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火浮生錄》劇照
編劇兼導演克勞德雷路許執導的《戰火浮生錄》,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故事,從30年代講到80年代,圍繞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看著歐洲幾個不同家庭如何從戰前走到戰後,在各種傷痛與心碎中復原。希特勒崛起、法國被德軍佔領後迫害猶太人並驅逐到集中營、史達林格勒戰役、諾曼第登陸、巴黎解放......全都出現在片中。
戰火浮生錄(數位修復版)
AppleTV立即看 : https://reurl.cc/lzQpAj人物部分也是非常龐雜,美國爵士樂隊自願前往歐洲為樂團指揮、俄國芭蕾舞者的丈夫在戰爭中身亡、德國鋼琴家成為納粹軍樂隊長在戰後被抵制、被送進集中營的母親當時被迫放棄親生嬰兒、戰時與德國軍人談情說愛的法國女人被排擠示眾......
這些家庭都有藝術家的血液與傳承,即使身處幾大洲,對藝術的喜愛仍將他們的命運神奇地編織在一起,聚合於紅十字會募款晚會的表演高潮。芭蕾舞者的兒子是這場舞蹈表演的主角(由阿根廷芭蕾舞者Jorge Donn飾演),爵士樂隊領隊的女兒在此獻唱,前納粹軍樂隊長擔任管弦樂團指揮,至於被抓去集中營、與親生嬰孩失聯的母親,孫子成為了搖滾明星。他們的故事開始於戰爭的破碎,重生於替世上受苦的人謀福利的這一刻,這種劇情安排帶著濃厚的療傷止痛象徵意味,展現生命與傳承的強韌。
長達三小時的《戰火浮生錄》,最明顯的缺點,就是野心太大,故事線太多,顯得支離破碎、節奏拖沓。或許考量到角色數量龐大,因此導演常常安排角色的孩子由飾演父母的演員來扮演,以免觀眾在眾多角色中感到迷失,然而這有時仍造成另一種混亂,加上時間線跳躍的過程中,各角色變老的程度似乎不一定合理,令人困惑。
但是《戰火浮生錄》詠讚生命、擁抱重生的精神,以及片中各段藝術表演,尤其是最後一幕在巴黎鐵塔前表演的〈波麗露舞曲〉,讓人安慰地感受到生活還在繼續、前人的傳承仍在延續,而藝術將我們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戰火浮生錄(數位修復版)
AppleTV立即看 : https://reurl.cc/lzQpA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