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悲傷無法比較,但我們可以一起慢慢走過|讀吉本芭娜娜《廚房》
2
支撐你內心活下去的力量是什麼?|松本大洋《東京日日》
3
「在舞台上沒有好好地活著,連死都死不了!」|讀吉田修一《國寶》
4
如果不用工作,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讀《夠好的工作》
5
這麼痛苦,為什麼還要繼續做呢?|重讀《東京日日》
1
悲傷無法比較,但我們可以一起慢慢走過|讀吉本芭娜娜《廚房》
2
支撐你內心活下去的力量是什麼?|松本大洋《東京日日》
3
「在舞台上沒有好好地活著,連死都死不了!」|讀吉田修一《國寶》
4
如果不用工作,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讀《夠好的工作》
5
這麼痛苦,為什麼還要繼續做呢?|重讀《東京日日》
畫說最近的書櫃
一趟從外太空回望人性的哲學詩篇|讀2024年布克獎獲獎之作《軌道》(ORBITAL)
六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太空人,參與一個不斷繞行地球軌道的任務。我們所謂的「一天」,對他們來說是16次的日出與日落,時間在這裡快到無法衡量,體感卻跟不上彷彿永恆。當日子的概念消失,只剩繞行的圈數,他們的故事便在每一圈軌道間交錯展開,成為一場對存在與意識的深刻思索。
2025/10/05
6
「在舞台上沒有好好地活著,連死都死不了!」|讀吉田修一《國寶》
追求頂尖的背後,究竟要用什麼來交換? 隔了五年才讀《國寶》,恰逢改編電影即將上映的消息,更讓這部作品再度掀起討論。然而小說本身並不因時間褪色,也不因題材聚焦於日本傳統歌舞伎而顯得疏遠。吉田修一以筆觸將歌舞伎的華美與張力描寫得躍然紙上,而作品的核心更是一場對「極致」的無止境追尋。
2025/10/05
5
人類之所以獨一無二的原因?|讀《克拉拉與太陽》
當我看到主角是人工智慧時,以為這又是一本在討論 AI 與人類該如何共存的小說,沒想到石黑一雄是透過一位人工智慧-克拉拉的視角,重新解讀人類世界。我們能從第三者視角看到她細膩的觀察能力,但第一人稱「我」,則帶領我們從她眼中網格般的世界,一點一點學習人類的變化。
2025/10/05
3
暖科幻小說推薦|金草葉《派遣者》的哲學練習題
金草葉的故事總是以女性為主角,描寫她們的格格不入與孤獨、溝通的困境,以及對遠方的渴望。讀過幾本作品後,能感覺到金草葉一直想透過科幻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在愛中的種種可能。每一次都挑戰我們的認知,也每一次都能看到她思想的成長。這樣的作家,怎能不愛呢?
2025/09/21
6
能看見矛盾是好的,才得以有對話的可能|讀《安納托利亞的刺客》
追著沙博爾夫斯基的作品至今,從《跳舞的熊》到《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看到他不單單只是遊歷各地撰寫見聞而已,而是他無時無刻都以波蘭人的身分思考,當面臨強勢鄰居的威脅,又得努力擺脫獨裁陰影(這或許也是他對台灣如此親近的原因),一邊想保留傳統,一邊又急著追趕潮流,我們要如何在夾縫中找到自己的姿態?
2025/09/14
7
聊聊這位「最會說故事」的說書人|波蘭記者沙博爾夫斯基
大家都說沙博爾夫斯基是「最會說故事」的說書人,最會說故事的點在哪?我覺得是他以極真誠且溫暖的同理心去面對「你」這個人,真誠聆聽並從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對談。也許,真正會說故事的人,是那個永遠願意先聽你說話的人。
2025/08/30
10
2
這麼痛苦,為什麼還要繼續做呢?|重讀《東京日日》
其實不管你內心有沒有真正想做的事情,我都覺得很適合來看這套《東京日日》。 有一個熱愛志趣的人,會重新找回想創作的欲望與那曾經選擇開始的快樂;沒有的人,則能從這一個個故事中發現你並不是孤單的,一直需要追尋下去的過程,才是常態。
2025/07/27
6
2
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人那麼自在地活著,我就安心了|三浦紫苑《不小心就喜歡上了!》
《不小心就喜歡上了》集結了作家三浦紫苑於雜誌及報紙上連載或單篇刊登的散文作品。數篇「這樣也可以?全文直接刊登專欄真的沒問題嗎」的日常之美;爆笑到不行有自己也有他人的「旅行札記」,當一個小說家揭開她的生活面紗,能把日常過成這樣(稱讚意味),居然那麼好看!
2025/07/20
11
1
顛覆你想像的閱讀體驗|八本非典型書單推薦
在我們閱讀的經驗中,始終有著怎麼樣的書就應該會這麼樣發展的既定印象,但有時閱讀完意料之外的感動與知識補充,往往就是這些在既定印象外的非典型書籍。
2025/07/12
17
3
是命運讓我們得以如此,但我們仍不甘於此|讀《燦爛千陽》
十年前我的心得是充滿憤努與無奈,怪到最後居然不知道該怪誰了,甚至看到瑪黎安想起拋棄她們母女的父親說道:「現在看來,比起拉席德的惡毒,或比起她所目睹的那些男人間你爭我奪的殘暴野蠻,他犯的錯是多麼犧牲平常,多麼可以原諒啊。」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所謂的好,居然是要透過更慘的比較得來。
2025/05/26
9
查看更多
一趟從外太空回望人性的哲學詩篇|讀2024年布克獎獲獎之作《軌道》(ORBITAL)
六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太空人,參與一個不斷繞行地球軌道的任務。我們所謂的「一天」,對他們來說是16次的日出與日落,時間在這裡快到無法衡量,體感卻跟不上彷彿永恆。當日子的概念消失,只剩繞行的圈數,他們的故事便在每一圈軌道間交錯展開,成為一場對存在與意識的深刻思索。
2025/10/05
6
「在舞台上沒有好好地活著,連死都死不了!」|讀吉田修一《國寶》
追求頂尖的背後,究竟要用什麼來交換? 隔了五年才讀《國寶》,恰逢改編電影即將上映的消息,更讓這部作品再度掀起討論。然而小說本身並不因時間褪色,也不因題材聚焦於日本傳統歌舞伎而顯得疏遠。吉田修一以筆觸將歌舞伎的華美與張力描寫得躍然紙上,而作品的核心更是一場對「極致」的無止境追尋。
2025/10/05
5
人類之所以獨一無二的原因?|讀《克拉拉與太陽》
當我看到主角是人工智慧時,以為這又是一本在討論 AI 與人類該如何共存的小說,沒想到石黑一雄是透過一位人工智慧-克拉拉的視角,重新解讀人類世界。我們能從第三者視角看到她細膩的觀察能力,但第一人稱「我」,則帶領我們從她眼中網格般的世界,一點一點學習人類的變化。
2025/10/05
3
暖科幻小說推薦|金草葉《派遣者》的哲學練習題
金草葉的故事總是以女性為主角,描寫她們的格格不入與孤獨、溝通的困境,以及對遠方的渴望。讀過幾本作品後,能感覺到金草葉一直想透過科幻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在愛中的種種可能。每一次都挑戰我們的認知,也每一次都能看到她思想的成長。這樣的作家,怎能不愛呢?
2025/09/21
6
能看見矛盾是好的,才得以有對話的可能|讀《安納托利亞的刺客》
追著沙博爾夫斯基的作品至今,從《跳舞的熊》到《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看到他不單單只是遊歷各地撰寫見聞而已,而是他無時無刻都以波蘭人的身分思考,當面臨強勢鄰居的威脅,又得努力擺脫獨裁陰影(這或許也是他對台灣如此親近的原因),一邊想保留傳統,一邊又急著追趕潮流,我們要如何在夾縫中找到自己的姿態?
2025/09/14
7
聊聊這位「最會說故事」的說書人|波蘭記者沙博爾夫斯基
大家都說沙博爾夫斯基是「最會說故事」的說書人,最會說故事的點在哪?我覺得是他以極真誠且溫暖的同理心去面對「你」這個人,真誠聆聽並從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對談。也許,真正會說故事的人,是那個永遠願意先聽你說話的人。
2025/08/30
10
2
這麼痛苦,為什麼還要繼續做呢?|重讀《東京日日》
其實不管你內心有沒有真正想做的事情,我都覺得很適合來看這套《東京日日》。 有一個熱愛志趣的人,會重新找回想創作的欲望與那曾經選擇開始的快樂;沒有的人,則能從這一個個故事中發現你並不是孤單的,一直需要追尋下去的過程,才是常態。
2025/07/27
6
2
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人那麼自在地活著,我就安心了|三浦紫苑《不小心就喜歡上了!》
《不小心就喜歡上了》集結了作家三浦紫苑於雜誌及報紙上連載或單篇刊登的散文作品。數篇「這樣也可以?全文直接刊登專欄真的沒問題嗎」的日常之美;爆笑到不行有自己也有他人的「旅行札記」,當一個小說家揭開她的生活面紗,能把日常過成這樣(稱讚意味),居然那麼好看!
2025/07/20
11
1
顛覆你想像的閱讀體驗|八本非典型書單推薦
在我們閱讀的經驗中,始終有著怎麼樣的書就應該會這麼樣發展的既定印象,但有時閱讀完意料之外的感動與知識補充,往往就是這些在既定印象外的非典型書籍。
2025/07/12
17
3
是命運讓我們得以如此,但我們仍不甘於此|讀《燦爛千陽》
十年前我的心得是充滿憤努與無奈,怪到最後居然不知道該怪誰了,甚至看到瑪黎安想起拋棄她們母女的父親說道:「現在看來,比起拉席德的惡毒,或比起她所目睹的那些男人間你爭我奪的殘暴野蠻,他犯的錯是多麼犧牲平常,多麼可以原諒啊。」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所謂的好,居然是要透過更慘的比較得來。
2025/05/26
9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