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旭烈郝哥說「投資理財,其實應該唸理財投資才對」,意即在投資之前是有準備工作的,其實要「先理財,再投資」,《持續買進》一書針對投資和儲蓄也有做出說明,簡言之,窮人應重儲蓄,富人則重投資,也就是要投資你得先有錢,也就是要有本啦,人說「本大利小利不小,本小利大利不大」,累積資本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先理財來確認我們有多少錢可以投資。

持續買進,大推
我一開始投入市場定期定額的金額,完全是憑感覺設定的,是沒有經過計算判斷的,基金和股票一個月各一萬這樣扣下去,有一天赫然發覺帳戶現金水位越來越低,這個時候才把所有的支出收入全部攤開計算,從每個月固定支出的電信費、管理費等,年度支出的保險費用等等,全部攤算下來發現到我每個月的現金流是負5000元,這時才重新調整收入和支出,這裡要推薦一位財經網紅—李勛,他的理財觀念真的相當適合小資族,從基本的「收入-儲蓄=花費」,信用卡花費要獨立帳戶預存起來,不要想著用下個月的薪水來支付,避免寅吃卯糧,經過整理過後就會發現自己真的很窮XD,自然就不會亂花錢了。
其實談理財一點都不SEXY,但它就是基本功,要想要長期投資就必須具備「長期待在市場的耐力」,為了要長期待在市場,你必須要有「緊急預備金」,避免臨時需要用錢時被迫賣在阿呆股,至於緊急預備金的多寡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是三到六個月的生活花費,然後投入市場的必須是「閒錢」,所以我們必須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理出閒錢,不影響生活才能無痛,無痛才能長久,長久下來一點一滴的累積投入市場,這是我們小資族長期投資的不二法門。
說到閒錢投資不由得回想起小時候走親戚時遇過一個長輩,聽別人介紹這位長輩投資很會投資,當下嗑閒話時就請這位長輩分享一下投資心得,而他分享的主題就是閒錢投資,當時覺得這個不是我期待聽到什麼獨門絕招或明牌就沒往心裡去,現在想起來真的後悔當時年少不懂事,還懷抱著一夜暴富的幻想,若是當年可以聽進去提早投資理財,坐擁時間複利這一大利器,現在或許可以不那麼焦慮一些。
從我開始投資理財至今,我還沒感受到投資帶給我的複利效果,但是至今我是確確切切的感受到理財的威力,有一天我盤點資產的時候才突然發覺,原來我有這麼強的儲蓄力,以前完全不敢想像買房這件事,畢竟已經躺平了,但現在一點一滴開始累積資產後,信心也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起來,買房似乎也不是太遙不可及了,當然前提是房價不要再漲了,不奢求大回檔,現在只希望房價可以停在這裏等我追上它。

房價等等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