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那麼幾個瞬間,會讓你覺得過去所有的努力與等待,都在此刻得到了回報。2024年10月10日,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一天。
計畫中,我們要深入魁北克省的瑰寶——加蒂諾公園(Gatineau Park),在無邊的秋色中健行,用眼睛和鏡頭,將這片季節限定的壯麗打包帶走。
然而,一則來自我加拿大友人的訊息,像是一顆劃破夜空的流星,徹底改寫了我今天的劇本,讓這一天從「完美」,昇華成了「奇蹟」。
本日行程總覽 & 旅遊實用資訊
行程路線
渥太華 (Ottawa) → 加蒂諾公園遊客中心 (Gatineau Park Visitor Centre)
→ 韋克菲爾德 (Wakefield)
→ 尚普蘭展望台 (Champlain Lookout) & 艾蒂安·布魯爾展望台 (Étienne-Brûlé Lookout) → 粉紅湖 (Pink Lake)
→ 渥太華市中心 (國會山莊 & 渥太華河畔)
→ 德申激流展望台 (Deschênes Rapids Lookout)(看極光)
本日焦點:
- 上午: 探索加蒂諾公園,在寧靜的 Wakefield 小鎮河畔漫步,追逐陽光下的秋色。
- 中午: 健行於 Champlain Lookout & Étienne-Brûlé Lookout 之間的森林步道,享受原始靜謐的自然氛圍。
- 下午: 返回渥太華市區,在萬里晴空下重遊國會山莊,並沿著渥太華河畔欣賞絕美日落。
- 夜晚: 根據即時情報,展開一場熱血沸騰的極光追逐之旅,並在 Deschênes Rapids Lookout 見證奇蹟。
景點清單 & 簡易介紹
- 加蒂諾公園 (Gatineau Park): 國家首都地區最大的綠色空間。
秋季時,公園內的楓糖步道(Sugarbush Trail)和各個展望台是賞楓的地點。 - 韋克菲爾德 (Wakefield): 位於加蒂諾河畔的迷人小鎮,以其標誌性的紅色廊橋(雖已重建)、藝術氛圍和悠閒步調聞名,適合放慢腳步,享受片刻寧靜。
- 尚普蘭展望台 (Champlain Lookout): 公園內最知名的觀景台,視野極其開闊,能俯瞰整個渥太華河谷的壯麗景色。停車方便,適合時間有限的旅客。
- 粉紅湖 (Pink Lake): 一座呈現獨特碧綠色的「分層湖」,擁有豐富生態。環湖步道風景優美,但階梯較多,需考量體力。
- 國會山莊 (Parliament Hill): 加拿大的政治心臟,哥德復興風格的建築群宏偉壯觀。後方的河畔步道是欣賞城市天際線與渥太華河日落的私房景點。
- 百年火焰 (Centennial Flame): 位於國會山莊前方,象徵加拿大聯邦的團結之火,晝夜不息。
- 德申激流展望台 (Deschênes Rapids Lookout): 渥太華河畔的觀景點,光害較少,北方視野開闊,是觀賞日落和追逐極光的理想地點。
__
旅遊規劃 Tips & 私房推薦
- 時間規劃的彈性: 加蒂諾公園部分步道或區域有季節性開放時間,尤其是在非旅遊旺季,可能會比預期中晚開放,建議出發前上官網確認,或將行程排得有彈性。
- 加蒂諾公園推薦程度:★★★☆☆
加東的國家公園與省立公園,從不缺乏美麗的Lookout和公園。
加蒂諾公園的展望台雖美,但若行程緊湊,且已安排其他國家公園,可將此處作為彈性景點。 - 城市漫步的驚喜: 探索渥太華,別只停留在國會山莊的正面。務必留時間給後方的Trans Canada Trail河濱步道,這裡的遊客較少,能以更寧靜的視角欣賞這座城市的美。
- 追極光的準備: 若在秋季(9-10月)或春季(3-4月)太陽活動頻繁的時期造訪,不妨多留意極光預測App。
一個KP值超過5的預報,就值得你為它規劃一個無光害的夜晚行程。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旅程日誌:從追逐紅葉到被極光擁抱
Part 0:渥太華公寓式旅館推薦
渥太華我們住在市區的 The Business Inn & Suites ,覺得很不錯!沒有業配只是純粹分享喜歡的住宿點 >> 高級單臥室套房含早餐,65m^2,3 人,NT$5429 / per night
主要是我們很喜歡逛超市,然後買東西回家煮,於是公寓式帶廚房客廳餐廳的旅館就成了我們最佳的選擇~

早上在陽台就可以看到渥太華市區的風景,雖然只是一個三星旅館,但我真的覺得超棒的!

Part 1:加蒂諾公園的慢板樂章
因為對滿山秋色的期待,我們起了個大早,精神抖擻地奔向加蒂諾公園。
然而,或許是興奮過了頭,抵達遊客中心時,才發現我們成了「早鳥中的早鳥」。
工作人員笑著告訴我們,許多主要的健行步道,要到上午11點甚至12點後才會正式開放。
加蒂諾公園部分步道或區域有季節性開放時間,建議出發前先去官網確認。
正當我們有些不知所措時,一位親切的工作人員看出了我們的迷惘,熱情地推薦:「何不先去北邊的韋克菲爾德小鎮(Wakefield)走走呢?那裡很美,沿著河岸散步非常愜意。」
這個意外的提議,成了我們上午最棒的即興演出。
Wakefield,一個與加蒂諾河相鄰的靜謐小鎮,沒有太多華麗的裝飾,卻處處散發著迷人的生活感。
我們將車停好,沿著河岸的步道隨意漫步。

早晨的陽光是吝嗇的,時不時才從厚厚的雲層間探出頭來,但每當陽光灑下的那一刻,整個世界彷彿都被點亮了——河水泛起粼粼金光,岸邊的楓葉瞬間變得通透,色彩飽和得像一幅剛完成的油畫。
我們幾乎是追著陽光在拍照,在光線出現的短暫片刻,瘋狂地按著快門,想留住那份鮮活明亮。而當陽光隱去,四周恢復柔和的色調,雖然照片看起來灰灰的,但肉眼所見的蕭瑟秋意,卻另有一番風情。

__
回到公園主幹道,我們驅車前往尚普蘭展望台(Champlain Lookout)。
這裡的視野確實遼闊,整個渥太華河谷的秋色盡收眼底。


但或許是因為前幾天在阿岡昆省立公園已經見識了太多令人屏息的壯麗景色,這種鄰近停車場、輕易便可抵達的Lookout,對我們來說,反而少了點探索的驚喜。
我甚至和家人開玩笑說:「這一路上真的太幸運,我們已經不缺美麗的lookout了哈哈!」
所以,那天在加蒂諾,我最喜歡的時刻,反倒是離開展望台後,在連結Champlain Lookout 和 Étienne-Brûlé Lookout 的森林步道上散步的時光。

觀光型的遊客身影消失,只剩下我們和偶爾擦身而過的健行客。
步道蜿蜒在林間,兩旁是高聳的樹木,腳下踩著柔軟的落葉。
途中,我們還意外經過一個地圖上沒有標示的小湖(又有那麼一點像是不陰暗的沼澤,但因為距離太遠了,照片拍不到水面)。
加上隨風搖曳的白色花草,這種夢幻又原始的感覺,是任何觀景台都無法給予的。

或許是因為阿岡昆的體驗實在太過震撼,相較之下,加蒂諾公園的美顯得內斂而沉靜,沒有帶來預期中更多的驚豔。
但也正是這份平靜與悠閒,讓我們得以走走停停,在某次翻看照片的時間,螢幕上跳出我可愛的加拿大友人傳來的訊息:「你看新聞了嗎?今天有強烈的地磁風暴,渥太華很有可能看到極光!」
「極光?」這兩個字像電流,讓處於過度愜意狀態下的我整個醒了過來。
在渥太華?在這個緯度?
而且今天晚上剛好也沒有任何行程!
興奮狀態下的我,外加加蒂諾已經逛的差不多了,我們在下午三點左右,便心滿意足地結束了公園的行程,返回渥太華。
提早收工!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
(附上當日加蒂諾的行程地圖)

Part 2:晴空下的城市巡禮與河畔的金色時刻
我們先回到旅館修整,行動派如我,光速打開App Store,下載了所有看起來專業的極光預測軟體。
經過一番比較篩選,最終鎖定了今天最大的功臣——「My Aurora Forecast & Alerts」。
主要是它提供實時極光預報、KP指數、太陽風速度、全球極光活動地圖等關鍵數據,對新手追光者來說非常友好。
軟體顯示,今晚的KP值預測高得驚人!
看著那幾乎爆表的數據,我的心跳也跟著加快了好幾拍。
接著,我又馬不停蹄地在網路上搜尋各種「城市追極光」的攻略,從地點選擇的要素到拍攝技巧,恨不得將所有知識都塞進腦袋。
一切準備就緒後,下午四點後的天氣給了我們一個天大的驚喜——雲層戲劇性地散去,露出了萬里無雲的湛藍晴空!
絕佳的天氣,讓看見極光的機率又大大提升了!
這不僅讓我們對於夜晚能看到極光的信心和期待值瞬間拉滿,也讓我們臨時追加了去渥太華河邊看夕陽的行程。

__
前一天,我們在微陰細雨中初識這座城市,今天,在燦爛的陽光下重走一遍,感受截然不同。
陰天下的百年火焰,在灰暗的天色中,那簇火苗顯得格外頑強,有種劃破黑暗、帶來希望的神聖感,搭配上飄落的雨絲,宛如魔幻世界的一角。
而晴天下的火焰,則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炙熱而充滿力量,像是一個積累已久、永不熄滅的信仰,帶給凝視著它的人滿滿的能量與正向感。

我們再次沿著昨天發現的國會後方小徑——Trans Canada Trail行走。
陽光將我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傍晚的風還帶著暖意,輕拂在臉上,舒服極了。

步道的一側是莊嚴的國會建築,另一側則是開闊的渥太華河景,我們看著遊船在河面上緩緩駛過,看著對岸加蒂諾市的建築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這條路上的遊人不多,我們可以隨意地停下腳步,或坐在長椅上,靜靜地享受這份屬於首都的寧靜與壯麗。

隨著太陽逐漸西沉,天空被染成一片溫暖的橘色、粉色和紫色,整個城市彷彿被籠罩在一層金色的濾鏡之中。

Part 3:一場熱血沸騰的追光之旅
以防大家有疑問,極光照片是用 pixel 8 手機拍的,無腳架,無修圖。
(非業配,但如果 pixel 要找我業配很歡迎!)
(我是從未使用過 apple 手機的堅定 andriod 陣營人士哈哈哈)
19:00 時的我們一邊享用晚餐(去超市買烤雞、鹹派回旅館廚房烤),內心卻早已被手機App上不斷攀升的KP值攪動得波瀾起伏。
晚上八點二十分,當App上跳出第一條來自渥太華周邊的目擊回報時,我們知道,不能再等了!
經過一番快速而冷靜的篩選,我在比較了APP上各處回報的極光目擊地點後,選了有湖有停車場,距離市區 25 分鐘的 Deschênes Rapids Lookout。
追光教戰手則我整理在最後,裡面有提到觀賞極光地點需要具備什麼要素,也是我這次選擇的依據。
晚上21:00,我們抵達了追光根據地。
在這25分鐘的車程,我的心跳一路與引擎的轉速同步──好在停車場的車輛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
這裡雖不能說是人滿為患,但一個四周漆黑的公園,停車場卻幾近全滿,而且看起來很多還是當地人,安心了安心了。
剛下車的十分鐘,是期待與懷疑交織的時刻。
夜空很黑,月亮很亮,而那傳說中的綠光在哪裡?
就在我開始懷疑人生時,一縷幾乎需要瞇起眼睛才能捕捉的綠色光影,慢慢的浮現在天空。

國語字典上『若隱若現』的配圖應該要配它才對。
當時我幾度懷疑這是我的幻覺,但漸漸的,更多地方也出現了若隱若現的綠光。

而後,或許是聽到了我心中的懷疑,世界很給面子的,逐步證明了他給予我的奇蹟,是無比真實的。


從虛幻光影到清晰的綠色光帶,再到一場盛大的、加入了粉色與紫色的光之舞,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的30分鐘內。

身邊的人驚呼連連,而我心裡滿是感恩——在非極圈的地方,能見到這麼壯觀的極光,真的太幸運了!!
尤其是,旁邊的人說他們從八點就在寒風中苦等,直到現在才看到。
看著那在天空中變幻莫測的夢幻光影,我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恩。

這趟Gap Year的起心動念,有絕大部分是因為感覺自己有些耗盡。
一路走來,偶爾也會有「是不是對自己太苛刻了?」、「在某些際遇上,我的幸運值是不是E?」之類的想法。
但在看到極光的這一刻,在這趟幾乎日日天氣晴朗、楓紅萬里的旅程中,我突然就釋懷了。
所有付出的努力,所有默默的堅持,或許不會立刻得到回報,但可能就在某個不經意的轉角,以一種你從未預想過的、更盛大的方式,回到你的身邊。
這場極光,像一個溫柔而強大的擁抱,撫平了我內心的褶皺。
它讓我能更堅定地,堅守著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繼續向前;
也讓我能更溫柔地,去對待這個世界,以及身邊的你我他。
【極光獵人養成計畫:非極圈追光教戰守則】
自製的極光觀測實用攻略,如果有錯誤還請提醒&多多包涵。
在渥太華追到極光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只要準備充足,幸運女神或許真的會降臨。這份指南,寫給所有和我一樣,身在非極圈地區,卻懷抱極光夢的你。
01. 極光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極光(Aurora)是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太陽風)與地球磁場及大氣層相互作用,產生的一種發光現象,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場宇宙級的霓虹燈秀:)
- 太陽是發電機: 太陽表面活動(如太陽黑子、耀斑)會拋出大量帶電粒子,形成太陽風。
- 地球磁場是導航員: 當強勁的太陽風抵達地球時,會被地球的磁場引導,沿著磁力線往地球的南北兩極移動。
- 大氣層是畫布: 這些高能粒子在兩極地區闖入高層大氣,與大氣中的氣體分子(主要是氧和氮)碰撞,激發它們發光,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極光。
光的顏色取決於粒子與哪種氣體分子碰撞,以及碰撞發生的高度。
最常見的綠色,是粒子與較低高度(約100-300公里)的氧原子碰撞的結果。而較高處的氧原子則會產生罕見的紅色極光。粉紅色和紫色,通常是與氮分子作用的結果。
02. 看見極光的關鍵條件
想要看到極光,需要「天時」與「地利」的完美配合。
天時(宇宙天氣)
- KP指數(行星K指數): 這是衡量全球地磁活動強度最重要的指標,從0到9。通常來說:
- KP 0-2: 平靜,只有在高緯度極圈內才可能看到。
- KP 3-4: 活躍,中高緯度地區(如冰島、阿拉斯加北部)有很好的機會。
- KP 5-6: 磁暴,中緯度地區(如加拿大南部、美國北部)開始有機會看到。
- KP 7-9: 強烈磁暴,這就是奇蹟發生的時刻!在更低的緯度(如渥太華,甚至更南)都有可能目睹極光。我這次遇到的就是KP 8.67的罕見情況。
- 太陽風速度 (Solar Wind Speed) & 密度 (Density): 速度越快、密度越高,意味著撞擊地球的粒子越多、能量越強,極光也就越壯觀。
- Bz(行星際磁場方向): 這是個稍微進階但極其關鍵的指標。當Bz值為「負數」(Bz South)時,太陽風的粒子更容易與地球磁場連接並灌入大氣層,極光活動會顯著增強。如果KP值很高,但Bz為正,極光可能會相對平靜。一個持續為負的Bz值,是極光大爆發的重要前兆。
地利(地球天氣與環境)
- 黑暗!黑暗!黑暗! 這是最重要的前提,請務必遠離城市光害,越黑的地方越好。
- 晴朗無雲的天空: 極光發生在100公里以上的高空,如果雲層太厚,就會完全遮擋住。
- 避開月光: 滿月時的月光,就像一個巨大的天然光害,會讓微弱的極光難以看見,新月前後的夜晚是最佳觀測時機。
但如果不幸月光太強,可以祈禱有一片雲恰巧飄過來遮住他....不是說笑,當天的我們就是那樣:P - 開闊的視野: 在北半球,極光通常出現在北方地平線,尋找一個北方沒有高山或建築物遮擋的地點至關重要。
03. 如何選擇觀測地點?
當天時來臨,得知今晚你所在的地區有機會看到極光時,如何快速找到最佳觀測點?
- 使用光害地圖: 網站如
Light Pollution Map
可以幫助你快速找到居住城市附近光害較少的區域。通常顏色越深(灰、黑)代表光害越少。 - 善用Google Map衛星模式: 找到光害少的區域後,切換到Google Map的衛星模式,尋找符合條件的地點,例如:
- 湖邊、河岸公園: 這些地方通常視野開闊,水面還能反射極光,拍出夢幻倒影。
- 郊區的農田或空地: 遠離建築物遮擋。
- 山頂或高地: 可以俯瞰地平線,避開地面的部分光害。
- 確認可達性與安全性: 查看街景模式確認路況,並閱讀地圖評論,確保該地點在夜晚是安全、開放且容易停車的。(但不要闖入私人領地。)
- 參考社群回報: 像我這次一樣,密切關注極光App的即時回報。跟隨前線「追光者」的腳步,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
04. 資源與工具整理
- 預測App/網站
- My Aurora Forecast & Alerts (App): 強力推薦!整合了KP值、太陽風數據、雲層覆蓋率和全球用戶即時回報,一站式解決所有需求。
- SpaceWeatherLive (網站/App): 提供非常詳細的太陽活動數據,適合想深入了解的進階玩家。
- NOAA 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網站):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官方預測,最具權威性。
- 攜帶裝備
- 相機: 一台可以手動模式(M模式)操作的相機(單眼、微單眼皆可)。
但如果對極光的強度有信心,想測試自己手機拍照功能好壞,或是純粹懶惰,穩住你的手,調整手機的亮度,也可以拍出我附上的極光風景的:) - 三腳架: 拍攝極光需要長時間曝光,有三腳架才能拍出好照片。(雖然這次我是人手拿的)
- 相機電池、行動電源: 低溫會讓電力消耗得非常快。
- 相機: 一台可以手動模式(M模式)操作的相機(單眼、微單眼皆可)。
- 個人裝備
- 保暖衣物: 分層穿搭,帽子、手套、圍巾、暖暖包缺一不可,因為等待是漫長且寒冷的。
- 頭燈/手電筒: 在黑暗中操作相機和確保安全需要照明,最好是可調亮度的紅光頭燈,以避免影響自己和他人夜視能力。
- 熱飲和零食: 漫長的等待中,一杯熱茶或咖啡是最好的慰藉。
希望這份教戰守則,能幫助每一位懷揣極光夢的旅人,在下一次地磁風暴來臨時,能見證那場來自宇宙的壯麗詩篇。
祝好運,所有未來的極光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