,也不明就裡地排成兩排,突然被櫃台要求合成一排,自然順序大亂。結果好不容易靠著現場人員安排硬擠成一排後,又開了一個櫃台,於是隊伍又得分成兩排。更讓人發噱的是,後來開了第三個櫃台,於是新到的人直接在第三個櫃台辦理,讓伍德在入關就等了兩個小時──而這還是伍德有發問該在哪裡排,否則排觀光的櫃台到最後,可得又從頭開始排工作簽證入境,那可就頭疼了。入關後,伍德原先的計畫是搭電車前往住處,不過疲倦的朋友打算花錢消災、坐計程車。雖然真的是一筆花費,但結論來說,伍德還真是很慶幸不需要提著行李箱在電車站裡四處打轉,也所幸入住後一切都尚稱順利。
外國人以工作簽證入境日本後,大致需要備妥「三神器」:在留卡(在留カード)、手機號碼和銀行帳戶。其中在留卡除了在機場拿到後,還得去市公所(市役所)登記住址,某種程度上就像台灣的報戶口一樣。而這就是伍德到達隔日的行程。日本在這方面有個好處是,市公所大部分有多個辦公地點,不一定要去擠同一個地方,伍德也因此選擇一個離住處比較近、電車也能到的地方。
伍德雖然有N1證書,但實際上陣講日文還真是第一次。之前和學校行政人員寫文書,被迫練習了好一陣子敬語,某種程度上還真是在這次派上用場。儘管一些法律程序伍德聽得一楞一楞的(這些就算用中文講,伍德想必也得消化一陣子),但大致還是能了解大綱、也能自己詢問一些問題,遇事不決就說「是的」(はい),多少讓伍德有點信心(?)。
登記戶口後,日本的法律規定即便是外國人,只要入境一天就必須被國民健康保險和國民年金所覆蓋(台灣應該也有類似規定)。而在伍德入境和正式入職間,雖然隔僅約一個禮拜,還是得辦理相關手續。所幸公所人員也很貼心提醒健康保險可在之後轉入學校職員保險後退出再繳費(會稍微省一些錢),年金甚至因為去年在日本零收入(畢竟伍德才剛赴日),可以被視為「低收人口」而免除今年年金,之後再銜接學校系統。大抵應該是搞定這關。
日本的銀行系統由於擔心金融犯罪(洗錢)問題,對於剛赴日的外國人不算太友善。一般都會推薦在郵局儲蓄(ゆうちょ)開設帳戶。不過或許正因為外國人很多,必須要預約才能申請。伍德第一次去時沒申請,確實就被說明天再來。而完成申請手續後,也還得再等兩個禮拜審核。雖說確實覺得有點久,但畢竟入境隨俗,也只能尊重各國制度。
至於申請手機,外國人則大致能自由和各家電信公司的直營店,或甚至是比較便宜的線上專門店簽約。唯一比較麻煩的,大概是申請門號時需要提供日本的聯絡方式(市話和手機皆可)──聽起來很套娃,畢竟就是沒有聯絡方式才要申請電話號碼。伍德是用自己大學研究室的專用號碼過關,如果是初到日本的其他朋友還真要先準備。
伍德也趁正式入職前,先到一直連絡的大學的庶務組打聲招呼。行政人員對伍德畢恭畢敬地敬語連發,一時還真讓伍德想說聲不用對伍德說敬語。不過或許這就是文化,伍德也只能慢慢摸索如何與大家互動的距離感。不過感覺起來對方還算聽得懂伍德的日文,溝通應該還稱順暢。
直至目前,伍德的「三神器」還差一樣,目前看來唯一的影響是第一份拿到的薪水會是現金袋(而不是轉帳),頗有種昭和的感覺。而不管是去市公所、大學或是一般在餐廳,伍德的日文還能過得去,應該總是能站穩腳步,走一步是一步吧。
至於下週,伍德就得辦理正式入職的手續,而究竟又會發生什麼事──還真是只能期待下回分解了。至少伍德大概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關關難過關關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