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10.01
**市場操作與減碼心態
*本週市場再度慣性反彈,週五若有減碼,隔週看到行情強漲會覺得自己像白痴。*記憶體族群中,減碼後仍有股票開高甚至漲停,容易讓人懷疑自己操作是否錯誤。
*但操作不做事後論,必須依循策略執行。
*投資夥伴A軍今年績效比自己高約1.5倍,且未用槓桿,因資金小更有彈性。
*A軍原本被訓練去接觸基本面,但發現他對基本面興趣不大,偏好技術面操作,於是改為找線圖高手帶領。
*雖然在4月曾因CCL股票遇到極端事件被套牢,採取凹單策略,最後反彈成功,但仍被提醒要有可重複執行的方法,而不是依賴一次性的運氣。
*強調會賺錢的方法不一定是好方法,唯有能跨行情、重複執行的策略才是可靠的方法。
**減碼與風險控管哲學
*許多人(包含自己)週五有減碼,但之後看到行情回彈會懷疑是否不該減碼。
*這其實就是狼來了的故事:前幾次減碼後市場無事,下次可能就放鬆警戒,反而真正風險會在此時發生。
*調整持股仍是必要,不會因為後來行情上漲就否定原本的風控動作。
*因為目前持股非以指數為主,而是分散於現股,部分標的軟掉後就不再回強(如特化、N2相關),代表汰弱換強的操作仍有意義。
**持股與產業切換
*過去記憶體操作將DRAM與NAND一併炒作,因兩者報價皆偏多。
*DDR4報價上漲快速,但近期開始考慮切換持股。
*DRAM:除了HBM屬於大型題材外,其他DDR3、DDR4、NOR多屬短期報價循環,機會偏向機會財,有就有、沒有就落空,波動劇烈。
*NAND:被視為更長線的大題材,可能受惠於HDD替代需求、AI應用帶動的大量儲存需求。
*華邦電等廠商除了DRAM,還有Cube等新產品題材,具延續性。
**AI與存儲需求的結合
*最新的Sora 2具備更強的影片生成能力,能將聲音與人物融入影片,呈現極度擬真效果。
*AI生成影像與聲音讓 眼見為憑 失效,未來詐騙風險更高。
*以前認為怎麼會有人被騙,但看到技術真實力後,覺得未來自己也可能中招,詐騙可能性大幅提升。
*需要新服務來檢測並標示影片、聲音是否AI生成,否則將嚴重影響生活安全。
**存儲產業的長期大故事
*AI影片、聲音生成帶來龐大存儲需求,NAND與硬碟(HDD)皆可能受惠。
*影片存儲需求龐大,不論冷儲存或E-SSD皆為必需。
*CSP(雲端服務商)對E-SSD需求量級極大,未來拉貨潛力可觀。
*雖然需求與AI趨勢綁定,若AI進入休息期可能減緩,但目前看來仍是長期成長故事。
*與短線的DRAM相比,NAND/存儲更有機會成為長期產業趨勢。
**無人機產業趨勢與地緣政治影響
*台灣無人機出口已逐漸成形,波蘭成為最大出口國,佔比約60%,金額逾3000萬美元,美國則為第二大市場約700萬美元。
*台灣無人機供應鏈目前仍部分依賴中國製零組件,但長期趨勢明確:持續去中化。
*美國法院將大疆(DJI)定義為中國軍事公司,未來其產品難以進入政府機構,甚至可能被民間市場迴避。
*即便大疆品質佳且否認軍方關係,但在戰爭狀態下,中國企業仍可能被徵用,增加外界對後門與安全性的疑慮。
*美國與歐洲態度明確:全面去中化,降低依賴中國供應鏈。
**戰爭與市場需求
*烏俄戰爭背景下,東歐與台灣均大量採購無人機,推動新一波需求。
*投資層面不一定反映在股價(常常提前反應),但產業趨勢值得關注。
*台灣無人機標案近期進入開牌階段,市場氛圍帶有賭局感,眾多廠商爭奪機會。
*實際試射畫面影響股價波動,例如公司試射失敗股價從漲停翻跌,再因第二台成功而拉回,呈現全民下注的戲劇化場景。
*廠商各自擅長不同機型,如小型自殺無人機、大型定翼機,競爭格局多元。
**產業鏈共通點與受惠零組件
*無人機的機架、馬達、鏡頭模組(含CIS感測器)為各公司共通需求。
*CIS過去應用在手機、車用、VR等領域,一個裝置通常搭配單顆,但無人機至少可用到5顆CIS,高階機型甚至更多。
*若需熱成像功能,還會加上Belometer Mims等高價零件,增加附加價值。
*中國CIS廠商如豪威(Omnivision)、格科威、斯特威具優勢,但若被排除,市場將轉向日本Sony、韓國Samsung與台灣廠商。
*去中化使過去被中國削價競爭的元件有機會重獲利潤空間,台灣與周邊國家可能受惠。
**投資視角與長期機會
*市場多數關注無人機標案獎落誰家,但更長遠的趨勢是誰能在去中化下供應穩定零件。
*類比半導體產業:不論晶片品牌屬於高通、聯發科、NVIDIA或AMD,最終都要下單台積電;無人機零組件亦可能出現 不論誰贏,特定供應商全都拿 的情況。
*去中化帶來供應緊繃與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少數合格廠商或能吃下更大市佔,形成產業轉機。
*雖然無人機總量不大,但單台用料密集,加總起來仍可能創造顯著需求。
**台灣消費環境與需求特色
*台灣社會普遍有錢,整體數字不錯,但貧富差距依然存在。
*有錢人數量多,具備強大消費力,但其需求往往未被妥善滿足。
*多數人常說不要削價競爭,要做特色、高毛利產品,但實務上仍常往價格戰方向走,因為這條路風險低、思考少。
*若能提供客製化服務,反而能切入高端市場,例如:出國旅遊有人寧願包車而不是坐計程車或地鐵,願意為小孩的專屬照護支付兩三倍價錢。
*高端需求龐大,且比想像更容易滿足,因為有錢人數量龐多。
**客群差異與經營方向
*高消費客群往往比 CP值狂人 好對付,因為後者斤斤計較、處處比較。
*針對高端客群,提高收費反而不成問題,只要能滿足需求。
**百貨業與服務業挑戰
*百貨業近期表現不佳,雖然台中新光三越重新開幕,被稱為「精品之光」,但整體業績仍待觀察。
*百貨業面臨缺工困境,與餐飲業相似,找基層服務員相當困難。
*精品cafe開幕竟找不到員工,凸顯服務業缺工的誇張現象。
*各行各業經營困難,尤其精品業面臨全球化挑戰。
**精品消費文化與趨勢變化
*亞洲人對精品的熱愛程度明顯高於歐美,原因可能是亞洲正處於 爆富階段,爆發戶喜歡高調展示財富。
*歐美已經過了炫富階段,逐漸走向 低調奢華,消費收斂。
*中國精品消費近年明顯收縮,部分因經濟不穩,部分因文化轉變。
*台灣可能也會逐步跟隨歐美腳步,從炫耀式消費轉向更內斂的奢華。
**股票投資與產業切換優勢
*股票投資相較於實體經營更有彈性,可以隨時切換產業。
*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當前表現強勁,但若景氣轉弱,仍能轉向傳產、低基期產業。
*反觀實體生意,如連鎖或店面,無法靈活切換產業,經營難度更大。
**對經濟與未來的展望
*目前只有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表現亮眼,美國與台灣數據皆顯示如此。
*許多產業甚至陷入衰退,整體經濟壓力存在。
*然而AI帶動的需求終將傳導出去,讓部分人致富,並逐漸擴散至其他產業。
*期望經濟持續表現不錯,也祝福正在掙扎的人能早日迎來轉機。
**QA部分。iPhone 17使用體驗爭議
*有用戶反映iPhone 17訊號延遲與不穩,質疑通訊晶片設計是否有問題,並指全球網友普遍抱怨。
*但實際使用經驗存在落差,有人使用iPhone 17 Pro Max完全未遇到問題,且認為這一代是近年最值得升級的一款。
*外觀雖與前代相似,但使用者介面與流暢度顯著提升,整體體驗極佳。
**加碼與停利的操作心法
*加碼方式不固定,但傾向於 突破後持續追價,而非等待拉回。
*對於連續紅K或股期連續走強的標的,會選擇持續加碼。
*若走勢軟弱,會減碼或閃避,特別是在行情可能隨時大回檔的情況下。
*停利採心中帳面回撤 方式,例如獲利20萬時,至少要守住10萬,若回吐至此就出場。
*偏好持有最強勢的股票,這是後來調整出的策略。
**股價與企業心態的落差
*幾乎每家公司都覺得自己股價被委屈了。
*即便在高位區間(右上角),也會認為應有更高的PE倍數。
*在低位區間(右下角)時,更覺得被低估。
*心態如同母不嫌子醜,企業都認為自己最有價值。
*關鍵在於耐心等待,真正有價值的公司終會被市場檢驗。
*股價長期仍是跟著EPS趨勢走。
**閱讀與AI帶來的轉變
*近年來實體或電子書閱讀量明顯減少,主要因AI工具的出現。
*透過AI,可以快速統整earnings call transcript,並針對有興趣的部分深入閱讀。
*與其說是放棄閱讀,不如說是轉移了閱讀方式,閱讀量反而大幅增加。
*過去能推薦書單,是因為累積了經典書籍;近年沒有特別新鮮的書值得推薦。
*若未來遇到新書讓他印象深刻,可能會再分享。
*書本閱讀仍是一種療癒,但AI已成為主要資訊來源。
**美國製造業與政策影響
*美國新訂單、就業與商業數據表現愈來愈好。
*主要受益產業集中在半導體、AI與電子零組件。
*川普推動的美國製造 確實有效果,帶動數據改善。
*政策要求供應鏈搬回美國,否則將面臨關稅懲罰。
*短期內數據轉好是必然趨勢,產業分化也更為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