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AI 新制 9 月上路!所有 AI 生成內容都要「亮身份」
從 2025年9月1日 起,中國正式實施全新的 《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要求所有 AI 生成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樂、影片、音訊等,都必須進行 強制標識。換句話說,AI 不能再偷偷「偽裝成人類作品」啦!這項新規的出台,是為了提高內容透明度,防止深度偽造(deepfake)、虛假信息或濫用 AI 技術的風險。
💡 新規亮點大公開
1. 雙重標識機制不可少
顯式標識:透過浮水印或文字提示直接告訴用戶「這是 AI 生成的內容」,一眼就能辨別。
隱式標識:嵌入在檔案結構中的元資料、加密雜湊或內容指紋,即使外層標識被移除,也能驗證內容來源,增加追蹤難度。
2. 平台責任加重
社交平台、內容上傳或分享平台必須檢查每一個上傳的文件。若發現疑似 AI 生成但沒有標識的內容,平台要麼引導創作者自願聲明,要麼直接標註「可疑合成」,保障用戶知情權。這意味著平台不再只是中立的傳播媒介,而是 AI 內容管理的重要角色。
3. 禁止遮蔽或刪改標識
想偷偷把 AI 標識去掉?不行!任何刪除、遮蔽或修改標識的行為都屬違規,企業需建立風控流程避免受罰,確保 AI 生成內容可追蹤、可查證。
⚠️ 實施挑戰
儘管新規明確,但在實務操作中仍存在挑戰:
技術挑戰:隱式標識可能被惡意移除或破解,而 AI 技術快速更新,標識方法也需不斷升級。
跨境問題:隨著內容跨境流通,平台如何兼顧效率與合規成本是一大難題。
執行難度:如何精準識別 AI 生成內容、避免誤判與漏判,也考驗平台的監管能力與技術手段。
🔍 為什麼值得關注?
這條新規等於給 AI 生成內容「裝上身份證」,不僅保護用戶,也讓創作者和企業更清楚自己的責任。隨著 AI 技術融入生活、工作、娛樂,各種生成內容將越來越普及。標識制度能幫助我們辨識信息真偽,避免陷入虛假或誤導資訊的陷阱。
🌟 結語
未來,AI 與人類的協作將更加透明、安全。對企業來說,這是挑戰也是機會:建立合規流程、善用 AI 技術,才能在新規下穩步發展。對用戶來說,有了標識,就能更安心地消費內容,不再被 AI 隱藏的「身份」欺騙。
這是一場 AI 世代的透明革命,從 9 月起,人人都能看清 AI 的「真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