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是標誌著二次世界大戰進入終局的時間。而2025年也是如此,現在新軸心在各地的擴張都陷入了失敗與正在失敗的僵局,他們最好的待遇是像俄羅斯那樣,維持一個僵持的局面,然後期望能夠談一個停戰保留戰利品的好價碼。最糟則是像巴勒斯坦那樣,進入全國被剿滅,而其潛在盟友不是像阿拉伯國家一樣早已站隊以色列方,或是像伊朗那樣為自保先行內縮。
這個時刻的歷史趨勢直到1945年(而現在則是2027-2028)的路徑已經被注定,會有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但是總體趨勢不變。但是在2028年後,已經註定的趨勢將會發生改變。當國際疆界在這一波的改變結束後,將會出現的是各國內部政府組織的改變,一些新國家將會誕生,而一些國家則會倒楣的消滅。中國很有可能將會試圖在2028年到2030年之間實現對台灣的無血併吞,就像是德國在1938年對奧地利實施的那樣,當然到那時他們至少已經晚了將近8年在做這件事,在各方面都已經輸美國與台灣一大截,但那是他們僅有的最後一絲可能能有效併吞台灣的手段與最後的機會。

韓國馬英九都已經對川普投降了,中國在國際上能夠施力的點已經開始變少了......
而世界本身也如同那樣,一堆尚未或是來不及決戰的國家,將會在大勢底定後,試圖實現他們在過去幾十年已經失敗的各種非戰爭路線。而目前在東亞的準戰爭的對峙僵局將會繼續的上升,不是因為中國想要繼續對峙(事實上,中國將會試圖停止對峙局面,以加大和平併吞台灣的機率),而是島鏈勢力的內在力量與美國希望這樣的對峙能夠持續下去,只有這樣才能夠將來自亞洲的深坑與動亂狠狠的堵在大陸上,基本上球已經正在逐漸地從中國、俄國等新軸心轉移到美國、歐洲以及島鏈勢力的上面。李在明政權對美國的投名狀即是一例,涼戰反攻的號角已經響起,但是中國卻一兵仍未發,雖然直到2028年前的東亞局勢早已底定,但是2028年後的東亞局勢卻開始顯得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