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洞里薩湖的水面上,浮動的村落靜靜延展開來。這裡的「家」,不是深埋在泥土裡的磚牆,而是一艘艘以木板與鐵皮搭建的船屋。它們沿著湖面排列,有的屋頂泛著綠色,有的則在陽光下映出斑駁的紅與藍。風吹過時,水波輕輕拍打船身,彷彿為這些屋舍伴奏,低語著水上的日常。
在前方,一艘小船橫放在屋邊,船內堆著日用品與竹簍,像是剛從集市回來。再往旁邊望去,幾個水桶、木盆靜置屋前,色彩錯落,顯示著生活的點滴。人們在這裡洗衣、煮飯、曬魚,幾乎所有的日常都與湖水相依,湖就是他們的庭院,也是他們的世界。
遠處的船屋錯落有致,像漂浮在水上的社群。孩子們或許正從船舷跳入湖裡,發出清脆的笑聲;婦人們坐在屋前,將魚攤開在竹篩上,讓烈日與微風完成晾曬的工序。男人們則駕著小舟,划向湖中央,撒網捕撈,那是家中餐桌與市場的來源。洞里薩湖的浮村,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它既展現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也透露出堅韌與柔軟交織的生活哲學。這裡沒有高樓,也沒有穩固的街道,卻有一份流動中的安穩。船屋會隨著季節與水位而漂移,但居民心中卻早已安定。他們在漂泊裡安居,在水天一色間築起日常。
這片湖,承載的不只是魚群與水草,更是生命的韌性與溫度。看著這一幢幢船屋,仿佛能感受到水面上的歲月靜好,以及那份隨遇而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