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彼岸祭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彼岸祭、秋分祭,是一種源自佛教的習俗,江戶時代初始,春分、秋分加上前後各3天,合計為期7日左右。

日本人在這時掃墓(墓参り/はかまいり haka mairi),為已故親友祈求平安。日本人相信秋分是生者世界(此岸)與逝者世界(彼岸)最接近的一天。 因此,在這個期間去掃墓,可以和已故的親人相見。

此時到墓前祭拜或祭拜神祇,使用萩餅(牡丹餅)供奉之用,1712年(正德2年)《和漢三才圖會》較早有相關記載。

通常,萩餅是萩花盛開秋天的稱呼,牡丹餅是牡丹花開季節的稱呼。

而提到牡丹餅,有一種紅豆餺飥,是在餺飥上放上像牡丹餅一樣的紅豆甜,是山梨縣限定地區的甜點。

餺飥亦稱不托、湯餅,麵條隨形而名的古稱之一,唐朝時相對涼麵稱冷淘,宋朝以後方稱麵條。

餺飥傳入日本後,成為山梨縣(故甲斐國)的鄉土料理,是由扁平的烏龍麵加上蔬菜及味噌燉煮而成的一種麵食。有時它被認為屬於烏龍麵的一種,但也有山梨人認為餺飥與烏龍麵不同。因為餺飥大受歡迎,富士山河口湖一帶商家,發展成為外帶包裝禮盒,成為山梨縣人氣土產商品。

「餺飥」由北方遊牧民族創造,或為古突厥語音譯,魏晉南北朝時傳入中原。原先為未發酵之麵團揉光後搓成條狀,再掐成半指長的小麵段,至此類似今日之麵疙瘩、貓耳朵。再將麵段搓成兩頭翹、中間凹的小笆斗,或兩頭尖、中間扁的柳葉舟,最後放在菜羹裏煮熟。

先秦已發明擀麵杖,至宋朝手擀麵才大行其道。此時已不流行麵疙瘩式的「餺飥」,宋朝人所謂「餺飥」指的是新興的手擀麵。南宋朱翌《猗覺寮雜記》記載「北人食麵名餺飥」,南宋陸遊《朝饑食齏麵甚美戲作》記載「一杯齏餺飥,老子腹膨脝。坐擁茅簷日,山茶未用烹」,可見餺飥與中國百姓飲食的關係。

奈良時代(710年-784年)餺飥從中國唐朝傳入日本(一說為南宋中葉),起先是用麵粉揉製成繩狀或是團狀切割,後來逐漸演變為今日日本的餺飥。

據稱武田信玄曾把餺飥當作軍糧。餺飥源自武田信玄時期,是征戰時,軍士以在地食材入鍋的鄉土料理。武田家滅亡之後,德川家康在餺飥中加入尾張的味噌,直到今天,味噌口味仍被延續保存。故山梨縣的餐廳店門口若擺放武田信玄的「風林火山」旗幟,就代表有餺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璀璨Jewel
24會員
245內容數
天馬行空的自由創作 偶有感悟的心情抒發
璀璨Jewel的其他內容
2025/09/21
地藏菩薩聖誕 地藏王菩薩又稱為「幽明教主」,手持寶珠、錫杖,自願進入地獄超度眾靈魂。 地藏王菩薩的坐騎為「諦聽」,又稱「善聽」,造型是有點像獅子的怪獸,能辨聽萬物之聲。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地藏王菩薩生日,七月三十日是成道日。 但民間習俗卻將七月的最後一日定為地藏王菩薩生日,一直延用至今。 地藏菩薩
2025/09/21
地藏菩薩聖誕 地藏王菩薩又稱為「幽明教主」,手持寶珠、錫杖,自願進入地獄超度眾靈魂。 地藏王菩薩的坐騎為「諦聽」,又稱「善聽」,造型是有點像獅子的怪獸,能辨聽萬物之聲。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地藏王菩薩生日,七月三十日是成道日。 但民間習俗卻將七月的最後一日定為地藏王菩薩生日,一直延用至今。 地藏菩薩
2025/09/18
雖然每年都會跟著長輩參加善導寺的清明法會和中元法會,但心中其實一直存有疑慮~祖先們的靈魂是否還在?會不會已經輪迴轉世? 一直到看到此視頻,才稍解疑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CqOuH9WWU一直有在想到底要做些什麼利益先人們的事,才能對先人們有所幫
2025/09/18
雖然每年都會跟著長輩參加善導寺的清明法會和中元法會,但心中其實一直存有疑慮~祖先們的靈魂是否還在?會不會已經輪迴轉世? 一直到看到此視頻,才稍解疑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CqOuH9WWU一直有在想到底要做些什麼利益先人們的事,才能對先人們有所幫
2025/09/07
1.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 2.滋陰潤肺有梨、銀耳、蓮子、蓮藕、蜂蜜、百合、枸杞、蘿蔔、豆製品等。 3.多吃橙黃色蔬菜,例如南瓜、玉米等。 4.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很重要,例如菠菜、芥藍、菠菜等;上班族中的電腦族們如果多吃
2025/09/07
1.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 2.滋陰潤肺有梨、銀耳、蓮子、蓮藕、蜂蜜、百合、枸杞、蘿蔔、豆製品等。 3.多吃橙黃色蔬菜,例如南瓜、玉米等。 4.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很重要,例如菠菜、芥藍、菠菜等;上班族中的電腦族們如果多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什麼在夏天?一來是農耕時代春秋兩季都忙翻了,晚上沒力氣舉行其他活動,冬天則太冷不適合;二來是歷史因素:花火在日本傳統的目的是為了要「鎮魂」與「慰靈」,也就是超度死者。
Thumbnail
為什麼在夏天?一來是農耕時代春秋兩季都忙翻了,晚上沒力氣舉行其他活動,冬天則太冷不適合;二來是歷史因素:花火在日本傳統的目的是為了要「鎮魂」與「慰靈」,也就是超度死者。
Thumbnail
農曆七月,民間俗稱鬼月,佛門稱「教孝月」,民間流傳有很多禁忌不能做的事,例如:不要買車買房、不要結婚宴客、半夜不能曬衣服…等,也有很多長輩交待,「傳統」習俗要用三牲拜好兄弟、要燒紙錢摺蓮花…,很多「傳統」流傳下來,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能盲目的跟從.... 與其隨順有這麼多不能做的事,
Thumbnail
農曆七月,民間俗稱鬼月,佛門稱「教孝月」,民間流傳有很多禁忌不能做的事,例如:不要買車買房、不要結婚宴客、半夜不能曬衣服…等,也有很多長輩交待,「傳統」習俗要用三牲拜好兄弟、要燒紙錢摺蓮花…,很多「傳統」流傳下來,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能盲目的跟從.... 與其隨順有這麼多不能做的事,
Thumbnail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跟節日並稱的節氣。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民間傳奇稱,晉文公把寒食節的翌日定為清明節。 清明時節萬物活絡、大地清爽明媚, 在這天會追思祭祖、與家人出外踏青,是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 在春季動植物生發
Thumbnail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跟節日並稱的節氣。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民間傳奇稱,晉文公把寒食節的翌日定為清明節。 清明時節萬物活絡、大地清爽明媚, 在這天會追思祭祖、與家人出外踏青,是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 在春季動植物生發
Thumbnail
還有一天就是春分 不知道大家在那天會怎樣慶祝? 如果慶祝和她對我們生活中可以有什麼好幫助?
Thumbnail
還有一天就是春分 不知道大家在那天會怎樣慶祝? 如果慶祝和她對我們生活中可以有什麼好幫助?
Thumbnail
2024年清明節連假在4月4日至4月7日,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以祭拜祖先和掃墓祭奠為主要內容。此外,供奉水果也是一項重要的活動,本文介紹了清明節相關的傳統和習俗,以及適合的拜拜水果。特別是2024年,作為紅龍年的禁忌和幸運水果。
Thumbnail
2024年清明節連假在4月4日至4月7日,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以祭拜祖先和掃墓祭奠為主要內容。此外,供奉水果也是一項重要的活動,本文介紹了清明節相關的傳統和習俗,以及適合的拜拜水果。特別是2024年,作為紅龍年的禁忌和幸運水果。
Thumbnail
清明節是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的一個重要節氣,同時也是民俗節日。古時人們更注重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在寒食節,人們食用冷食,以紀念晉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
Thumbnail
清明節是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的一個重要節氣,同時也是民俗節日。古時人們更注重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在寒食節,人們食用冷食,以紀念晉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
Thumbnail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是中華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春節的慶祝方式和意義經歷了演變,最後是在什麼訂定春節,讓我們可以一起放假慶祝呢?
Thumbnail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是中華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春節的慶祝方式和意義經歷了演變,最後是在什麼訂定春節,讓我們可以一起放假慶祝呢?
Thumbnail
在道教的習俗上每年農曆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 為「送神日」,而這個日子有兩件關係著接下來全家運勢的事; 1.送神- 恭送 九天司命真君(灶神) 和 太歲星君 2.清黗- 一年一度在年終歲尾大掃除,因為只有送神後才可清理神龕及神像,平日神明在避免觸犯,大掃除除了把髒東西清除,也像把一年的霉運、晦氣送
Thumbnail
在道教的習俗上每年農曆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 為「送神日」,而這個日子有兩件關係著接下來全家運勢的事; 1.送神- 恭送 九天司命真君(灶神) 和 太歲星君 2.清黗- 一年一度在年終歲尾大掃除,因為只有送神後才可清理神龕及神像,平日神明在避免觸犯,大掃除除了把髒東西清除,也像把一年的霉運、晦氣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