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中國向外擴張海權的野心,美國海軍陸戰隊與日本陸上自衛隊自 9 月 11 日起,以日本離島防衛為目標,展開為期 2 週的年度「決心之龍 25」(Resolute Dragon 25/レゾリュートドラゴン25)軍演。本次軍演規模橫跨日本 8 個都道縣,參加人數達 1 萬 9,200 人,不僅是歷年最大規模,參加人數更是去年(8,900)的 2 倍之多。
此外,本次軍演將動用美、日雙邊的中長距離飛彈系統,包括:海軍/陸戰隊遠征艦隊阻絕系統(NMESIS)、陸戰隊空防整合系統(MADIS)、提豐(Typhon)飛彈系統、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及日本自衛隊的 12 式陸基反艦飛彈,展現美日雙邊綜合火力投射能力。
事實上,美軍在今年 7 月 10 日便將 NMESIS 和 MADIS 系統運至沖繩本島,並早在 7 月 28 日便已在駐日美軍基地漢森營區(Camp Hansen)利用 NMESIS 展開訓練,而非等到本次「決心之龍」軍演才首度使用。但「決心之龍」軍演期間,會將 NMESIS 和 MADIS 系統運至離中國更近的石垣島。對於沖繩縣石垣市來說,確實將成首例。此舉也被視為美軍是在為日後將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汰換成 NMESIS 預作準備。因為 NMESIS 是一款可以搭載在無人駕駛車輛上的短距離飛彈,體積小、適合在島嶼移動過程中讓士兵遠距操作,符合美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 EABO)的構想。
「期間限定」變常態性部署早有先例
美國過去經常宣稱是「期間限定」的暫時部署,卻在日後轉為常態性部署,也引發沖繩縣政府的不滿與警戒心。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半潛式無人艇(Autonomous Low-Profile Vessel, ALPV)就是其中一例。去年 10 月,駐日美軍在那霸軍港部署 ALPV 時,沖繩縣府便要求 8 月時間一到,就必須將 ALPV 撤離沖繩,但美軍卻突然決定將改為長期部署,讓沖繩縣知事玉城 Danny 非常不滿。
不論是 ALPV 或是為了這次軍演運進沖繩的 NMESIS,這些都是海軍陸戰隊最新型的武器,也是符合「遠征前進基地作戰」計畫的武器。隨著美國海軍陸戰隊今年 3 月在駐日美軍基地漢森營區成立第 12 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 MLR),目前也已經確定,濱海作戰團將在明(2026)年 3 月起部署 6 組 NMESIS ,未來將攻擊型武器運至沖繩境內的情況,恐怕只會不減反增。
不過,駐日美軍想利用美日聯合軍演,擴大運用新進設備建立既成事實的策略,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在美日擴大聯合軍演規模,沖繩各地幾乎無一倖免的同時,唯有與那國島(與那國町)在軍演前夕臨時宣布將縮小軍演規模,極其異常。
與那國町長選舉影響軍演內容
按照原定計劃,本次「決心之龍」軍演,美軍希望在距離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部署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與使用能垂直起降的 MV-22 魚鷹運輸機。但 8 月 24 日的與那國町町長選舉結果,力挺自衛隊的前任町長系數健一敗給了新人上地常夫,讓防衛省決定緊急調整在與那國町的軍演實施內容。防衛省直接取消原定軍演計劃,只在自衛隊的與那國駐屯地內部進行治療與搬運傷患的衛生訓練。
事實上,上地常夫雖然在選前表明,不希望與那國町進一步擴軍,但他並不反對自衛隊駐紮在與那國島,只是對自衛隊進一步擴大人力、強化軍備或規模持保守態度。這次與其說是上地常夫向防衛省談判後的結果,更像是防衛省看到選舉結果之後,主動顧慮民意做出的調整。因為是防衛省沖繩防衛局主動拜訪上地常夫,向新任町長說明軍演內容,而且在說明過程中完全沒有提到地對艦飛彈、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等軍備。
所以上地常夫才會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沒有從沖繩防衛局聽到大規模訓練內容的說明,這是最令人放心的部分。我認為某種程度上有顧慮到町民的擔憂,町民的聲音也有傳遞給防衛省。」代表沖繩防衛局的下幸蔵企劃部長也說:「關於我們說明的訓練內容,沒有從上地町長獲得否定的意見。」就能看出是防衛省主動調整軍演項目,而非因為新官上任的上地常夫明確向防衛省表達不滿,才有的成果。
與那國町將增設「對空電子戰部隊」
雖然與那國町長改朝換代之後,「決心之龍」在與那國島的軍演規模大幅縮減成「只有」在營區內的衛生訓練,但不表示日本防衛省之後會跟著縮減在與那國島的部署,或是有所克制。現在才正是考驗的開始——日本防衛省預計 2026 年度要在陸上自衛隊與那國駐屯地新設對空電子戰部隊,而且這項消息是在與那國町長選舉之後才曝光。
報導指出,目前日本防衛省預定在與那國島增設的「對空電子戰部隊」是以航空自衛隊軍機戰鬥為優先,能提前掌握、警戒空中與地面上的狀況,不同於目前電子戰部隊是以妨礙敵軍通信設備為主的任務性質。一旦日本防衛省在與那國町增設「對空電子戰部隊」將成日本首例。目前預定新部隊名稱將取為「第 303 電子戰中隊」,將引進 24 式對空電子戰裝置,以雷達妨礙敵軍空中預警機(早期警戒管制機),影響敵軍的指揮系統。
除了與那國町之外,日本防衛省也預計同一時間將在熊本的健軍駐屯地成立「對空電子戰部隊」,那霸駐屯地則預定在 2027 年度追加部署「對空電子戰部隊」。至於石垣駐屯地則預定在明(2026)年增設一般的電子戰部隊(暫名「第 304 電子戰中隊」),讓石垣駐屯地的兵力從 580 人上升到 650 人。如果再加上宮古島駐屯地今(2025)年 3 月新增的電子戰部隊,沖繩本島到台灣之間的主要離島皆設有電子戰部隊。
當邊境之島成國防最前線
與那國島(町)自日本陸上自衛隊 2016 年在島上成立駐屯地以來,現在與那國町約 1,700 人口當中,和自衛隊有關的居民佔人口的 2 成。與那國駐屯地一旦新增「對空電子戰部隊」,駐軍人數將再增加 30 人,來到 260 人。此外,與那國町原本就有規劃今後將增設地對空飛彈部隊,自衛隊在與那國島上的駐軍人數與規模恐怕只增不減。
面對台海局勢升溫,日本防衛省加速在離台最近的與那國島強化部署可以應用在實戰上的設備與部隊,但這些擴軍規劃並沒有先和當地協商,新任町長也還沒從日本防衛省獲得相關說明,難免招致地方反感或批評。在沖繩離島加速擴軍的同時,也可能讓這些離島在戰爭一觸即發的同時,更容易成為敵軍的攻擊目標。
近期台灣時常能聽到「備戰才能止戰」,但在日本,「備戰」反而「引戰」。當日本因應中國威脅,在日本西半部加強擴軍的同時,台灣人也不應該忘記,沖繩人戰後至今長期肩負的重擔。
影片 1 分 55 秒起,為本站與《鏡新聞》全球大頭條主播 Tuhi Martukaw 共同製作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