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結
這是一本簡單清楚的數位工具理論+應用實例的書,透過大量的實例及經驗老道的理論分析,讓讀者可以快速理解企業每一個策略的目標與成效。
📌適合對象
「數位轉型」是關鍵字,舉凡計畫中、進行中、已完成的企業都適合。
但想特別多說的是:不太會使用數位工具、不想做數位轉型的企業也可以看看。
📌架構
本書分為兩個部份,分別由兩位作者撰寫,
前半部由陳老師所撰,偏理論,且每章末都有一頁重點摘要,很好吸收;
後半部由謝老師所寫,偏應用,中間有豐富的圖表解釋,
而且應該是因為許多例子都是陳老師自己的經驗(不確定是否是全部),
所以覺得有許多細節值得多咀嚼。
*不確定2位作者的稱呼應該稱為什麼,暫且稱為老師。
✏️讀書心得
「只要有在使用數位工具,那就是數位轉型的一環了。」
記得我的Boss曾經說過大意是這樣的一句話,舉凡Google試算表、報表程式、線上共同編輯等,這都是數位工具,也都可算為數位轉型。
作者建議數位轉型分成三個階段進行:「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p.50)
有了這個概念,「數位轉型」對我來說並非遙遠、生澀的詞彙,
說真的我打開這本書之前根本沒有想過「數位轉型」該要有什麼畫面。
▲數據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數據」:將原本的工作流程呈現數據化,並且藉由這些數據做追蹤管理,進而優化已達成管理目標或銷售成效。
然而,要怎麼樣設定想要數據化的部份?在顧客旅程的哪個節點做追蹤?獲得數據後又要如何解讀?哪些數據是有用的資訊?哪些策略是有效的策略?
這本書的例子大多切中要害,讓以上的問題很容易解答,但換到自己所身處的團隊中,
也許「提出問題→提出對策→解決問題」的過程沒辦法那麼簡單粗暴,畢竟書中的例子大多是有效的成功案例。
▲以終為始
前半部陳老師的部名就叫作「以終為始的思考」,我自己的解讀是這樣:
想要達成什麼目的?這個目的如何從現在開始?
企業在做任何決策前,都需要把「目的」先想清楚。(p.53)
小小吐嘈一下,在頁106的「數位轉型營運123原則」中,
原本期待是什麼口訣,例如:1個市場2倍獲利3重行銷,這種跟123有諧意或諧音關係的內容,但其實就是3個原則結合而成的模式。
不過我把123原則丟去搜尋時,發現在也有個證券操盤手稱為「123法則」的方法,稍微瀏覽發現也沒有諧意或諧音相關。
▲結語
整本書的文字都很簡單淺白,我並非管理或商業背景出身,所以在看這本書有些名詞不太理解:流量紅利、第二曲線……等,
不過透過查找資料就可以稍微理解,問題不大。而我不懂的這些名詞正好就是我需要在工作上學習的方向,所以對我而言是很有收穫的一本書。
這本書讓我可以稍微從商業行銷的角度看待我自身的工作,包含書中描述打造品牌的經驗、倉儲管理的例子、社群經營的分享等,雖然不是每一個例子都完全適用在自己身上,但書裡面舉了非常多的例子可供參考,總會有幾篇所描述的會讓讀者想到自己的公司,也與可以試著應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