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次參加讀書會時,組員分享了這本書,書名直白好理解,也很好奇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 讀完之後,發現這本書非常適合平常較少閱讀的讀者入門,排版簡潔有力,每段篇幅不用 30 秒就可以讀完,不用擔心一翻開就想睡覺👌
這次挑選幾段特別喜歡的標題,結合我個人的經驗分享 :
1. 別試著想改變他人
以前看到不認同的意見,心情就會受到影響,後來才理解別人的事和思想是控制不了的。合則來,不合則去,能改變的只有自己。2. 正面看待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大部分的華人家庭,從小就在「比較」的環境下長大 : 比成績、比體能、比外表、比工作、比薪水...。若難免自動比較,不如改為思考我們有哪裡「不同」。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基準點不一樣,所謂優劣也就失去了意義。
3. 回答之前,先停一個呼吸
遇到不愉快的情況時,先別著急回應,停頓一下,好好思考如何表達,別讓急湧上來的負面情緒控制了場面。我個人比較喜歡訊息往來,因為能在方便的時機回覆,也能在回應前好好思考。
4. 每天製造小改變
覺得生活一成不變時,從小改變開始做起,可以是改變下班的路線、改變辦公桌的擺設、吃點不一樣的午餐...等,心情就會有一點變化。今天和昨天不同,明天也會和今天有一點不一樣,有時候發現新的事物、興趣,都可能改變未來的生活。
5. 正常人並不存在
社會總是視多數為「正常」,實際上每一件事情,十個人就可能有十種反應,哪一種是正常呢? 試著從他人的反應中找出共鳴之處,即是溝通的方法。
單看標題,我原本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 每個人皆是獨立的個體,不要擔心和別人不一樣就不敢嘗試。那些人是帶著怎樣的自信認為自己是「正常」,而批評其他人「不正常」呢?
這本書共有 99 個準則,適用於生活、工作與任何小地方,非常推薦給想閱讀但不知道從何開始的新手讀者。生活遇到不如意時,也很適合隨手翻開一篇,改變心態、放過自己。
謝謝你的閱讀👋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想了解更多相關議題,歡迎追蹤 Instagram。也歡迎直接預約 生涯設計諮詢 ,讓我陪你一起探索生活、找出自己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