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豬系列》的第二季「大學篇」完結啦~灑花!我自己非常喜歡這部作品,是目前最觸動我心弦的輕小說,所以想寫一篇讀後感來抒發一下這部作品帶給我的情緒,也當作是各種作品閱讀心得的起點吧!
《青豬系列》(下稱《青豬》)當初播第一季的時候我其實對這部作品沒有什麼興趣,我想是我本身對於以現實為基底的奇幻作品本來就沒什麼感覺,自然第一季第一集看完就沒有追下去了,這部作品僅僅在我腦海中留下「是個很受歡迎的戀愛作品」的印象,七年前我也對輕小說及改編的作品沒有太多的興趣,那陣子有看過的就只有《俺妹》、《情色漫畫老師》還有《美好世界》跟一點點的《實力至上主義教室》。
我是在開始喜歡看輕小說之後才重新接觸《青豬》。在看過《敗北女主太多了!》、《果然我的青春戀愛喜劇搞錯了》、《怪人的沙拉碗》、《彈珠汽水瓶裡的千歲同學》後在朋友的影響之下在某一天下訂了《青豬》的全套輕小說,緊接著以一、兩天一本的時間閱讀完整個系列,同時間也在閱讀下季新番《彈珠汽水瓶裡的千歲同學》的原作輕小說。
與《彈珠汽水瓶裡的千歲同學》相比,《青豬》相對容易閱讀非常多,文字的敘述比較不艱澀,相當平淡但也不失日本作品風格中細膩地情感描述,讓我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整部作品讀完,其中這部作品應該可以分成上下部,一到十卷的高中篇及十到十五卷的大學篇,但我個人讀完時認為這部作品到七卷完結是最頂的(這只是我個人相當主觀的想法),不過閱讀完全系列之後,我是相當喜歡結局的。廢話就到這裡,接著進入到讀後感的正題吧。
-
《青豬》的每一集都有不同的女主角,講述的是不同的思春期症侯群,而這些情況在整部作品最後我覺得得到的是一個還不錯的收束。
人人都有可能有思春期症候群,只是有沒有被注意到,有沒有去面對,故事圍繞著相信思春期症候群的梓川咲太解決身邊人與自己遇到的總總思春期症候群。
每一集的故事除了十卷的月月篇稍嫌平淡之外,其他卷的故事都帶給我不少震撼與溫暖,五到七卷我是整個都看哭了,特別是花楓篇,對於我這個有妹妹的人來說,咲太遇到的挫折、掙扎,還有最後楓的日記,都讓我超級難受。
六七卷我兩卷是接著看的,我非常非常喜歡牧之原翔子,她的溫柔讓我感同身受,同時也很心疼。半夜三點我看完第六卷,馬上接著看第七卷,到凌晨五點多結束之後我才願意睡覺,因為沒把翔子篇結束就睡覺真的太難受了。
七卷之後我就是一天一本的看了,第八卷看到花楓的成長相當感動,第九卷主要是在討論親情,討論咲太與母親的關係,我也相當喜歡。但在這之後劇情我就覺得還好了,相較於一到九卷,九卷後的內容就比較沒有那麼突出,不過有一點我是蠻喜歡的。
大學篇的內容與前半部多少有些呼應,不過大學篇後半部的內容更多集中在「成年」這件事,大學篇我最喜歡的就是十四跟十五卷,這兩卷我也是接著十三卷之後用四個小時看到天亮再心滿意足的睡覺。
怎樣的人才會有思春期症候群呢?是沒長大成人的人嗎?那成年又是什麼,這樣的問題不禁讓我想到之前在臉書上看到的文章,在講述說現代的青春期應該是持續到24歲,那大學之後還有思春期症候群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回顧作品裡的各種思春期症候群,幾乎都是自己與外界互動之後所產生出來的,是與面對環境的一種對抗,是面對自我的一種掙扎,也是面對現實的一種逃避,這些複雜的種種讓作品裡的人物產生各種奇幻的反應是這作品的一大看點。同時間,作者也不斷傳達在面對這些困境的時候我們不要去忘記那些關心我們的、愛我們的人們,以及我們已經度過的各種細碎時光,所有我們經歷過的思春期症候群或將成為我們生活的助力,這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原因。
結局是我認為面對這一系列的情況的最佳解,也奠定作品溫暖的本質。看完整部作品之後也讓單身主義者的我產生了「阿...好像交個女朋友也不錯」的想法,這是題外話。
看完《青豬》之後的幾天我其實都在一個比較低落的情緒裡,我想多多少少也是受到作品的影響以及我個人的解讀方式,但就不細說了,我還是個24歲的人,有屬於我自己的思春期症候群那也很正常吧?
但我可沒有可以分裂人格的能力,沒有穿越不同時空的能力,當然也沒有辦法成為一個人人所知的名人,不過我相信我是有勇氣的,也有我自己可以面對問題的方式,我也知道有人陪伴我。總之,能在對的時間接觸到這部作品真的是太好了!期待劇場版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