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健身我喜歡就好(二):為什麼強壯,是最務實的防護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健身心得分享系列・第 2 篇


後來看到《無可取代的最大肌力》,裡面提到「防護」這個概念。那段我特別有感,因為那說的,剛好是我自己遇過的狀況。

我手腕痛了十五年。那十五年裡,我完全沒有任何觀念。一開始只是痠,後來變成一動就痛。那種痛不是劇烈的,比較像一個小螺絲在身體裡慢慢鬆開,你知道它沒鎖緊,但又不知道該怎麼修。

我去復健科,電療、熱敷、拉橡皮筋,整整半年沒什麼變化。醫師說:「這是慢性發炎,要休息。」我就照做,什麼都不敢動。結果也沒好到哪裡。

很多人的想法也差不多,覺得休息、按摩、拉筋、處理骨刺就能好,但事實剛好相反——因為肌力不夠、關節痛,就越不敢用身體,最後變成惡性循環:越不用,越脆弱。

挑食、缺油、睡不好,發炎沒退,身體開始在小地方報復。提東西會痛,打字會痛,開瓶蓋會痛。那時候我乾脆不去想「痊癒」,只想怎麼撐完一天。二十出頭的年紀,卻像一個老人。


後來我開始懷疑,問題也許不是手腕,而是整個身體都沒在動。我從最簡單的開始——伏地挺身、拉繩、舉手。動一下會痛,停下來又僵。沒什麼保證,也沒人教。我只是想搞懂,為什麼這地方一直壞。

書裡說:柔弱,本身就是風險。這句話我看了好幾遍。真正的風險不是練太多,而是根本沒準備好。不管是運動還是生活,肌肉跟關節的穩定性,才是防護的底線。

那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的手腕從來沒被「準備」過。不是壞掉,而是被閒置太久。肌肉是關節最後的保護線,當外力真的來時,肌肉會是第一個出面擋的。

書裡還提到,大多數傷害都不是在健身房,而是在生活裡:撿東西、搬重物、跌倒、扭身。真正讓人受傷的,不是「太用力」,而是「不夠準備」。


後面有一段也很關鍵。書裡說防護和「能量系統訓練」有關。在開始做高反覆或長時間的訓練前,肌肉、肌腱、筋膜要先夠強。很多人一開始就衝燃脂、有氧、挑戰課,但底還沒打好,結果受傷更快。

書裡形容得很準:用舊皮筋去拉重物,撐得再久,終究會斷。所以順序才是重點。先讓身體撐得住力量,再談耐力、再談表現。不然訓練就變成「製造手痛腳痛腰痛」的過程。

這段我反覆讀了幾次。因為那正是我過去十五年裡的狀況——我根本沒準備好結構,只是一味想撐、想練、想快。後來我調整順序,先讓身體能穩定承受力量,再慢慢增加負荷。反而進步比較穩,也不再亂受傷。


之後我開始重新學著出力。不是拼重量,而是讓身體整體一起動。從肩膀、背到核心,一點一點連起來。當力量開始分散,手腕就不再獨自撐著。那不是哪個地方「好了」,而是整個系統終於有在溝通。動作變得順,疼痛也少了。那段時間沒什麼突破感,但每天都能感覺身體有一點不同。

我後來才懂,鍛鍊身體,是為了更了解如何使用身體。防護不是「避免用力」,也不是靠單一方法解決。吃太少、睡不好、油脂不夠,身體一樣撐不住。訓練只是其中一環,修復和適應也要跟上。不是哪一件事救了我,是這些東西終於一起動起來。


有時候我還是會想到那十五年——那些閃避的瞬間、那個超音波機的冰涼、還有那種「不能用力」的焦慮。但那種記憶慢慢淡了。手腕偶爾還會痠,只是我不再害怕。身體不是不會壞,而是有能力自己修。

用安全的方式讓身體有餘裕,才是真正的防護。能穩定地站、推、提、抱,本身就是能力。當力量回來,生活動作都變輕。抱小孩不用先預備,提東西不需要吸氣,久坐後起身也不再那麼卡。這些都不是奇蹟,只是身體重新在學,怎麼再動一次。

書裡最後一句寫著:「強壯,不是為了對抗生活,而是為了能好好生活。」那句話乾淨、剛好。

我闔上書,笑了一下。世界上沒有哪個爸媽是被深蹲壓壞的,大多是被小孩、被姿勢、被生活磨壞的。要說防護,大概就是這樣——不是挑戰什麼,而是不要那麼容易被弄壞。聽起來很樸素,也很幹,但多數人最後還是得這樣活。


這不是一條能急的路。我雖然知道肌力很重要,但太想變好,反而更容易受傷。很多時候,問題不是練不夠,而是太急著想看見結果。

其實有了肌力,生活真的會變得比較輕鬆。肌肉比想像中還重要,不只是外型,而是整個人能不能穩穩地動。三十歲以後,如果不鍛鍊,身體會一點一點變得懶,反應也會變慢。越早開始越好,不需要變強,只要能動、能撐、能穩。

而且這件事沒有那麼難。不必天天健身,也不用把飲食搞得焦慮。只要讓訓練、飲食、睡眠能配合,讓身體有空間去回復、去習慣,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比想像中進步得更快。

我之後會慢慢分享一些比較輕鬆的做法,不靠極端飲食,也不用每天泡在健身房。一開始不一定習慣,身體會有點不適應,但那沒關係。訓練本來就不是逼自己,而是讓自己重新學會動。


參考書籍

《怪獸訓練:動作控制》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28123

現在拿東西都很輕鬆

現在拿東西都很輕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rit的沙龍。
1會員
7內容數
重量壓過去,字也要落下去。 這裡有健身,有觀察,也有自嘲。 不是要激勵誰,只是把能實際用得上的留下來。 對我來說,“Grit” 本身就是一個中二的代表, 寫的人,也是一個容易自嗨的中二病大人。
Gri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7
健身心得分享系列・第 1 篇 實驗在場上,不在研究裡 幹,真正的實驗在場上,自己開心訓練就好。 健身房裡最常聽到的就是「科學證明」。一天要吃多少蛋白質、做幾組幾下、要不要拉伸,好像只要照清單跑就會有結果。可是很多時候不是這樣。研究大多是後面才補上的理由——有人先練出效果,研究才回頭想辦
Thumbnail
2025/09/27
健身心得分享系列・第 1 篇 實驗在場上,不在研究裡 幹,真正的實驗在場上,自己開心訓練就好。 健身房裡最常聽到的就是「科學證明」。一天要吃多少蛋白質、做幾組幾下、要不要拉伸,好像只要照清單跑就會有結果。可是很多時候不是這樣。研究大多是後面才補上的理由——有人先練出效果,研究才回頭想辦
Thumbnail
2025/09/10
探討兩種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歷,如何讓兩個孩子最終在同一張桌子上相遇,並引發關於規則、認同與孤獨的省思。
2025/09/10
探討兩種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歷,如何讓兩個孩子最終在同一張桌子上相遇,並引發關於規則、認同與孤獨的省思。
2025/08/24
我想到動畫《費馬的料理》第五話的員工餐。 不是輪值做飯,是限時考:你得端出一道好吃的菜,讓一張桌子願意繼續吃下去。 他做了馬鈴薯燉肉。好吃,大家也說好吃。 可場面禮貌,卻沒有連上;那份體貼對得上他的家常,不一定是他們的。 這場考的殘酷在於——沒人會替你說出答案。 在那個規則下,不提供詢問的
2025/08/24
我想到動畫《費馬的料理》第五話的員工餐。 不是輪值做飯,是限時考:你得端出一道好吃的菜,讓一張桌子願意繼續吃下去。 他做了馬鈴薯燉肉。好吃,大家也說好吃。 可場面禮貌,卻沒有連上;那份體貼對得上他的家常,不一定是他們的。 這場考的殘酷在於——沒人會替你說出答案。 在那個規則下,不提供詢問的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