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結
Q:如何建立信任關係?如何用溝通建立正向的人際互動?
A:透過正向的溝通原則,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礎,達到建立信任關係的結果。
How:掌握四種動物的溝通模式,並善用HEAR原則為基礎,在對話時隨機應變。
誠實(Honesty)、同理心(Empathy)、自主(Autonomy)、回映(Reflection)
📌適合對象
不太確定應該寫什麼,或許是學習溝通表達的人?
📌架構
全書分為10章(含序章及結語)、附錄。
三四章詳細地說明HEAR四項原則,
而回映佔了整個第四章,
這兩章應可以算是理論的範圍,
六~九章則是分別敘述暴龍、老鼠、獅子、猴子的溝通模式。
附錄則是四種動物模式的案例示範。
常常舉自身的工作經驗為例,說明其理論的應用,
例子描述地很簡潔易懂,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
✏️讀書心得
▲收穫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收穫是其HEAR法則中的R→Reflection回映,
書中說明,透過簡單複誦對方所說出來的關鍵字,可以輕鬆將話題引導至你想要的方向及深度,正確地回映,甚至可以更快速建立雙方的關係。
書中以偵訊為例,說明使用威逼促使對方自白,不僅有可能得到假消息,讓人力做徒勞無功的任務,更破壞這場偵訊中的信任關係,結果是無法加速案件的進度。
即便是很明顯的立場(要求對方自白事發經過,而對方需要保護自己或同夥),書中仍然分析說明如何讓對方主動揭露所有事實。
▲傾聽
在第三章中,作者描述了同理心說道:
同理心並不是表現溫暖和友好,而是必須努力理解另一個人和他們真正在乎的事。
而在第四章說明回映時寫下:
為了幫助某人成功診斷出問題的根本原因,你必須探究背後的想法。
我感覺作者很重視「傾聽」在對話中扮演的角色,甚至在第九章(猴子)建議說與聽的比例
對方說:自己說 = 2:1,甚至3:1。
有時候也需要給對方足夠的停頓和空間雖然會停留尷尬的幾秒鐘,卻是能夠讓對方好好思考的片刻。
這可以大概理解作者在溝通模式中,常常是扮演著引導的角色,引導溝通對象可以說更多,藉此了解對象的想法,探究背後的價值觀。
或許是作者自身工作的關係,確實不需要透露太多自己的資訊,但作者也有補充道:
若自己需要被對方理解,也要適度地自己說出來。
▲四種動物
作者運用四種動物模式,代表四種溝通方式,更有趣的是,作者還將這四種動物分為好跟壞兩種面向:
例如:壞暴龍無法建立信任關係,甚至會摧毀所有辛苦建立起來的信任;
坦白、直率、直接的好暴龍可以讓自己發出聲音,清楚表達自己底線,什麼事是自己不會妥協的。
當讀者對於四種動物,及其好壞面向有初步了解時,可以常常在對話中思考:
自己現在處於哪個位置?需要往哪個位置移動?
這是個需要慢慢練習的過程,在無數次的對話中練習,漸漸掌握自己何時該使用什麼動物模式。
作者也提供了簡易的測驗圖表,讓讀者可以辨別自己大多數是處於哪種動物模式之下。

我的測驗結果
因此,雖然是附錄,仍然建議讀者一定要接著讀附錄,附錄讓整本書的應用更加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用這四種模式進行溝通。
▲結論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想到《為衝突立界線》的作者,或許是同是心理領域的專業人士,所以敘述跟結論會有些相似,
例如本書:「你只能控制自己。你永遠無法控制別人的行為。」(第五章)
在《為衝突立界線》中,也出現一樣的結論:
「控制好你自己,那是你唯一能控制的人。」(第17章)
不曉得是翻譯所造成的影響,還是作者真的希望讀者這樣講話:
「聽起來,你似乎覺得xxx,這讓你感到ooo,我想...」
至少對我而言,要做如此長且詳細的回映是有難度的。
四種動物的分類,有幫助我更認清自己在溝通模式上的短版,若多練習幾次,或許就能真的在溝通中快速辨別自己處於哪個位置,需要移動到哪個位置,讓溝通能更加順暢。
總體而言,是個需要多重複閱讀,加上實際練習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