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美國政府「關門」風險升高:資料發布恐延遲,利率與風險資產的短期交叉更複雜
美東 9/28–9/29,華府兩黨仍未就臨時撥款法案達成共識,政府部門最早週三起部分停擺的風險升高。若停擺,包含 非農就業 等關鍵數據恐延後,影響聯準會 10/29 會議的決策資訊;市場同時關注白宮是否透過「後門式削減」調整部分聯邦支出優先順序。金融市場面:亞洲股市偏強、美元指數回落,美股期指小漲;分析師提醒,資料缺口可能放大資產波動,亦增加聯準會「觀望」的誘因。
投資筆記
夜裡最令人不安的,不是黑暗,而是看不清牆上的時鐘。關門一事,像是把經濟的指針暫時遮住,數據延遲、監管節奏變慢、決策者的語氣因此更含糊。投資若只靠新聞熱度,很快會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跑;我們寧願做更笨的事:把可觀測的現金流,從噪音裡撈出來。
先談折現率。市場原寄望 10 月降息,如今若關門導致資料缺口,決策者恐更偏向「以不變應萬變」。折現率少降半碼,對高估值資產的壓力,往往比新聞標題還誠實。我們因此把估值敏感度分三層:第一層,高 duration 的「故事股」,在缺乏數據護航時,應給更高風險貼水;第二層,現金牛但無定價權的行業,若利率不如預期下滑,股息殖利率的相對吸引力會被侵蝕;第三層,擁有穩定合約或準公用事業現金流的公司,反而受惠於市場的焦慮轉向,折現率波動對它們的估值影響較鈍。
再談政策相位。關稅上路與政府可能停擺的時間重疊,像兩道不合拍的鼓點:一邊把成本推高,一邊把資訊拉黑。企業端最怕的是「看不見的成本」,無法即時調整存貨與定價的遲滯;這時候,真正的護城河不是口號,而是存貨週轉、供應彈性、與客戶合約。能把成本與價格的節拍對齊的公司,會在混亂裡顯出手感。
若把視角再推高一些:這一次,市場其實在重估政府的執行能力。它不是道德評分,而是風險溢酬的參數,執行力差一點,投資人就會把更多資金放到可被審計、可被合約保障的資產。這說明了為什麼在各種政治喧嘩期間,基礎設施 REIT、具長約的雲/資料中心、以及品牌護城河深的消費龍頭,往往比「宏觀受惠股」更安靜卻更可靠。
最後,把理性變成做法:
- 倉位:把對「政策/數據」高度敏感的部位降到睡得著覺的尺寸;
- 選股:優先挑「合約化現金流+定價權」的結構;
- 時點:關門若真發生,第一波是情緒賣壓,第二波才是資訊匱乏帶來的錯價——等到第二波,才是我們耐心的用武之地。
新聞二:金價再創歷史新高:美元回落+降息押注,資金把「不確定」鎖進保險箱
9/29 亞市盤中,現貨金觸及約 $3,798/oz 的歷史新高,美元指數走弱、降息押注升溫與持續的地緣不確定,共同推動避險需求;美期金同創新高。部分黃金 ETF 持倉回升,白銀、鉑金、鈀金同步上行。分析指出,若政府關門導致關鍵數據延遲,市場對降息的「想像空窗」將延長,黃金作為非收益資產的機會成本在短期內進一步下降。印度本地期金亦在盧比走貶下改寫紀錄。整體來看,資金把「資訊不明確」轉譯為對黃金的長期配置需求,金價與美元小幅回落、利率下行預期的組合形成共振。
投資筆記
有些資產像話多的朋友;黃金不是。它一言不發,卻把房間安靜下來。當美元回落、利率預期鬆動、政治的不確定延長,投資人把焦慮折成一塊金屬,不開口,也不討好,卻能在你情緒起伏時握在手心。 從投資紀律看,黃金不是會長出現金流的公司;我們不因它美而買,只因它有用。有用在於:當折現率的噪音拉高、盈利預估被政策攪亂,黃金能拉直投組的分母,價格波動仍在,但與股票、債券的相關性下降,讓整體風險更可控。這叫睡得著的權重。
關鍵是把浪漫變成數字。我們平常看三件事:
- 實質利率:只要實質利率往下,黃金的「機會成本」就往下;
- 官方淨買入:央行去美元化背景下的長期增持,是比 ETF 熱錢更可靠的買盤;
- 資金結構:若漲勢由長線資金領軍,回檔通常淺而快。
這一輪創高,三個指標大致共振;但投資從不只看順風。若美元短線反彈、或利率預期收斂,金價難免技術性回吐——我們把它視為補足長期目標權重的機會,而非追逐勝負的賭注。
更務實的做法,是把黃金放回資產配置:
- 對以科技成長為主的投組,黃金是波動保險;
- 對以收益為主的投組,黃金是利率意外的緩衝;
- 對願意承受 β 的投資人,礦企提供更大的彈性,但要用成本曲線(AISC)/負債結構/對沖紀律來挑。
投資有時像照鏡子:你不必每次都看見昂揚的自己,只要確定再糟也不會丟了自己。黃金的功能正是如此。當新聞一直換台,持有一點不說話的資產,是對自己理性的溫柔。
新聞三:伊拉克庫德區輸油管重啟、OPEC+ 擬小幅增產:油價回落,供給邏輯重新排隊
9/29,國際油價回落,主因 伊拉克庫德區原油對土耳其傑伊漢港的輸出在停擺 2 年半後恢復,初期流量約 18–19 萬桶/日,有望逐步升至 23 萬桶/日;同時 OPEC+ 預計在即將舉行的會議上批准 11 月起小幅增產。此前市場受俄羅斯能源受攻擊與伊朗制裁再起等地緣因素擾動,油價一度走強,如今隨供給回歸、預期增產,價格回落。美國在重啟斡旋中扮演關鍵角色。對產業鏈而言,上游自由現金流彈性短期受壓,但煉化與運輸在價差與吞吐穩定下相對受益。中長期仍須觀察俄烏戰事、伊朗制裁與 OPEC+ 的配額執行度,供給面的「走走停停」仍會在定價上留下影子。
投資筆記
油價像一張地圖,哪裡有針扎著,哪裡就有價格的陰影。庫德區輸油重啟,是把地圖上被按住兩年半的針拔起來:流量回來了,現貨的緊俏感降了一格;當 OPEC+ 又擬小幅增產,價格的重心自然往下挪。這類事件,提醒我們別用情緒買油,而要用成本曲線與資本配置買公司。
在油氣產業,時間即利潤率:同樣的桶價,誰成本低、資產壽命長、折舊與維護更可控,誰就能把波動變成回購與股利。短期供給鬆動,最先反應的是高槓桿、高邊際桶的公司;而紀律型的巨頭,往往把下行變成撿資產與買回股票的季節。
把邏輯拆開:
- 上游 E&P:自由現金流對油價敏感,倉位要搭配動態停損;
- 煉化:關鍵在裂解價差,不必每次油價跌就悲觀——需求與庫存週期更重要;
- 中游/管線:更像公用事業,容量費與長約讓現金流平滑,是風險資產裡的穩定器。
至於總體變數,美元與利率會不斷干擾油價與股價的對話:美元轉強時,油價即使有供給題材,也難直線上攻;反之亦然。最好的投資姿勢,仍是在估值合理處擁抱資本紀律好的公司,不把行情的呼吸聲誤認為心跳。
投資不是站在碼頭上追浪,而是挑一艘耐用又省油的船。當油價忽上忽下,我們只問:這家公司會否把每一桶的盈餘,換成更健壯的資產負債表、可預期的股東回饋,以及更長的生命週期?能者,長抱;不能者,讓位。
今天美股筆記:Newmont(NYSE: NEM)
為何選它筆記(邏輯與勝率)
在金價創高的分母時刻,選擇「把波動變現金」的龍頭
- 事件面直連現金流:金價 9/29 再創高,資金轉向長期配置;NEM 作為全球產能與資產組合最完整的金礦龍頭,FCF 彈性最大。
- 體質面:資產壽命長、地域分散、對沖與資本配置紀律清楚;金價回檔時,下檔韌性優於中小礦。
- 價量校對:MarketWatch:9/26 收 $85.25、盤後 $85.26。
估值模型(簡版/區間)
- 假設:長期金價基準 $3,400–$3,700/oz;AISC 逐步壓至 $1,250–$1,350/oz;2026E 產量回升與整合綜效落地。
- FCF 區間(2026E):$6–$8B(含資產出售與對沖中性假設)。
- 折現:WACC 8.5–9.5%、長期 g=1.5%,對應合理價值區間 $82–$96;金價每 $100 的結構性抬升,帶來估值上緣約 $2–$3 的增厚(敏感度測算)。
- 心法:把 NEM 視為把金價波動變成可分配現金的機器——當金價在高位橫盤,龍頭靠成本曲線與資產優化,讓分紅與回購更有把握。
勝率評估(事件×技術×風控)
- 事件:金價創高+政府關門風險延長「資料空窗」→ 黃金的配置需求延續(正向)。
- 技術:NEM 近一月走高後在 $83–$86 形成主箱體;上方 $86.5–$87 供給,突破易加速。
- 風控:跌破 $82.5–$83(箱體下緣+近 5 日低點)視為事件交易失效。
- 主觀勝率:約 60%(事件驅動的中等優勢局),中期勝率取決於成本降幅與處分資產進度。
今日進場策略(以最新收盤/盤後為準)
- 分批買進:
- 第一筆 $84.8–$85.6(靠近收盤與盤後 VWAP);
- 第二筆 $83.0–$83.5(回測箱體下緣且 30 分鐘內收回再補);
- 突破追價:放量站上 $86.8–$87.2 小追 0.3 倍,短打目標 $89–$91。
- 停損與倉位:日線實體跌破 $82.5 且隔日無力收復→ 事件倉清空;事件倉不超過資產淨值 3–5%,長線倉另評。
近 3 個月「成交量密集區」觀察
- $80–$82:前期平台,籌碼厚;
- $83–$86:近月主箱體,換手充分;
- $86.8–$88:上方供給帶,突破需配合量能。
明日(T+1)應對腳本
- 走強:若早盤直上 $86.8,觀察 30–60 分鐘量能;回測不破 $86.0 可加碼 0.3–0.5 倍,短打 $89–$91。
- 走弱:若下探 $83 但 30 分鐘內收回 $83.8,視為假跌破可低接;若收盤仍失守 $83,事件倉降至 1/3。
- 續抱/加碼/出場:守住 $82.5 → 續抱等待金價節奏;有效突破 $87 → 小幅加碼;跌破且隔日無力收復 → 出場,等待金價與美元節奏重新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