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 take delight in vexing me. You have no compassion for my poor nerves.”
“You mistake me, my dear. I have a high respect for your nerves. They are my old friends. I have heard you mention them with consideration these twenty years at least.”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你是故意要惹我生氣,好讓你自己高興吧。你一點都不體諒我的神經衰弱。
妳真是錯怪了我,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妳的神經,它們是我的老朋友。至少在最近二十年以來,我一直聽到妳非常鄭重地提到它們。
珍‧奧思丁 傲慢與偏見 (夏穎慧小姐譯)
也許是因為社會地位的差異,也許是個性不同, 珍‧奧思丁面對她生活當中處處存在的歧視女性文化就沒有柏朗特姊妹那樣準備反抗到底的強硬姿態。奧思丁一直都用一種溫和的語氣把她身邊種種的焦慮寫在小說裡面。在 傲慢與偏見裡面,班奈特夫婦(Mr. and Mrs. Bennet)有五個女兒,班奈特太太常常因為怕女兒嫁不出去把自己搞得緊張兮兮,可是班奈特先生對嫁女兒這件事情就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所以在他們家附近的某個大莊園有個有錢少爺平克萊先生(Mr. Bingley)要搬進來的時候,班奈特太太就跟在班奈特先生後面叨念著說要把女兒介紹給新鄰居。當班奈特太太興致勃勃地說我們這邊要搬來某個黃金單身漢啦,女兒真是有福氣啦,班奈特先生就問啊?這跟女兒有什麼關係??班奈特太太就有點火,直接講明白說當然我很希望他能夠看上我們的女兒啊,班奈特先生還是老神在在:
這就是他搬來這裡的計畫嗎?
Is this his design in settling here?
(這句話在志文版本夏穎慧小姐的翻譯是:他住到這裡來,就是為了這個嗎?其實是融會上下文的內容以後,非常貼近中文結構的優良意譯,不過我覺得要是能把計畫兩個字講出來,會比較好笑,有點像是在問說:阿他來這裡以前就已經計畫來我們家提親了是吧?)
班奈特太太被他的態度越弄越生氣,就大聲質問他說我已經給嫁女兒這件事情搞到神經衰弱了,你還這樣酸我?班奈特先生就回答說我哪敢啊?我已經尊重妳的偉大神經至少二十年之久了耶。
奧思丁在這樣你來我往的開頭第一章就給這對可愛夫婦的性格下了個初步結論。
Mr. Bennet was so odd a mixture of quick parts, sarcastic humour, reserve, and caprice, that the experience of three and twenty years had been insufficient to make his wife understand his character. Her mind was less difficult to develop. 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 litt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 temper. When she was discontented she fancied herself nervous. The business of her life was to get her daughters married; its solace was visiting and news.
班奈特先生真是個怪人,他一方面談笑風生,愛挖苦人,同時又不苟言笑,變幻莫測,真使他的太太積二十三年的經驗,還是摸不透他的性格。他的太太倒是很容易分析的,她是個頭腦簡單,知識貧乏,喜怒無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順心的事情,她就自以為神經衰弱,她一生的大事就是嫁女兒,她生活的安慰就是訪友拜客跟打聽消息。
剛看完這樣的介紹,似乎會讓人比較瞧不起班奈特太太,好像她就是個小心眼的女人,可是看完整本小說,其實會覺得,這個一天到晚碎碎念女兒嫁不出去的老女人,一直都是班奈特先生在經營這個家的時候最好的搭檔。要是家裡面沒有她,然後所有的女兒都跟著爸爸那樣老神在在過日子,班奈特家可能就會有大麻煩。因為在十九世紀的英格蘭,只有男人可以世襲產業,若是班奈特家的女兒沒有找到合適的丈夫,他們就會在父親過世以後失去祖傳的房子(到後來應該是充公給英國王室),所以,班奈特太太的衰弱神經末端,其實是拉著他們家快要被人拿走的房子還有一窩快要沒地方住的女人。
其實班奈特先生也不是不會為女兒的事情煩惱,他在平克萊先生搬來以後,就主動寫信去跟鄰居攀關係了,就這樣在平克萊家開辦舞會時,班奈特太太才能名正言順地帶著女兒去參加。果然,在舞會上,平克萊先生跟班奈特家的大女兒珍(Jane)算是看對了眼,至於班奈特家的二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小名麗西 Lizy),看到平克萊先生的朋友達西(Mr. Darcy),很英俊的一個男人,態度卻很高傲,麗西覺得很討厭這個男人,在舞會之後還跟她朋友討論說這個男人有多驕傲多讓人討厭,這也算另一種看對眼的方式。總之,在這場舞會之後,年輕人就開始有了交集。不管他們後來的路有多麼曲折,因為老人家的處處關心,也還是有個終成眷屬的快樂結局。
傳統對人性的扭曲力量當然是很大的,在這本小說裡面,家裡面生不出男孩就有可能沒地方住的不合理傳統常常影響到女孩子戀愛的自由(我想這也是奧思丁在她的生活環境裡一直感受到的不合理待遇),在舞會過後,班奈特家的遠親科林斯先生(Mr. Collins)來訪,他是個教士,在社會上也是有點地位,在餐桌上最喜歡討論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逢迎拍馬的工夫更上一層樓,班奈特先生聽到他老是在講八面玲瓏的話,也是免不了要酸他:
“…it is happy for you that you possess the talent of flattering with delicacy. May I ask whether these pleasing attentions proceed from the impulse of the moment, or are the result of previous study?”
“They arise chiefly from what is passing at time, and though I sometimes amuse myself with suggesting and arranging such little elegant compliments as may be adapted to ordinary occasions, I always wish to give them as unstudied an air as possible.”
(班奈特先生說)你既然有這種才能,能夠非常巧妙的捧別人的場,這對你自己也會有好處,我是否可以請教你一下,你這種討人喜歡的奉承話,是臨時想起來的呢,還是早就想好的?
(科林斯先生說)多半是看臨時的狀況想起來的,不過我有時候也會跟自己打趣,預先想好一些很好的小恭維話,平常一有機會就拿出來運用,而且說的時候,一定要裝出來是自然流露的。
這種人其實滿妙的,不過班奈特先生不想要這樣的人成為自己的女婿,科林斯來拜訪的目的就是要在班奈特家的女兒裡面找一個太太,他本來看上了大女兒珍,因為珍長得很漂亮,可是那時候珍小姐已經有了中意的對象(也就是平克萊先生),就在班奈特太太的提議下,把他的目標轉向麗西。班奈特太太打的如意算盤就是想說反正麗西跟那個高傲的達西先生也還沒個譜,不如就抓住這個現成的機會直接把第二個女兒給銷出去(至少也讓他們家的家產有個保障),不過,個性辛辣到有點憤世忌俗的麗西怎麼可能看上這種人?當然就是在科林斯先生求婚的時候,直接把他給拒絕掉了,媽媽很生氣,跑去跟爸爸講,要他教訓小女兒懂事一點,不然做媽媽的就不認這個女兒了,爸爸把女兒叫到書房來,跟她這樣說:
An unhappy alternative is before you…from this day you must be a stranger to one of your parents.—your mother will never see you again if you do not marry Mr. Collins, and I will never see you again if you do.
擺在妳面前的是很不幸的難題,妳得自己去選擇。。。妳不和父親成為陌路人,就要和母親成為陌路人。要是妳不嫁給科林斯先生,妳媽就不要再見到妳,要是妳嫁給他,我就不想再見到妳了。
父親保護女兒的角色,就在這個時候發揮到最極致,總不能讓失去家產的焦慮把女兒的感情給摧折掉(最重要是叫那個馬屁精滾遠點去吧~),不過這也不能說他是完全反對班奈特太太的擔憂,如果不是班奈特太太這樣的神經質動作,他的女兒們又是怎樣能了解這個世界對女孩子有多麼瞧不起,所以這段話有趣的地方就是,這是妳自己的選擇,可是妳的選擇必須有我當靠山(更何況妳媽那麼關心妳,也不可能因為這樣就不認妳)。
其實這本小說最主要的情節應該是兩對年輕人(珍與平克萊,麗西與達西)在情愛關係上的追逐,平克萊對珍有一點誤會,一開始聽信旁邊的人的話,覺得這女孩的家教似乎不適合當他的老婆,麗西覺得達西是個傲慢的人,就算他對她有意思,她都還是故意避著他。我是覺得這些都是小事情,相處久一點,很多誤會其實都可以解釋的,比較不容易讓人想到的事情是,這些年輕人如何有那樣一個環境與時間去思考什麼叫做正確的愛情?應該是長輩的溫柔或急或徐地替他們鋪設出來一個愛情嬉戲的舞池,珍‧奧斯丁對這樣的溫柔有獨特的感覺,所以把一對老夫妻帶點戲謔的對話放在第一章,表達出他們對子女的擔憂,也許就是這份帶點感激的觀察方式,讓她對自己環境當中的不合理傳統不至於惡言向向,成就了她在小說上面溫和與幽默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