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一身華麗裝甲的早期甲龍:非洲刺圈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非洲刺圈龍復原圖(圖片來源:Connor Ashbridge,採用 CC BY 4.0 授權,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非洲刺圈龍復原圖(圖片來源:Connor Ashbridge,採用 CC BY 4.0 授權,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在侏羅紀中期,北非摩洛哥的平原上生活著一種樣貌奇特、身披重甲的恐龍,非洲刺圈龍Spicomellus afer)。其化石的發現不僅是最早的甲龍類化石記錄,更是把甲龍這個群體的演化歷史往前推進了至少3,000萬年。這項新發現大幅改變了古生物學家對甲龍尾部武器和身體裝甲演化的理解,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恐龍身上那些繁複結構的用途。

甲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類鳥臀目恐龍。牠們是四足、身軀寬闊的植食性動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出沒於白堊紀北美洲擁有巨大尾槌的大腹甲龍Ankylosaurus magniventris)。甲龍全身覆蓋厚實的骨板,背上和四肢佈滿骨質鱗甲與棘刺。然而,這群恐龍在侏羅紀早期到中期的化石紀錄極為稀少,對於牠們初期的演化階段我們幾乎是一片空白。只有偶爾古生物學家曾發現部分零散的證據,像是在英國牛津泥層(Oxford Clay Formation)挖掘到的竊肉龍屬Sarcolestes)之少量牙齒與骨板,以及白石灰岩層(White Limestone Formation)的未定種甲龍牙齒,才勉強能確定甲龍在這段時期可能已經存在。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28會員
364內容數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2025/08/08
魚龍是四足動物重新回歸海洋的其中一個族群,同時也是最成功的族群之一,其擁有流線型的身軀,以及鰭狀的四肢,非常適應於海洋中生活。 然而目前關於魚龍軟組織的資訊卻非常稀少,這大部分都仰賴軟組織印痕形成的輪廓,雖然也有部分軟組織標本,但這類標本都僅限於中小型的魚龍上面,對於大體型,佔據頂級掠食者生態位
Thumbnail
2025/08/08
魚龍是四足動物重新回歸海洋的其中一個族群,同時也是最成功的族群之一,其擁有流線型的身軀,以及鰭狀的四肢,非常適應於海洋中生活。 然而目前關於魚龍軟組織的資訊卻非常稀少,這大部分都仰賴軟組織印痕形成的輪廓,雖然也有部分軟組織標本,但這類標本都僅限於中小型的魚龍上面,對於大體型,佔據頂級掠食者生態位
Thumbnail
2025/07/29
一種體型小巧的雙孔類爬行動物化石在法國東北部的佛日山脈(Vosges)出土,其年代追溯至大約2億4700萬年前的中三疊紀時期。標本保存完整,特別之處在於牠身上擁有吸引人的一列背部皮膚附屬構造,這些構造類似羽毛卻非真正的羽毛,也與已知爬行類的鱗片或其他皮膚衍生物截然不同。研究者將其命名為格氏奇龍(Mi
Thumbnail
2025/07/29
一種體型小巧的雙孔類爬行動物化石在法國東北部的佛日山脈(Vosges)出土,其年代追溯至大約2億4700萬年前的中三疊紀時期。標本保存完整,特別之處在於牠身上擁有吸引人的一列背部皮膚附屬構造,這些構造類似羽毛卻非真正的羽毛,也與已知爬行類的鱗片或其他皮膚衍生物截然不同。研究者將其命名為格氏奇龍(Mi
Thumbnail
2025/07/06
了解生態系統中各物種間的交互作用,對於理解整個生態系的功能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化石通常很難保存相關資訊,這是因為多數化石紀錄著重於生物的個體形態,而無法顯現出與同生境其他物種之間的交互關係。 本次研究則是發現了一個樹皮底下的微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被包含在來自緬甸的克欽琥珀礦內,年代上屬於白堊
Thumbnail
2025/07/06
了解生態系統中各物種間的交互作用,對於理解整個生態系的功能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化石通常很難保存相關資訊,這是因為多數化石紀錄著重於生物的個體形態,而無法顯現出與同生境其他物種之間的交互關係。 本次研究則是發現了一個樹皮底下的微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被包含在來自緬甸的克欽琥珀礦內,年代上屬於白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呀本來是要寫古生物小百科的,結果一個不小心寫太長,感覺放討論區不太適合,所以就直接拉過來當一般文章啦……不過這個主題應該叫什麼呢?古生物大百科?(誤 鋸刃異齒滄龍(Xenodens calminechari) 滄龍體型巨大似乎是一個既定印象了,尤其侏儸紀系列電影上映更是讓人感受到何謂龐然大物
Thumbnail
呀本來是要寫古生物小百科的,結果一個不小心寫太長,感覺放討論區不太適合,所以就直接拉過來當一般文章啦……不過這個主題應該叫什麼呢?古生物大百科?(誤 鋸刃異齒滄龍(Xenodens calminechari) 滄龍體型巨大似乎是一個既定印象了,尤其侏儸紀系列電影上映更是讓人感受到何謂龐然大物
Thumbnail
化石庫是留存豐富生物化石的沉積岩床,也時常保有動物的軟組織化石,由於生物物種豐富,因此可以窺探該地區當時的古生物生態系。現今所發現的寒武紀至奧陶紀化石庫幾乎都是當時熱帶與溫帶氣候的區域,而古生代早期極圈以內的化石庫出土甚少,因此到此我們對於寒武紀—奧陶紀的極圈生物生態瞭解不多。
Thumbnail
化石庫是留存豐富生物化石的沉積岩床,也時常保有動物的軟組織化石,由於生物物種豐富,因此可以窺探該地區當時的古生物生態系。現今所發現的寒武紀至奧陶紀化石庫幾乎都是當時熱帶與溫帶氣候的區域,而古生代早期極圈以內的化石庫出土甚少,因此到此我們對於寒武紀—奧陶紀的極圈生物生態瞭解不多。
Thumbnail
Scarabaeoidea 金龜總科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省淩源市大王杖子(Dawangzhangzi ,Lingyuan City, Chaoyan
Thumbnail
Scarabaeoidea 金龜總科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省淩源市大王杖子(Dawangzhangzi ,Lingyuan City, Chaoyan
Thumbnail
Protonemestrius jurassicus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
Thumbnail
Protonemestrius jurassicus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
Thumbnail
Ikechosaurus sp.  Sauropsida 蜥形綱     Choristodera 離龍目        Simoedosauridae 西莫多龍科           Ikechosaurus 伊克昭龍屬 年代:早白堊紀九佛堂組 (Early Cretaceous, 
Thumbnail
Ikechosaurus sp.  Sauropsida 蜥形綱     Choristodera 離龍目        Simoedosauridae 西莫多龍科           Ikechosaurus 伊克昭龍屬 年代:早白堊紀九佛堂組 (Early Cretaceous, 
Thumbnail
Hyphalosaurus baitaigouensis  Sauropsida 蜥形綱     Choristodera 離龍目        Hyphalosauridae 潛龍科           Hyphalosaurus 潛龍屬 年代:早白堊紀九佛堂組 (Early Creta
Thumbnail
Hyphalosaurus baitaigouensis  Sauropsida 蜥形綱     Choristodera 離龍目        Hyphalosauridae 潛龍科           Hyphalosaurus 潛龍屬 年代:早白堊紀九佛堂組 (Early Creta
Thumbnail
Hyphalosaurus lingyuanensis  Sauropsida 蜥形綱     Choristodera 離龍目        Hyphalosauridae 潛龍科           Hyphalosaurus 潛龍屬 年代:早白堊紀義縣組 (Early Creta
Thumbnail
Hyphalosaurus lingyuanensis  Sauropsida 蜥形綱     Choristodera 離龍目        Hyphalosauridae 潛龍科           Hyphalosaurus 潛龍屬 年代:早白堊紀義縣組 (Early Creta
Thumbnail
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以恐龍為主,其骨骼結構也是化石的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對獸腳亞目恐龍的顱骨做了粗淺的整理。大家大致認識牠們的顱骨結構後,往後提到哪種骨骼,也比較容易吸收相關的資訊。
Thumbnail
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以恐龍為主,其骨骼結構也是化石的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對獸腳亞目恐龍的顱骨做了粗淺的整理。大家大致認識牠們的顱骨結構後,往後提到哪種骨骼,也比較容易吸收相關的資訊。
Thumbnail
Archaeosculda phoenicia Malacostraca 軟甲綱   Stomatopoda 口足目     Pseudosculdidae 擬蝦蛄科        Archaeosculda 始蝦蛄屬 產地:黎巴嫩  (Limestone deposi
Thumbnail
Archaeosculda phoenicia Malacostraca 軟甲綱   Stomatopoda 口足目     Pseudosculdidae 擬蝦蛄科        Archaeosculda 始蝦蛄屬 產地:黎巴嫩  (Limestone deposi
Thumbnail
四足動物的四肢是脊椎動物演化到陸地上的決定性特徵,然而這樣的重要衍徵在某些物種上又逐漸消失,配合演化出細長的體軀,改用爬行取代行走。現存的有鱗目動物中有超過六十種各自獨立演化出四肢縮小甚至消失的支系,如蛇亞目、蛇蜥科、鱗腳蜥科、雙足蜥科、蠕蜥科、石龍子科、南非草蜥屬、蚓蜥類等,此外某些兩棲動物如
Thumbnail
四足動物的四肢是脊椎動物演化到陸地上的決定性特徵,然而這樣的重要衍徵在某些物種上又逐漸消失,配合演化出細長的體軀,改用爬行取代行走。現存的有鱗目動物中有超過六十種各自獨立演化出四肢縮小甚至消失的支系,如蛇亞目、蛇蜥科、鱗腳蜥科、雙足蜥科、蠕蜥科、石龍子科、南非草蜥屬、蚓蜥類等,此外某些兩棲動物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