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前走
作詞:林強 作曲:林強 編曲:羅紘武
火車漸漸在起走
再會我的故鄉和親戚
親愛的父母再會吧
到陣的朋友告辭啦
阮欲來去台北打拼
聽人講啥物好空的攏在那
朋友笑我是愛做暝夢的憨子
不管如何路是自己走
OH!再會吧! OH!啥物攏不驚
OH!再會吧! OH!向前行
車站一站一站過去啦
風景一幕一幕親像電影
把自己當作是男主角來扮
雲遊四海可比是小飛俠
不管是幼稚也是樂觀
後果若按怎自己就來擔
原諒不孝的子兒吧
趁我還少年趕緊來打拼
OH!再會吧! OH!啥物攏不驚
OH!再會吧! OH!向前走
台北台北台北車站到啦
欲下車的旅客請趕緊下車
頭前是現在的台北車頭
我的理想和希望攏在這
一棟一棟的高樓大廈
不知有住多少像我這款的憨子
卡早聽人唱台北不是我的家
但是我一點攏無感覺
OH!再會吧! OH!啥物攏不驚
OH!再會吧! OH!向前走
林強寫的向前走是一首很了不起的台語歌,我還記得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高中剛畢業,我們全家在吃晚飯,在某個綜藝節目(華視的連環泡)的末尾打歌時間,林強帶著一群年輕人出現在銀幕上開始跳舞,唱出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們全家就安靜下來,我那時候的想法是:「原來台語歌也可以這樣唱。」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在這首歌之前,大部分聽到的台語歌都是從日本演歌移植過來的悲傷曲調,而且在戰後的台灣經過國民黨的打壓,那時的台語正在消失,台語節目只能在中午撥出(天天開心;今日農村;以及楊麗花歌仔戲),學生在學校裡面講台語會給處罰(講一句罰一塊錢,嚴重一點必須罰站在教室前面重覆我不再講台語),連最英明神武的雲州大儒俠播到一半就沒有了(大家都記得是宋楚瑜幹的,我到現在還很懷疑他必須退出政壇搞不好就只是為了這樁),在這種環境之下,失去活力的台語歌創作也就一直沒有走出這條哭腔路。所以,在我家那個吃飯聽歌的氛圍之下,身為我上面那一代的我爸媽,也許本來就知道台語並非低俗與悲哀的人要講的語言,他們的感覺可能是:「終於有人用另外一個方式唱台語歌了。」
很弔詭的事情就是,這樣的環境讓這首歌具有很非常強的戲劇張力,政治壓迫所造成的台語很低俗這樣的假像,拿來描述一個鄉下小孩憧憬著大都市的繁華,想要離開粗俗的家鄉搭火車去台北打拼的心情,真是非常的貼切,而我說的張力就發生在林強在編這首歌的曲調時所選擇的高亢情緒,讓後面的舞群可以伴熱舞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老是伴恰恰或探戈,當他唱到那個OH開頭的副歌的時候,真是讓人整個情緒高亢起來,覺得這個鄉下小孩去城市裡面闖蕩真的能闖出一點名堂出來。
不過整首歌高昂的情緒裡面,還是有描述到一些年輕人要闖異地之前會碰到的不安全感,還沒有進入過大城市以前,不管對台北有怎樣積極的想像,難免會在下一個靠站之前,車掌的一個聲音或是火車的一個震動之間繁華的圖像就這樣出現了一點雜訊,然後就會思考自己到底是幼稚還是樂觀,是不是有可能悶在台北的某棟房子裡面志向不得伸展。在歌詞裡面那個為了押台語ㄚ韻而選出來的國語歌詞「台北不是我的家」可以說是這樣猶疑想法當中的一個高潮。
這個歌詞來自於羅大佑唱的鹿港小鎮,裡面描述的事物跟林強的歌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鹿港小鎮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演唱:羅大佑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 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 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 夢中的姑娘依然長髮迎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再度我唱起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
歸不得的家園 鹿鎮的小鎮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繁榮的都市 過渡的小鎮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 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 世世代代傳香火
鹿港的小鎮
這首歌的主角也是個遊子,不過跟林強唱的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個遊子已經經歷過城市的洗禮,看過城市裡面繁華卻又隱含冷漠氣息的景色,也許是覺得疲累,就想要回到自己家鄉重新感受純樸的氣氛。這首歌我相信在發行的那個時候應該可以引起很多台北人的共鳴,畢竟在官方語言盛行的先進都市,台北人繁忙或是沮喪的時候,可以在這首歌的一些浪漫意象裡面找到田園式的心靈出口,而羅大佑那時候以一個醫生的社會地位,遊走於都會生活當中,對於這首歌的詮釋應該算是相當到位。
不過,身為一個台北人,我還是想說,鹿港小鎮這首歌歌詞很美,可是裡面要傳達的情緒有點假。說真的經歷過台北繁華的人,要他離開霓虹燈去處身在斑駁的紅磚與木板裡面,要不是這人真的是對於人生大澈大悟(這種人不多),就是這人可能在台北欠人錢準備跑路,普通人應該都是很嚮往繁華又方便的生活,所以這首歌大概就是讓講慣國語的台北人唱唱抒發情緒以後,回頭繼續去追逐霓虹燈的閃耀。
所以,國語的「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在整首台語歌向前走裡面聽起來就是有點好笑,就好像一個小孩子想當小飛俠那樣的天真浪漫,而小飛俠三個字在當時的台語文化裡面也找不到直接翻譯,因為那時候中視撥出的科學小飛俠並非中午時段(晚上六點準時播出),國民黨認為不應該以方言教壞小孩子,所以這個以當時感覺較為高尚的北京話講出來的,雲遊四海的卡通形象,一方面給心情不定的遊子(肯定是看科學小飛俠長大的六年級生)拿來自嘲自己的天真,另外一方面,也以押韻的方式,暗貶當時滿口流利中文的矯情都市人,也許,對林強或是對台灣人來講,自覺到想要往台北跑的憨勁,應該要比下意識離不開台北卻又故做哀怨的想法要真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