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人物

含有「釀人物」共 1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樹木希林女士曾對松岡茉優說:「『在意別人的看法,是因為自己太在意自己的形象了。』明明演戲時,我從來沒想過要塑造一個所有人都喜歡的角色,但在綜藝節目或採訪場合,我卻會思考『這樣的性格應該會被接受』。但現在,我已經不會再那樣做了。我只想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因為我已經從『活力充沛』的形象,畢業了!」
Thumbnail
怎麼沒有《劇場》?
《情書》第一幕,躺在雪地上的博子屏住呼吸,觀眾分不出這瞬間的她是否還活著。如今中山美穗離世,已經確定這瞬間已成永恆。但在這短短一瞬間,包含著中山美穗留給觀眾的許多回憶:那是一個微笑與一個眼神,那是超齡與成熟,也是美艷與溫柔,而不變的是,中山美穗是永遠的傳奇,永遠的女王。
Thumbnail
喜歡她和木村的《沉睡的森林》, 金城武的《二千年之戀》
坂本龍一是在九一一事件之後,空音央是在三一一大地震之後,我是在太陽花學運之後,開始思考國家、土地是什麼?文明與系統是如何被建構,平等與壓迫又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台灣叫做台灣?又為什麼這一代的我們是天然獨?這其中有著什麼樣的歷史脈絡、教育思想,才打造了現在的我們的思想?
Thumbnail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是一場探索電影與當代藝術交界的實驗性策展,在「美術館內的電影院」這個場域中,電影與當代藝術生成了新的意涵,觀眾也在此一交互關係中,選擇了自己與影像/空間的距離,於是電影與藝術的邊界,就在觀者不斷重新定位下得以重新建構,打開了影像與藝術之間更為寬廣的視野與詮釋。
Thumbnail
電影是國際共通的語言,《雨中的慾情》的監製厨子健介認為,不管是製作還是觀看的方式,電影都不該有國界。「即使電影已經從底片進化成數位,但我認為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觀眾想看有趣內容的渴望。因此,身為拍片人的我們,必須不斷推出能讓觀眾感到驚喜的作品。這幾年,我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Thumbnail
本次《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之導演訪談,記於 2024 年坎城影展電影節主展場「電影宮」中,以全英語圓桌方式進行,與會記者超過七成為女性記者。訪談中,帕亞卡帕迪亞為了回應,為何拍攝片中「居住正義」社會運動橋段,及為何以小人物故事作為切入點,她提及自身校園運動經驗,與將之作為紀錄片題材的創作過程。
Thumbnail
當音樂創作人得以掙脫電影的框架,找到恰如其分的空間舒展創意,並與電影相互完整,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現──音樂會召喚出曾經被電影給安放、解放的人類心靈,同時建構出電影裡的聲音地景,描摹出通往角色內心深處的地圖,亦是從虛構通向真實,與曾經被攝影機記錄下來的城市地景、自然地景,共同作為喚起我們的生命場景。
Thumbnail
電影音樂除了作為輔助與推進電影內容的角色,同時亦肩負延續、擴充,甚至具象化戲劇情感張力的功能,好的電影音樂有助於幫助角色建立定位,並協助推導、操控觀眾的觀影心理,以達到創作者欲傳達的理念訴求。正因如此,一個好的電影音樂本身也會從畫面與角色間的細孔中,冒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創作早期,如《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國》都處理了生命創傷和面對死亡時的未知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無助與恐懼。後來,他與樹木希林的合作開啟了另一個階段。他似乎在樹木希林身上找到了某種母親的形象,於是逐漸將目光轉向家庭議題,拍出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這樣的家庭日常作品。
Thumbnail
即使《從今以後》拍的是家庭故事,但楊曜愷所欲指向的「家庭」,實際上是在大城市(香港)底下,有血有肉的個體(無論其性別、性向、年紀為何)。面對原生家庭的矛盾與疏離,片中嘗試拆解、重新賦予真正意義的家,便是在傳統觀念與律法所定義的血緣之外,真正支撐一個人的存在意義的,禁得起考驗的重組家庭。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