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之息,萬物之靈:《生萬物》中農耕文明的精神圖騰與現代啟示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看完根據中國大陸作家趙德發的小說,人民文學獎獲獎作品《繾綣與決絕》改編的電視劇《生萬物》,心中久久想自我表達些甚麼。該劇由中國中央電視台和愛奇藝出品,劉家成執導,王賀擔任編劇,楊冪、歐豪、倪大紅、秦海璐、邢菲、張天陽、張海宇、遲蓬、孫紹龍、林永健、藍盈瑩、趙達、潘之琳等出演,一劇徐徐展開的,不僅僅是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命運沉浮,更是一幅中華農耕文明的宏大畫卷。劇名「生萬物」三字,取自《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簡單卻深邃的命名,已然揭示了劇作的核心命題——探索生命與土地之間那神秘而永恆的紐帶。在工業化與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這部劇作以一種近乎執拗的姿態,將鏡頭對準了那片孕育文明卻逐漸被現代人遺忘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彎腰耕種的身影。它不僅是一部電視劇,更是一曲獻給農耕文明的深情挽歌,一次對現代性迷失的深刻反思。

劇中人物與土地的關係,構成了一幅極富象徵意義的精神圖譜。老農陳大地每逢播種前必焚香淨手,對待種子如對待神明;農家女田禾即使在城市立足後,夢中依然是她赤腳踩在泥土地上的觸感;農業科學家林耕輾轉國際實驗室後,最終回到故鄉的稻田尋找「種子的記憶」。這些人物命運與土地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呈現的不僅是物理空間的依存,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歸屬與認同。土地在劇中超越了物質範疇,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和精神家園,承載著集體記憶與文化認同的重負。這種人地關係的深刻描繪,讓我想起美國作家溫德爾·貝瑞的慨歎:「我們來自大地,我們是大地的延伸,大地是我們的延伸。」《生萬物》中的人物命運與土地之間那種近乎血緣的紐帶,正是這種哲學的生動體現。

劇中反復出現的耕種儀式與農事節奏,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符號系統。清明時節的祭天儀式,芒種時分的開犁禮,立秋之日的豐收祭,這些看似簡單的農事活動,在導演的鏡頭下卻充滿了儀式感與神聖性。劇中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場景:全村老少在干旱時節抬著龍王神像祈雨,現代化的灌溉設備就在田邊閒置,人們卻依然選擇遵循古老的傳統。這一場景初看似乎矛盾,卻深刻揭示了農耕文明中人與自然關係的本質——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對立,而是對話與互惠的共生。這些儀式不僅是農業技術的組成部分,更是農民與自然對話的語言,是他們理解世界、安頓自我的方式。透過這些儀式,劇作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有別於現代工具理性的思維方式——一種建立在互惠、尊重與循環基礎上的生態智慧。

《生萬物》對「時間」的呈現方式極富深意。劇中沒有采用線性的、指向無限進步的時間觀,而是呈現了一種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農事時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種時間觀不是直線向前奔馳的箭,而是不斷回旋上升的螺旋。在第五集中,老農對困惑的孫子說:「莊稼人不看鐘表,看太陽;不數日子,數節氣。」這句話簡單卻深刻地揭示了兩種時間觀念的差異——現代工業時間的精確分割與農耕自然時間的流動循環。這種循環時間觀背後,蘊含的是對生命節律的尊重和對自然規律的順應,它提醒我們:萬物各有其時,生長需要耐心,這在一切追求「快」的現代社會中,無疑是一種珍貴的反省。

劇中人物對「種子」的執著幾近痴迷,這種執著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種子不僅是作物的起點,更是生命連續性的象徵,是過去與未來的連接點。劇中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情節:老農陳大地在戰亂年代將一口袋種子縫進棉襖,挨過饑荒歲月;和平年代後,他又將這些種子分給鄉親,成為村莊重建的起點。這一袋種子,既是物質的種子,也是文化的種子、希望的種子。透過「種子」這一意象,劇作探討了傳承與創新的辯證關係——真正的傳承不是機械地重復過去,而是像種子一樣,在保持核心生命的同時,不斷適應新的環境,煥發新的生機。這種智慧對於當代中國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保持文化主體性,提供了深刻的隐喻。

《生萬物》對家族血脈與文化傳承的描繪,同樣令人動容。劇中陳家五代人守著同一片土地,卻各有不同的命運選擇——有人堅守田園,有人遠走他鄉,有人用科技改造傳統農業,有人用藝術記錄消逝的農耕生活。這種多樣性並存的和諧,打破了我們對傳統與現代二元對立的簡單想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劇中沒有將現代化描繪為對傳統的簡單取代,而是展現了兩者之間複雜的對話與交融。當畢業於農業大學的孫子帶著無人機施肥技術回到鄉村時,祖父從最初的排斥到後來的接納,並非簡單的妥協,而是認識到「科技是新的農具,土地還是那個土地」的深刻智慧。這種對現代性與傳統關係的理解,遠比那種非此即彼的對立思維更加成熟與深刻。

劇作對「食物」的呈現也極富哲思。從播種、耕作、收獲到烹飪、享用,食物在劇中從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商品,而是連接著人與自然、人與人關係的紐帶。第八集中,一家人圍坐分享新米飯的場景長達十分鐘,沒有太多對白,只有咀嚼聲、滿足的嘆息和眼神交流,卻傳達出比任何華麗台詞都更加豐富的情感內容——對自然的感恩,對勞動的尊重,對共享的喜悅。這種對食物的態度,與現代社會中快餐文化的機械進食形成鮮明對比,提醒我們:吃飯不僅是生理行為,更是一種文化實踐和倫理選擇。每一口食物都連接著天地萬物,都蘊含著整個宇宙的恩惠。

《生萬物》最具啟發性的或許是它對「進步」概念的重新審視。劇中通過一個村莊百年變遷,質疑了那種將進步簡單等同於經濟增長和技術革新的線性發展觀。真正意義上的進步,在劇中呈現為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社區紐帶的堅固,文化認同的清晰,以及個人幸福感的提升。當劇中人物在「發展」與「守護」之間艱難抉擇時,劇作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展示了這種抉擇的複雜性與深刻性。這種對「進步」的反思,對當代中國乃至全球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在生態危機日益嚴峻的今天,我們迫切需要超越單一維度的發展觀,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類進步。

觀畢《生萬物》,我漫步城市街頭,看著超市裡整齊擺放的蔬菜水果,卻感到一種莫名的疏離。這些食物從哪裡來?經過了多少人的手?沐浴過多少陽光雨露?我們與食物的源頭已經隔了太遠的距離,這距離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和文化上的。《生萬物》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重新連接了這些被現代性割斷的紐帶,讓我們重新看見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奇跡——一粒米中的宇宙,一口飯中的天地恩情。

這部劇作與當代生態文明的對話尤其值得深思。在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生萬物》所展現的農耕智慧——循環利用、尊重節律、適度索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的出路。它不是要我們回到過去,而是啟發我們思考:如何將傳統智慧轉化為現代資源?如何在新條件下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這種思考對於正在探索生態文明道路的中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生萬物》最終告訴我們:萬物生生不息的秘密,不在於征服與控制,而在於尊重與適應;不在於線性進步的狂熱,而在於循環往復的耐心;不在於脫離土地的超越,而在於深深紮根於土地的謙卑。這部劇作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現代人在追求「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可能失去的那些最珍貴的東西——與自然的聯結,與社區的歸屬,與傳統的連續,以及內心的安寧。

當片尾曲響起,畫面中是一片金黃的稻田在夕陽下隨風搖曳,我忽然明白:「生萬物」的真正含義,不是人類生產萬物,而是人類參與萬物生長的神聖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與意義。這或許是《生萬物》給我們這個時代最珍貴的禮物——一種新的古老智慧,提醒我們從哪裡來,該往哪裡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罪案暗房 Crime Darkroom
5會員
180內容數
《Crime Darkroom》是張介安的小說解剖室 在這裡,台灣歷史不是教科書,而是層層剝離的傷口與未解的案發現場。 每一則改編小說都是從報導縫隙中滲出的暗影,在解剖台與放大鏡下逐步顯影。 你可能會懷疑這些故事是真的——那正是恐怖的開始。 如果你喜歡帶著歷史餘溫的懸疑感、帶著冷光的小說筆觸, 歡迎進入暗房,打開檔案。
2025/09/07
夏日的台北,溽暑難耐。城市像一座巨大的蒸籠,高樓玻璃幕牆反射著刺目的陽光,街道上氤氳著熱浪,連空氣都彷彿凝滯了。入夜後,溫度稍降,但溼氣仍然厚重地壓在每個人的皮膚上。就是在這樣一個悶熱的夜晚,我第一次聽說了那個傳說。 那是在萬華區一條狹窄巷弄裡的小吃攤,幾張歪斜的桌椅,昏黃的燈泡周圍飛蛾環繞...
2025/09/07
夏日的台北,溽暑難耐。城市像一座巨大的蒸籠,高樓玻璃幕牆反射著刺目的陽光,街道上氤氳著熱浪,連空氣都彷彿凝滯了。入夜後,溫度稍降,但溼氣仍然厚重地壓在每個人的皮膚上。就是在這樣一個悶熱的夜晚,我第一次聽說了那個傳說。 那是在萬華區一條狹窄巷弄裡的小吃攤,幾張歪斜的桌椅,昏黃的燈泡周圍飛蛾環繞...
2025/09/02
在西雅圖歷史悠久的派克市場1912號,有一間與周遭環境幾乎融為一體的小店。沒有閃亮的霓虹招牌,沒有冷氣機的嗡嗡作響,只有一扇普通的門和一面低調的綠色標誌。這就是星巴克創始店,一個看似平凡卻承載著非凡故事的地方。 站在這間僅有1000平方英尺的空間裡,我注意到木質櫃臺上的磨痕,空氣中混合著咖啡豆...
Thumbnail
2025/09/02
在西雅圖歷史悠久的派克市場1912號,有一間與周遭環境幾乎融為一體的小店。沒有閃亮的霓虹招牌,沒有冷氣機的嗡嗡作響,只有一扇普通的門和一面低調的綠色標誌。這就是星巴克創始店,一個看似平凡卻承載著非凡故事的地方。 站在這間僅有1000平方英尺的空間裡,我注意到木質櫃臺上的磨痕,空氣中混合著咖啡豆...
Thumbnail
2025/08/30
晨光熹微,我從深坑老街出發,踏上了尋找茶山古道的旅程。這條隱於新北市深坑山區的古道,相傳是昔日茶農運送茶葉的要道,如今雖已不再承載商業功能,卻成為都市人尋幽訪靜的好去處。我手中握著從網路取得的資訊,對這條古道充滿期待,特別是聽說山上有群特別的居民—一群被農戶放養的可愛貓咪...
Thumbnail
2025/08/30
晨光熹微,我從深坑老街出發,踏上了尋找茶山古道的旅程。這條隱於新北市深坑山區的古道,相傳是昔日茶農運送茶葉的要道,如今雖已不再承載商業功能,卻成為都市人尋幽訪靜的好去處。我手中握著從網路取得的資訊,對這條古道充滿期待,特別是聽說山上有群特別的居民—一群被農戶放養的可愛貓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所有我們所想像的農村美好,在這看似風光明媚的田園畫之中,都幾乎一概不存在。
Thumbnail
所有我們所想像的農村美好,在這看似風光明媚的田園畫之中,都幾乎一概不存在。
Thumbnail
去年年底與華星娛樂簽約合作,製作了《刺蝟之戀》、《封筆之作》、《江湖,還有人嗎?》等多部多人精品有聲劇,是繼去年年初製作了廢棄樂園一劇後再繼前緣。 本次的選劇之一《江湖,還有人嗎?》也是九號工作室首度挑戰古風武俠劇!
Thumbnail
去年年底與華星娛樂簽約合作,製作了《刺蝟之戀》、《封筆之作》、《江湖,還有人嗎?》等多部多人精品有聲劇,是繼去年年初製作了廢棄樂園一劇後再繼前緣。 本次的選劇之一《江湖,還有人嗎?》也是九號工作室首度挑戰古風武俠劇!
Thumbnail
🌿「戰爭未曾遠去的時代,是劫後餘生、死而復甦,抑或終將是個半身不遂的世界。」 來賓介紹👏👏👏 -- 導演:張偉來 -- 身聲新生代團員:劉羿伶 偏枯,阿諾,其實就是......中風?!😱 部分遊走與定點式演出,純然的感受,讓環境來引導你!
Thumbnail
🌿「戰爭未曾遠去的時代,是劫後餘生、死而復甦,抑或終將是個半身不遂的世界。」 來賓介紹👏👏👏 -- 導演:張偉來 -- 身聲新生代團員:劉羿伶 偏枯,阿諾,其實就是......中風?!😱 部分遊走與定點式演出,純然的感受,讓環境來引導你!
Thumbnail
知名中國科幻小說改編作品, 雖然這個開場看似華麗豐富, 但對於兩位編劇與影集未來還是懷有隱憂。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知名中國科幻小說改編作品, 雖然這個開場看似華麗豐富, 但對於兩位編劇與影集未來還是懷有隱憂。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生命不是我們活過的那些,而是我們記得的,以及我們如何記得」 🌿「真相是被建構出來的」「什麼是正義?」 來賓介紹👏👏👏 --《♾的總和》導演丁怡瑄 -- 《奧瑞斯提亞》導演劉庭瑄
Thumbnail
🌿「生命不是我們活過的那些,而是我們記得的,以及我們如何記得」 🌿「真相是被建構出來的」「什麼是正義?」 來賓介紹👏👏👏 --《♾的總和》導演丁怡瑄 -- 《奧瑞斯提亞》導演劉庭瑄
Thumbnail
《繁花》是王家衛導演的第一部電視劇,劇情精彩奇妙,同時也是一則關於創業、商業談判、股市機構法人與大戶對戰的故事,給觀眾留下深刻反思和啟發。推薦給對這些主題感興趣的觀眾。
Thumbnail
《繁花》是王家衛導演的第一部電視劇,劇情精彩奇妙,同時也是一則關於創業、商業談判、股市機構法人與大戶對戰的故事,給觀眾留下深刻反思和啟發。推薦給對這些主題感興趣的觀眾。
Thumbnail
最近熱播的王家衛導演的電視劇【繁花】在今日迎來了大結局,畫面一樣美的動人,不管是拍人物還是場景,永遠都可以抓住觀眾的目光及注意力,再加上在劇中搭配的該年代的流行歌曲,每一個逗點及句點都讓人萬分動容,可以跟著人物的故事走進往日的繁華。
Thumbnail
最近熱播的王家衛導演的電視劇【繁花】在今日迎來了大結局,畫面一樣美的動人,不管是拍人物還是場景,永遠都可以抓住觀眾的目光及注意力,再加上在劇中搭配的該年代的流行歌曲,每一個逗點及句點都讓人萬分動容,可以跟著人物的故事走進往日的繁華。
Thumbnail
兩周不間斷跟播,完結思緒萬千,一時難以概括總結對本劇的喜愛,作為王家衛作品中第一部電視劇,在眾多不看好會拍到今夕是何年的情況下,可謂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開播集敘事緊密、剪輯明快,墨鏡王不僅良好適應了電視圈的敘事結構,同時也在他一貫的視覺美學中,用最通俗的敘事,玩他最擅長的悲歡離合、人情世故描寫。
Thumbnail
兩周不間斷跟播,完結思緒萬千,一時難以概括總結對本劇的喜愛,作為王家衛作品中第一部電視劇,在眾多不看好會拍到今夕是何年的情況下,可謂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開播集敘事緊密、剪輯明快,墨鏡王不僅良好適應了電視圈的敘事結構,同時也在他一貫的視覺美學中,用最通俗的敘事,玩他最擅長的悲歡離合、人情世故描寫。
Thumbnail
最近在播出的【繁花】是王家衛第一次導演的電視劇,據說耗時了三年才拍攝完成,而事實證明就算是電視劇,王導依然拍出與電影一樣的質感及氛圍,讓身為觀眾的我甚為感動,因為已經好久好久沒有看到這麼令我心動又揪心的愛情。
Thumbnail
最近在播出的【繁花】是王家衛第一次導演的電視劇,據說耗時了三年才拍攝完成,而事實證明就算是電視劇,王導依然拍出與電影一樣的質感及氛圍,讓身為觀眾的我甚為感動,因為已經好久好久沒有看到這麼令我心動又揪心的愛情。
Thumbnail
我們曾經是一朵即將綻放,美麗且與眾不同的鮮花,卻被社會化這件事情,改變為毫無生氣、等待凋謝的殘花。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至愛之花》每週跟播文章。
Thumbnail
我們曾經是一朵即將綻放,美麗且與眾不同的鮮花,卻被社會化這件事情,改變為毫無生氣、等待凋謝的殘花。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至愛之花》每週跟播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