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施政.絕棄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提綱


徹底禁絕六類情事,
民風輿情自然轉變。


(原19章) 原文/白話

================================

絕智棄辨,民利百倍;

絕偽棄詐,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禁絕權術詭計、捨棄身份區別,

這樣民間就能創造百倍利潤;

杜絕虛偽造假、消除欺瞞詐騙,

社會將恢復尊重關懷的風氣;

根絕投機取巧、遠離不當利益,

偷盜搶劫情事也就不易發生。

三言以為文,不足。

或命之,或咐囑:

視素保樸,少私寡欲。

以上三句應以明文規定,但如此還是不夠。

仍要不時行之以命令,或者再三囑咐:

看起來簡單樸素而能把握要領,

凡事應減少私心且該降低欲望。

================================

辨:分別、判別。

巧:技也。

文:法令、典章。

樸:樸素的道理。保樸即行事不離道理以得要領。



詮釋


《老子》強調行事基於道理且應權衡輕重,故以「中道」為依歸。然而本章在三類問題上卻以徹底禁絕的態度面對,此乃基於道理知其危害甚深之故。

所謂「以智治國,國之賊也」,若依靠權謀詭計進行治理,那麼底下官員就不會實實在在做事,此等風氣向外投射到民間,則又造成了「民之難治」、「奇物滋起」等問題。「辨」即有所區別,而這種區別劃分並非以個人努力可以改變,比如血統、出身、種族、性別或其他人為定義出來的身份階級,又稱為「身份政治」,因而造就了「特權」與「歧視」之結果。試想謀職升遷靠的是特殊身份而非個人努力,那麼人們還會想要磨練精進、認真表現嗎?所以智與辨扼殺了個人努力的動機,使社會發展失去活力而階層趨於固化;反之則使民間蓬勃發展,故曰「民利百倍」。

當社會充斥著虛偽造假與欺瞞詐騙,人與人之間自然無法相互信任,比如食品是否摻假或有礙健康?買的東西是否為劣質膺品?來電簡訊是否為詐騙手法?幫助這個人會不會招惹官司?出門如何不遇到敲詐哄抬等等。當日常生活每件事情都需要檢核確認,社會運行成本將被無限拉高,人們彼此懷疑猜忌難以信賴互助而形成一盤散沙。因此唯有禁絕偽詐才能回歸尊重與關懷的風氣,進而促使社會治安良善、有序穩定、高效運行。

或有人說這是法令不夠嚴格之故,然而嚴刑峻法往往為社會脫序之結果而非處理問題根源的辦法,故曰「法物滋彰,盜賊多有。」另有人藉機施加不成比例的司法力度、社會控制與個人管控,亦或意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專制獨裁之政治騙術。

此外,過於嚴苛的法律甚至反將逼民為盜加劇社會問題,即所謂「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而人心才是問題本質所在。當一個人相信投機取巧能夠一夜致富,或被眼前不當利益蒙蔽理智,於是對日常積累的努力不屑一顧,因而自斷了可靠穩定的成功之道。當孤注一擲的失敗已成定局,或者貪贓枉法情事全盤曝光,接踵而來則是龐大的生計壓力,那麼在巧、利思維作用與誘惑下,是不是更容易鋌而走險淪為盜賊呢?

當組織內部或社會上瀰漫著消費刺激、排場奢華、級別講究、倚恃身份之風,使聲名利益成為判別成功與否唯一標準,如此一來智辨、偽詐、巧利非但無法禁絕,反倒則成了人們相互競逐的必備手段。

從道的角度來看,應當明確地讓全體上下深刻認識到唯有重視簡單、效率、成本與做事要領(樸)之人方能獲得任用升遷,動用不當手段者必將斷送前途,以使人們回歸樸實勤奮的工作態度。此外,還要減低相互炫燿比較、不當宣傳廣告的影響,以免「人比人氣死人」推升無謂私心欲望並蒙矇理智,因而錯失了安穩平和的生活方式。

因此唯有努力維持視素保樸、少私寡欲的環境,才得以阻擋誘惑並禁絕不當手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草堂一隅
8會員
72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草堂一隅的其他內容
2025/08/28
應促進民間自行發展而非凡事政府主導。
Thumbnail
2025/08/28
應促進民間自行發展而非凡事政府主導。
Thumbnail
2025/08/23
以自然運行的力量來進行資源收集與分配。
Thumbnail
2025/08/23
以自然運行的力量來進行資源收集與分配。
Thumbnail
2025/08/16
何謂以正治國。
Thumbnail
2025/08/16
何謂以正治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