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EMBA同學群組裡,看到同學們分享「鏟子超人」的照片,心中忽然湧起一股暖流。台鐵官方臉書上那張張載滿鏟子的車廂圖片,比任何商業廣告都還要動人。一個個陌生人,背著工具,坐著火車,就這樣默默前往花蓮光復鄉。那一刻我想起了過去在品質改善專案中,總是強調「要先看見、才會有洞見」──而這次,我看見的是台灣人心中最美的那一面。
樺加沙颱風帶來的不只是豪雨,更是一場對人性的試煉。馬太鞍溪堰塞湖在9月23日溢流,黑色泥流瞬間沖進光復市區,造成14人死亡、多人失聯的慘重災情。看到災區民眾抱著行動不便的老父到屋頂避難,我不自覺想起了去年父親住院的日子,那種擔心與無助的心情,彷彿歷歷在目。
但是,災難過後,台灣人的善良再次照亮了黑暗。不到一週時間,賑災基金會專案募款已突破4.93億元,18萬筆善款從四面八方湧入。更令人動容的是,除了金錢援助,還有無數的現金超人及鏟子超人團隊的親自下鄉,挨家挨戶給予協助。這些行動背後,是一顆顆溫暖的心。前幾天與同事閒聊時,有人說:「這個社會還是充滿希望的。」我深表贊同。記得在「七個習慣」中提到「影響圈」的概念──我們無法控制災難的發生,但可以選擇如何回應。「真正的富足,不在於個人擁有多少,而在於能為他人付出多少。」看著那些志工們在淤泥中揮汗如雨,看著各界善款如潮水般湧入,我才明白,台灣最珍貴的資產,不是科技業的競爭力,也不是觀光景點的美麗,而是這份不求回報的溫暖人情
災難終將過去,家園終將重建,但這份愛心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感謝所有伸出援手的人,感謝這個社會還保有最純真的善良。願災區民眾早日重建家園,願這份溫暖的力量,繼續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傳遞下去。
深深為這份土地與文化感動的Loeb心情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