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號角-25.09.29
川普重型卡車關稅
*10月1日起,美國對進口重型卡車加徵25%關稅,引用232條款,屬長期防護措施。*受影響的海外品牌包括弗萊納、馬克,美國本土車廠受保護。
*但美國重型卡車需求快速下滑,8月銷量降至42.2萬輛,創2022年1月以來新低,年減24%。
*中型卡車與牽引車訂單也明顯下滑,反映貨運需求疲軟。
川普藥品關稅政策
*10月1日起,美國對進口藥品加徵100%關稅,短期不含學名藥,但未來可能擴散。
*若外企在美設廠,開工即可享豁免。歐洲藥廠已投資者如GSK、阿斯利康、羅氏、諾華等可能不受影響。
*此舉旨在促使製藥業回流、增加美國產能、壓低藥價,同時抗衡中國創新藥崛起。
*2024年中國創新藥數量已突破1,250項,接近美國的1,444項,成為美國戰略壓力來源。
台灣可能受衝擊
*台灣健保進口藥品以學名藥為主,短期衝擊有限,但約75項專利藥恐受影響。
*若藥廠因美國最惠國藥價要求而撤出台灣市場,將導致台灣藥價上升。
*台灣醫療支出已達1.8兆元,若藥價比照美國,平均支出恐突破10萬元,健保財政難以承受。
*可能需透過減少納入健保或調高藥價來因應。
美台晶片談判焦點
*10月台美協議將出爐,美國要求晶片產能 五五分:一半在台灣、一半在美國。
*美方意在測試市場反應或作為談判卡關的場外施壓手段。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專訪中指出:台灣晶片是矽盾,但同時對美國構成威脅。
*美方要求將晶片產能由目前95%在台灣、2%在美國,調整為50%:50%。
*此舉意在強化美國安全保障,並將保護台灣的承諾與產能分配綁定。
談判進程與施壓手法
*盧特尼克選在協議即將敲定前提出新條件,疑似為談判施壓。
*美方將台灣與瑞士、巴西、印度並列為需解決的貿易問題。
*目前台灣政府尚未正式回應,但產能1:1比例的可行性備受質疑。
*台積電美國廠月產能僅2萬片,遠低於台灣的40萬片,達成50%比例極困難。
*關鍵問題在於:若未達成50%,美國是否仍會維持對台安全承諾。
韓國談判卡關
*韓國原承諾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但美方要求現金資金流出,韓國難以接受。
*大規模資金外流恐導致韓元匯率劇烈波動,雙方談判停滯。
*韓國曾承諾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以換取關稅由25%降至15%。
*美方要求一次性現金支付,但金額接近韓國外匯存底八成以上,難以承受。
*首爾希望改用貸款或貨幣互換方式緩解壓力,美方暫未接受。
*雙方談判陷入僵局,期待APEC峰會領導人會晤後尋求突破。
*龐大資本流出將對韓元匯率造成劇烈衝擊,南韓政府已提前進行匯率磋商。
美中貿易戰與藥品、大豆議題
*藥品與大豆成為談判槓桿,TikTok交易案過關後,後續進展陷入瓶頸。
*川普已在10月起針對藥品與卡車加徵高額關稅。
美中談判與TikTok協議
*TikTok協議讓字節跳動雖僅保有19.9%股權,但透過演算法授權與服務協定,實際可獲近五成利潤。
*美方投資者雖佔八成股權,但財務收益偏向中國,引發華府內部爭議。
*支持者認為符合國會強制剝離精神,批評者則指出演算法仍受北京掌控,國安疑慮未解。
中國態度轉變與文化訊號
*中國外交逐漸和緩,戰狼發言減少。
*中國在WTO正式放棄發展中國家的優待地位,轉向大國責任定位。
*NBA季前賽重返中國,象徵文化與經貿和緩跡象。
*市場觀察中國是否恢復進口美國大豆,作為和緩姿態。
美中對立與輝達爭議
*黃仁勳在Podcast中批評美國鷹派是恥辱勳章,引發班農等保守派強烈反彈。
*科技派主張維持與中國互動、透過降規產品持續壟斷市場。
*鷹派則主張全面切斷中國取得高端晶片與AI模型的管道。
*黃仁勳言論被解讀為安撫中國,以維護輝達在中國市場的營收與生態系。
印度面臨的挑戰
*印度同時面臨H1B與藥品關稅壓制,股市表現落後於中國。
*美國對印度課徵50%基礎關稅,並計畫針對藥品加徵100%(合計150%)。
*H1B改革對印度軟體服務業(2,800億產值)打擊沉重。
*MSCI印度指數連跌5日,外資連續4個月淨賣出,資金流出達50億美元。
*外資回流需等待新一波美印關稅協定,短期承壓明顯。
後關稅時代特徵
*川普以卡車、藥品關稅推動本土產業回流。
*台灣、韓國、中國、印度談判同步進行,但普遍卡關或處於膠著。
*未來關稅大幅上升機率不高,但各國為取得美方承諾仍需付出更多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