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司裡聽到同仁們開始聊起買房、出國的話題,竟然無不以「省吃儉用」、「不眠不休」為前提。有人為了湊到更高頭期款,每餐只敢花50元;有人為了追求更好的報酬,即便知道外商崗位每天都要拚到深夜,依舊抱持著無比羨慕的眼光。對很多人來說,累積下來的存款或簽證頁數,或是社群媒體上的分享,似乎成了「富裕」的唯一憑據。然而,當省掉了三餐的味蕾,換來的只是空洞的數字;當日夜顛倒換得了出國旅遊,沿途卻只剩掃一眼就下個Hashtag的疲憊打卡。
我意外想起前陣子和EMBA同學分組討論,聊到先前我在義大利生活時的回憶。2006年的世界盃冠軍是由義大利拿下,當晚整個米蘭街道充滿了人群、車輛以及喇叭聲。連警察都脫光了上衣拿著啤酒站在車頂狂歡的畫面,是我這段求學之旅中最有價值的體驗與回憶之一。
回到職場,我們再回頭審視:「富裕」,究竟該由誰來定義?是封存在銀行的數字,還是生活裡溢出的驚喜?真正的富裕,不該只是高薪與出國名單,而是日常裡每一個被滋養的心靈。它藏在午休時的短暫散步裡,藏在同事間的靈光乍現裡,也藏在上班休息時間那一口香味四溢的手沖咖啡裡。
如果有人問我,如何才能富裕——我會建議先放下計算機和行程表,去感受身邊的溫度。試著在某個週末,捨棄預算表,隨性走進陌生街區;試著在某次會議後,多留5分鐘和同仁分享靈感;試著在一次外派任務中,用筆記本記錄下當地一句俚語的韻味。當我們從「為了錢而活」轉為「因為好奇而活」,生活的厚度與色彩,便會逐漸豐盈。
富裕,不該是終點的豪宅或名片上的職稱;它更像一條河,源源不絕地從日常涓涓流入心底。當你願意珍惜每個當下,就能讓生命的每一段旅程,都成為獨一無二的風景。如此一來,即便未必住進別墅,也能住進自己的心裡。在旅途中的每個精彩故事,都是用來增添生命色彩與豐盛度的重要因子,也是我所最重視與追求的目標。
數字不多但依舊對生活與生命感到富足的Loab爸旅途感想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