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孤獨限量兩名,不過座位永遠滿。

前言

這不是關於誰對誰錯的故事,

只是兩種不同的成長, 最後都走到了同一張桌子前。

在一間房間裡,兩個孩子將會相遇。

桌子一張,燈一盞,空氣靜得像要人決鬥。 故事要往前推很久, 才說得清楚他們怎麼會坐到同一張桌子前。


第一個孩子出生在明亮的屋子裡。

父親陪他下棋,棋盤告訴他什麼是規則、什麼是勝利。 母親收拾一切,答案永遠準備好。 他很快學會了自信。或者說——學會了要贏。

長大後,他順著階梯一步步往上,最後坐進高處的席位。 在他眼裡,這只是規則──努力就會有位置。 可在旁人眼裡,他的聲音總是滿的,沒有空隙。 他待在自己的秩序裡。 有些人,他可以為之跨過海洋;其餘的,則不必存在。

第一個孩子也曾迷失。

成績單一張張疊高,他卻覺得哪裡不對勁。 規則照著走,獎狀一場接一場, 可心裡的空反而更清楚。 他翻更多書,寫更多字, 像是在紙堆裡要找一個出口。 他告訴自己:傳遞價值,就是他的價值。那些文字必須被聽見,不能被埋沒。 可在旁人眼裡,那更像是一口口被硬塞下去的東西。

直到他走進那個房間,才以為自己找到方向。 門口有人收取代價,他也不例外。在那裡,他告訴自己:只要再努力,空白就能被填滿。他帶著興奮走進那個房間,覺得自己好像學到了什麼。

回去之後,他的筆跡比平常更用力。 桌燈下,他寫得很久,筆尖劃過紙面,像要把夜撕開。

天亮後,他把那疊紙交出去。燈光下,他看著那些點頭的樣子, 心裡想: 「果然,只要我最強,就能換來認同。」他開口像宣判,眼神像命令。

有人不點頭,他就當不存在。 就算懂得「平等」該怎麼擺樣子,也只給自己認同過的人。 久而久之,只剩自己的聲音。


第二個孩子出生在陰暗的屋子裡。

父親沉默,不教規則,也不教話。 母親沒有時間理他。 他走得慢,腦袋普通,很快成了笑聲裡的標靶。

他踢過老門,門裂了,沒人理。他懂了——木頭比人誠實。他多半時間窩在屋裡,看動畫。陪伴這種東西,他最後是從螢幕裡找的。

父母只會問:為什麼不出門?可他清楚。外面沒人在等他。

第二個孩子長大後,也有過一段迷失。

那時候,他像被困在霧裡,分不清要往哪走。 黑暗裡偶爾會伸來幾隻手,把他拉離邊緣一瞬。 可霧散開後,他明白,最後能站起來的,只有自己。他說話粗魯,因為沒人替他修過字句;有時又唯唯諾諾,怕多一個音節,就會踩到地雷。

他的聲音不是太多,而是太碎。想靠近別人,卻常常先被自己的防備絆住。 他說「認同不認同,關我屁事」, 可那份冷漠有時候,也把可能的理解推遠了。他坐在一份不起眼的工作裡,換誰來做也差不多。

有一天,他也走到了那扇門口。

門口有人收取代價,他也不例外。 房間沒有迎接,也沒有拒絕,只是靜靜等著他。 走出去的時候,他帶著一種奇怪的興奮回到日子裡。 從那以後,他開始比世界更早醒來, 先走一段屬於自己的路。走出去的時候,他帶著一種奇怪的興奮回到日子裡。 從那以後,他開始比世界更早醒來, 先走一段屬於自己的路。

所有規矩,他都是用身體撞出來的。

肩膀硬,不是天生, 而是因為那是他唯一能靠的東西。


直到那一天,他們真的坐到了同一張桌子前。

第一個孩子丟下一句:

「我是對的,你必須認同。」

第二個孩子抬頭,嗓子粗:

「為什麼?」

「因為規則寫清楚了,照著走就不會錯。」

第二個孩子笑了一聲,手指敲桌邊:

「我只有門和牆,踢了才知道會不會裂。這也算規則吧?」

第一個孩子皺眉。

「那是野蠻,不是規則。」

沉默拖長。

第二個孩子低聲嘀咕: 「聰明的樣子,有時候真讓人受不了。」

桌上的靜默,比任何聲音都重。

他突然想起角落的槓鈴。 那東西沒有規則,只有重量。 落地的聲音,比眼前的對話還乾脆。


鋼筆能刺紙,檔案夾能壓住會議。

可沒有一樣,比槓鈴落地更誠實。

沒有比較的必要。

他們的背後都是孤獨,只是經過的方式不一樣。

這從來不是誰對誰錯,

只是兩條不同的路,最後在同一張桌子前重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rit的沙龍。
1會員
7內容數
重量壓過去,字也要落下去。 這裡有健身,有觀察,也有自嘲。 不是要激勵誰,只是把能實際用得上的留下來。 對我來說,“Grit” 本身就是一個中二的代表, 寫的人,也是一個容易自嗨的中二病大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孩子共讀圖書的文章,強調了幼兒時期培養孩子責任感、獨立性和處理問題能力的重要性。此外,還介紹了幾本適合的共讀書籍,以及孩子的反應和情感反應。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孩子共讀圖書的文章,強調了幼兒時期培養孩子責任感、獨立性和處理問題能力的重要性。此外,還介紹了幾本適合的共讀書籍,以及孩子的反應和情感反應。
Thumbnail
親子在溝通時,若是大人與孩子不在同一個水平上,沒有在同一個頻道,恐怕就會演變成雞同鴨講! 呼應我的上一篇文章【先連結情感,不急著處理議題】,今天想接著延續來分享~ 由於最近也在陪伴與協助親子團的家庭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練習如何與孩子正言溝通。 所以當我在閱讀曾端真老師的「克服自卑的勇氣」裡
Thumbnail
親子在溝通時,若是大人與孩子不在同一個水平上,沒有在同一個頻道,恐怕就會演變成雞同鴨講! 呼應我的上一篇文章【先連結情感,不急著處理議題】,今天想接著延續來分享~ 由於最近也在陪伴與協助親子團的家庭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練習如何與孩子正言溝通。 所以當我在閱讀曾端真老師的「克服自卑的勇氣」裡
Thumbnail
當親子雙方內在的空間都變得很小很小, 還有這樣一件需要用力的任務擺在眼前。 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敘事治療裡, 提到的「改寫」概念。 看起來像是問題的事件, 當我們跳脫了慣性,拿回了主權, 可以用什麼方法, 跟這個事件, 建立另一個我與孩子會比較喜歡的關係呢?
Thumbnail
當親子雙方內在的空間都變得很小很小, 還有這樣一件需要用力的任務擺在眼前。 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敘事治療裡, 提到的「改寫」概念。 看起來像是問題的事件, 當我們跳脫了慣性,拿回了主權, 可以用什麼方法, 跟這個事件, 建立另一個我與孩子會比較喜歡的關係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