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安裝第三方軟體了? 近期,知名 Windows 洩密者 @phantomofearth 在最新的 Windows 11 預覽版中,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喜的隱藏功能 —— 微軟正測試在系統內建「網速測試」工具!只要點擊工作列的網路圖示,就能一鍵直達測速功能。雖然目前仍處於早期測試階段,但這項改動可能預示著 Windows 11 未來將提供更便捷的網路管理體驗。
工作列驚現「測速按鈕」!操作超直覺
根據 @phantomofearth 的發現,這個內建的網速測試功能,巧妙地整合在用戶最熟悉的 工作列網路圖示 中,提供兩種觸發方式:
- 左鍵點擊(網路彈出視窗):
- 當您點擊工作列右下角的 Wi-Fi 或乙太網路圖示 時,會彈出熟悉的網路列表視窗。
- 新功能按鈕:在視窗的 右下角,新增了「網路速度測試」按鈕,與「重新整理 Wi-Fi」按鈕相鄰,位置顯眼且符合邏輯。
- 操作:點擊後,會立即啟動測試。
- 右鍵點擊(快速操作選單):
- 當您 右鍵點擊 工作列的網路圖示時,在跳出的快速選單中。
- 新功能位置:在「網路內容」與「網路設定」之間,新增了一項「測試網路速度」的選項。
- 操作:點擊後,同樣會立即啟動測試。
✅ 優點:這兩種方式都提供了極高的便捷性,讓用戶能隨時、快速地測試自己的網路速度,無需額外開啟瀏覽器或尋找第三方應用。
內建功能?不,它其實是個「Bing 捷徑」!
雖然這個功能看似「內建」,但經過深入挖掘,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真相:
- 並非原生應用:這個「網速測試」不是 Windows 11 原生開發的應用程式,也不是「設定」App 中的內建功能。
- 本質是捷徑:當您點擊按鈕時,它會直接 在您的預設瀏覽器中,打開 Bing 搜尋引擎的「網速測試」工具頁面(通常是
https://www.bing.com/search?q=speed+test
或類似的專用測速網址)。 - 依賴 Bing 與網路:測試的實際執行、結果計算與顯示,完全由 Bing 的線上服務 負責。這意味著:
- 需要穩定的網路連線才能進行。
- 測試結果與 Bing 的測速工具 一致。
- 微軟可以隨時更換背後的測速服務提供者。
🤔 微軟的考量:這種做法的好處是開發成本低、更新維護容易,且能直接利用 Bing 成熟的測速技術。但缺點是功能完全依賴外部服務,缺乏離線能力與更深度的整合。
實用性與潛在問題:便利與侷限並存
✅ 主要優點
- 極度便捷:一鍵直達,操作簡單,對所有用戶(包括非技術背景)都非常友好。
- 無需安裝:省去了下載、安裝第三方測速軟體的麻煩(如 Speedtest by Ookla、Fast.com)。
- 整合性高:完美融入 Windows 11 的現有 UI,不顯突兀。
- 隨時可用:在需要快速檢查網路狀況時(如遊戲卡頓、影片緩衝),非常實用。
⚠️ 潛在缺點與挑戰
- 功能依賴 Bing:如果 Bing 測速服務當機、被牆(在某些地區),或微軟更換連結,功能將失效。
- 缺乏深度:僅提供最基本的測速功能(下載、上傳、延遲),無法進行進階分析(如 Jitter、封包遺失、多節點測試)。
- 隱私考量:點擊後直接導向 Bing,可能涉及 網路行為追蹤(雖然測速本身通常不收集個人數據,但連結點擊行為會被記錄)。
- 離線無用:在完全沒有網路的環境下,這個「按鈕」形同虛設。
- 可能變動:微軟明確表示這仍處於早期測試階段,最終正式推出時,按鈕位置、名稱、甚至運作方式都可能更改。
微軟的網路管理策略:更貼近用戶需求?
這項功能的出現,可能反映了微軟的幾個策略方向:
- 提升系統整合度:將更多日常工具(如測速、硬碟清理)以捷徑或輕量應用形式整合到系統中,減少對第三方軟體的依賴。
- 推廣 Bing 服務:利用系統層級的捷徑,增加 Bing 的使用率與曝光度,尤其是在非搜尋情境下。
- 改善用戶體驗:針對「網路問題」這個常見的用戶痛點,提供更直接、快速的初步診斷工具。
- 測試市場反應:以低成本的方式,測試用戶對內建測速功能的接受度,作為未來是否開發原生應用的依據。
結論:便利的捷徑,但別期待太高
Windows 11 預覽版中加入的這個「一鍵測速」按鈕,本質上是一個精心設計的 Bing 捷徑。它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徑,來快速檢查網路速度,在日常使用中確實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然而,它並非一個功能完整的「內建測速應用」。其功能侷限性、對外部服務的依賴性、以及潛在的隱私考量,都清楚標示了它的本質。對於需要進行專業、深度網路分析的用戶來說,第三方工具(如 Ookla Speedtest)依然是更好的選擇。
這個功能的價值,在於它的「便利性」與「整合度」。如果微軟能在正式版中保留這個設計,並確保其穩定性與可用性,它將成為 Windows 11 中一個受歡迎的小功能。但別忘了,它只是通往 Bing 的一扇門,真正的測速工作,還是交給了微軟的搜尋引擎。
對於追求極致便利的用戶,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對於追求功能深度的用戶,則可以繼續期待未來是否會出現更強大的原生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