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發表會終於完美舉行。
不意外的是新一代iPhone 17、iPhone 17Pro、iPhone17 Pro Max都迎來更新。
相關的性能和技術我不特別重覆了,在網上要找懶人包蠻容易的。一句概括就是效能提升了,不意外也沒太大驚喜。
不驚喜不是說不值得入手,用了這麼多年iPhone和Android雙修的我,其實多少對於近幾年手機的演進都沒有太大的感覺。好像都是循例的效能提升、相機更好......
至於熱烘烘的人工智能,老實說我因為也是在做這類方案給政府部門,也開始麻木了,覺得好幾種人工智能分別也不大。一般群眾可能也就當問答版的搜尋器、生成一些圖片,未去到有明顯差距的使用。所以在華人地區是用到還是用不到Apple AI,我未有太大感覺。
我比較在意是iPhone Air。注意iPhone Air是沒有"17"這個字樣包括在內的,因為它是第一代Air。

左先生是由黑白液晶體手機時代就使用手機,對於手機演進是有一定認知,加上也有做過企業的移動方案。手機由黑白到彩色,由4096色到OLED,一切都是根據使用需要或者廠商主導而推出的。
以往的手機也的確曾在重量大小方面有過「軍備競賽」,由摩托羅拉的大龜到細龜,曾幾何時推出過號稱地上最輕的只有66g的輕盈手機Ericsson T66,然後在近十年又去了大屏幕競賽......
如果說薄機體驗,我印象最深刻是摩托羅拉,他們當時的剃刀系列真的令人驚艷。而這次iPhone Air倒不是像推出完成品,反而頗明顯的像「優先體驗版」般的摺機。
除了鏡頭外,機身真的很纖薄,內裡是頂級效能的處理器A19 Pro,配搭自家N1和C1X。對於日常網絡需要、AI和運算都已經足夠有餘。背後相機只有單鏡頭。
如果女仕想輕薄手機,就要在影相方面有少許妥協,其餘的使用體驗都應該沒有更大的分別。對男仕來說,重量和輕薄則不一定是第一考慮。但對於潮流標誌,iPhone Air有着重大意義,或許已經開始了重塑手機走向的道路:從屏幕相機競賽,轉到輕薄競賽。
當然,大家還是會想到,再配一個保護殼,又抵銷了手機的輕薄。如果不用保護殼,看上去又有點像弱不襟風......是有點糾結的。
如果你有看剛彈,我會比諭這台是MSN-100百式,在MSZ-006 Z剛彈這類可變機成功開發出來之前的技術測試機型。明顯是試作機但並不就代表上不了戰場,就算拿這台上場,也是有足夠成為主力機的資格。
iPhone Air大概就是一台已經將各種可摺合的內在技術都投放進了的一台手機,只是欠缺了連動鏈鉸所以不會變形(笑)吧。
價錢方面沒有超過Pro max,是很吸引的地方。如果有從14開始用至現在,老用家大可不必非升級17 Pro max不可,但如果體驗新技術得來能更輕薄又較便宜,iPhone Air毫無疑問是一個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