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理》指的是有憑有據的說服別人,而不是用威脅或暴力方式,逼人妥協投降。
不論是溝通或文字,說話有條理的人,到哪都無往不利,如何說的有道理、讓人信服?
書裡其中一個說理方式,就是亞里斯多德在修辭學裡的三大說服工具 : 【邏輯】、【情感】、【人格】。
【邏輯】 : 有實證、有數據。
【情感】: 透過激發情緒,不論是憤怒、同理心、悲傷、恐懼來引起大家共鳴。
【人格】: 建立信任感,透過個人經驗、專業知識或是高品德來獲取好感或信任度。
說話有邏輯,溝通一定佔上風,適當地使用邏輯,會提升你的可靠度。
但是,邏輯再好,別人不聽,也是白搭。
動之以情(情緒、情感),可能是可以突破的地方,
不過還是要看地點、看對象,例如親子關係,是講情的地方;工作場合上,就是講理的地方。
如果對方是以個實事求是的邏輯魔人,還是拿出數據、講道理比較有效。
而最重要的一環,是修辭學裡的【人格】,尤其是有名聲有成就的人,
即便沒用到說話技巧,也影響力十足,一句話勝過他人十句話。
好好利用的話,【人格】絕對是三大工具裡,最易說服人的一個要素。
但是,人格的建立十分不易,需要靠時間的積累,稍有不慎,人設崩壞。
巴菲特有個處世哲學: 「頭版測驗」。概念是想像有個記者隨時注意你的一舉一動,只要你行為失當,隔天就登上新聞頭版,
有了這樣的心態,面對利益誘惑或是不當風險時,會使你更加謹言慎行。
當然,如果能將三大說服工具運用自如,相信在溝通的範疇裡,可以順暢不少。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種時候你不犯別人,別人來犯你,
這時,就需要一點防禦的能力,
尤其關乎個人名聲利益衝突時,還是要有自保的能力,
培養判斷思維,才不會順著對方的邏輯走,落入對方的言語圈套。
《說理》的【防禦篇】,展示了很多應對方式和論辯技巧,
論辯不是無腦吵架,是用論點說服他人,告訴大家如何拆解對方的邏輯謬誤,甚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攻陷他人的語句漏洞。
另外,只要是涉及到個人價值觀和道德問題,就不用論辯了,只會淪為公說公有理,各說各話的無限迴圈,不如看向未來,引導到未來或找出更好的選項,比較有成效。
無論如何,提醒自己,
我們說出來的話語,可以是鋒芒銳利的劍,也可以是溫暖和煦的春風,善用說話的技巧,會讓人際關係更潤滑,避開不必要的衝突。
🌻 康栗米讀書🌻
臉書粉專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Click.Mi.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