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每件事都煩到你》教你在混亂中重拾內心的秩序與平靜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建築大師 Mies van der Rohe 的這句話,雖是談設計,其實也道出現代人想要簡單、內心安定的深層渴望。

 



在資訊爆炸、生活節奏愈來愈快的時代,我們經常覺得身心疲憊,甚至連情緒也來不及整理,就被下一件事追著跑。日本禪僧枡野俊明所寫的《別讓每件事都煩到你》,用最平實的語言,教我們如何在日常中練習靜心,重新找回一種柔軟但堅定的內在秩序。

 

書中反覆強調的一個重點是:「不執著,才能自由。」我們的煩惱,其實很多時候不是來自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我們的反應與情緒。當別人的一句話讓我們耿耿於懷、或事情不如預期就焦慮萬分,其實是我們把注意力困在了不必要的「內耗」中。從腦神經學角度來說,這與大腦中負責處理情緒的杏仁核過度活躍有關。當我們面對壓力時,杏仁核會快速啟動防禦機制,使我們做出過度反應。

 

我喜歡書中提到的一句話:「明珠在掌」,我們常把目光放在別人身上,羨慕讚嘆他們的外貌、成就或地位,卻忽略了自己身上同樣擁有獨特且珍貴的價值。尤其是在社群媒體蓬勃的時代,人人都能將自己的美好生活分享在社群上,很容易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日常與他人相比,結果就是陷入「別人都過得比我好」的焦慮,但其實只是我們沒看到別人辛苦的地方。

 

減少比較,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欣賞自己的特質,並發揮自身能力幫助他人,別總是抬頭望著他人,卻忘記低頭看看自己手上的珍珠。

 

那麼,如何在日常實踐這份「不被煩擾」的智慧呢?

 

在情緒和反應中增添緩衝空間

在負面情緒來臨時,不急著反應,我們可以專注在呼吸上,透過調整呼吸,讓情緒和反應有個緩衝空間,不讓邊緣系統凌駕大腦的主控台。例如 : 當你感到焦慮或憤怒時,不要想壓抑或是表現,而是先告訴自己:「我現在正在生氣。」光是這樣覺察,禪的修行就開始了。而禪修與靜心的練習,就是幫助我們活化前額葉皮質,幫助理性思考,不讓我們被情緒牽著走。

 

 

適時留白,坐禪讓專注回到自己身上

在這個紛擾的世界裡,外界雜訊會分散我們的專注,讓大腦承受過多認知負荷而感到疲乏。當大腦沒有充分休息時,預設模式網路(DMN)」會啟動,讓我們在沒有外部任務時不斷想東想西。雖然這個狀態有助於自我反思與創意,但若過度啟動,確實可能造成焦慮與心神不寧。透過坐禪讓拉回專注,靜心的練習讓自己的大腦休息,當你感到放鬆時,大腦啟動的預設模式網路(DMN),就能幫助我們進行創造性思考、產生靈感、整理情緒。

 

每天只要靜心五分鐘,哪怕只是看看窗外景色或放空一下,都是對心靈的一種呵護。



 🌻 康栗米讀書🌻

臉書粉專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Click.Mi.Readi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康栗米讀書
0會員
11內容數
喜歡東看西看,寫寫東西。 主要關注育兒教養與心理健康, 內容不限於讀書心得, 偶爾也有Podcast或電影推薦。
康栗米讀書的其他內容
2025/09/23
談到習慣養成,不可不讀的一本書就是《原子習慣》,作者非常懂得激勵人心,讀完之後獲得滿滿的動力,迫不及待地想執行書裡的習慣守則。 而每個習慣守則,除了科學例證,還會搭配生活化的舉例,最棒的是,書的後面有許多習慣養成表格,還有育兒教養的運用手冊。 推薦給正在培養習慣,或是想要培養習慣的人。
Thumbnail
2025/09/23
談到習慣養成,不可不讀的一本書就是《原子習慣》,作者非常懂得激勵人心,讀完之後獲得滿滿的動力,迫不及待地想執行書裡的習慣守則。 而每個習慣守則,除了科學例證,還會搭配生活化的舉例,最棒的是,書的後面有許多習慣養成表格,還有育兒教養的運用手冊。 推薦給正在培養習慣,或是想要培養習慣的人。
Thumbnail
2025/09/17
你知道天后蔡依林的年輕秘訣,竟然是每天晚上九點半準時上床睡覺! 睡覺的功效這麼大嗎?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睡眠經典書籍《為什麼要睡覺》,談談睡眠的好處以及缺乏睡眠對我們帶來的影響。 睡眠缺乏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Thumbnail
2025/09/17
你知道天后蔡依林的年輕秘訣,竟然是每天晚上九點半準時上床睡覺! 睡覺的功效這麼大嗎?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睡眠經典書籍《為什麼要睡覺》,談談睡眠的好處以及缺乏睡眠對我們帶來的影響。 睡眠缺乏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Thumbnail
2025/09/16
在現代社會中, 育兒已經不再只是「養大孩子」的簡單任務, 而是一場心理健康、情緒與時間管理的全方位挑戰。 許多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常常陷入焦慮, 甚至自我懷疑,尤其是在這個資訊洪流的過曝時代下,我們該聽誰的? 正因如此,我們需要一盞明燈,來指引父母安心育兒,《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恰恰
Thumbnail
2025/09/16
在現代社會中, 育兒已經不再只是「養大孩子」的簡單任務, 而是一場心理健康、情緒與時間管理的全方位挑戰。 許多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常常陷入焦慮, 甚至自我懷疑,尤其是在這個資訊洪流的過曝時代下,我們該聽誰的? 正因如此,我們需要一盞明燈,來指引父母安心育兒,《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恰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社會裡,我們常常被工作、生活的壓力搞得焦頭爛額。想要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平衡,很多人開始關注兩個超實用的理念:慢活(Slow Living)和斷捨離(Decluttering)。這兩個方法各有側重,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質感。
Thumbnail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社會裡,我們常常被工作、生活的壓力搞得焦頭爛額。想要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平衡,很多人開始關注兩個超實用的理念:慢活(Slow Living)和斷捨離(Decluttering)。這兩個方法各有側重,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質感。
Thumbnail
瞭解現代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並如何從斷捨離開始極簡生活
Thumbnail
瞭解現代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並如何從斷捨離開始極簡生活
Thumbnail
通過斷捨離讓自己擁有更多空間,消除內心焦慮與繁雜。節奏慢慢悠悠的生活,讓身邊圍繞的都是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物。
Thumbnail
通過斷捨離讓自己擁有更多空間,消除內心焦慮與繁雜。節奏慢慢悠悠的生活,讓身邊圍繞的都是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物。
Thumbnail
《少才是力量》旨在引導讀者追求簡約、充實的生活。作者核心思維為「世界越忙越快,你就要越慢越簡單」,這觸動了我,使我反思是否在忙碌中迷失了方向。閱讀初衷是尋找更有效率、更簡單的生活方式,讓自己更充實而不受過度壓力。書中的「少即是多」理念讓我明白專注於更少的事情事半功倍。
Thumbnail
《少才是力量》旨在引導讀者追求簡約、充實的生活。作者核心思維為「世界越忙越快,你就要越慢越簡單」,這觸動了我,使我反思是否在忙碌中迷失了方向。閱讀初衷是尋找更有效率、更簡單的生活方式,讓自己更充實而不受過度壓力。書中的「少即是多」理念讓我明白專注於更少的事情事半功倍。
Thumbnail
你的周圍環境,需要整理嗎?你的心,需要整理嗎?你的人生,需要整理嗎?書中談論到需要斷捨離的面向,除了外在環境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時間管理與方法,如何面對拖延,物品整理,購物欲,飲食,到內在的心,內心的成長與覺悟......等於全身心內外都需要檢視調整,才能擺脫負面能量對我們的拉扯與牽制.
Thumbnail
你的周圍環境,需要整理嗎?你的心,需要整理嗎?你的人生,需要整理嗎?書中談論到需要斷捨離的面向,除了外在環境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時間管理與方法,如何面對拖延,物品整理,購物欲,飲食,到內在的心,內心的成長與覺悟......等於全身心內外都需要檢視調整,才能擺脫負面能量對我們的拉扯與牽制.
Thumbnail
過減速生活的人會選擇較小的住所,不當屋奴;降低外食頻率,關心吃進肚子的東西;在消費時精打細算,好好用錢;追求品質,但不為虛榮或慾望而買;經常享受與親友共度的悠閒時光,而非老是加班。 說到底,排除生命中不需要的人、事、物,正是為人生簡中和減速的關鍵所在。
Thumbnail
過減速生活的人會選擇較小的住所,不當屋奴;降低外食頻率,關心吃進肚子的東西;在消費時精打細算,好好用錢;追求品質,但不為虛榮或慾望而買;經常享受與親友共度的悠閒時光,而非老是加班。 說到底,排除生命中不需要的人、事、物,正是為人生簡中和減速的關鍵所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