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不是應該,而是剛剛好|從完美焦慮到順勢而為的心理調適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自律不該是壓力,而是平衡我曾被不夠自律這件事折磨到懷疑人生, 直到開始學會順勢而為

才明白: 能在混亂中找到節奏的人,比完美更自由】

自律這件事,被神化太久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自律」這個詞變成了積極正向的代名詞

彷彿只要你生活夠自律,就能改變世界、改變命運、改變一切粉飾太平的現實

而一旦不自律,你的人生就好像完蛋了一樣

在被社群重度洗腦的螢幕裡,我們難免會喜歡那些樂觀、積極、永遠向上的人

當然,我也是

但人一旦樂觀過頭,就容易變得樂天像太陽一樣近身則灼人

假正面的世界,讓人更疲憊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

可若每一次都用假正面去掩飾傷口

不但失去了作為人的真實, 也讓自己多了一層人設

我不會把每天固定做的事,當成自律

生活裡的自律,其實只是節奏

每天八點起床,偶爾賴床到九點半,這不是自律,是在調整睡眠

每天量體重,也不是為了減肥只是希望身體不要太沉重

每天看書,並不是想當蔡康永,而是覺得自己語言太貧乏、不會表達, 想多學點溝通的方式,好讓情緒能被好好疏通

過度自律,反而讓人忘了生活

畢竟,過度的自律,反而讓人忘了生活的彈性

每天看 YouTube、追劇、打遊戲

這些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每天都要做的事

放鬆,本身也是一種能力

我這個人個性太緊繃能坐在電腦椅上放鬆, 反而是我最喜歡的時刻

從失業開始,學會順勢而為

從一個失業、面試處處受限的人

一開始以為能背水一戰、很快找到工作, 到後來經歷了無力、傷心、無奈、絕望、想不開、勞累……

直到昨天,我終於明白:凡事順勢而為

我不是沒自律,只是不想再強迫自己

我這個人做事常常虎頭蛇尾、三分鐘熱度

什麼都想嘗試,卻屢屢失敗、屢試不爽。 但我還是做了

因為我終於理解

那些讓我願意改變的事, 不是因為「自律」逼我去做, 而是我真的想變好

結語:自律的核心,是順勢

我很喜歡哲學家尼采說:

你才是自己人生的劇本

對待生命,何不大步向前

你總有一天會失去它

但在那之前, 請記得,真正的自律, 不是應該、不是壓力, 而是剛剛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n the的沙龍
3會員
21內容數
我是陳,寫字的人 🖋️ 想推廣在地故事或品牌?歡迎找我,用文案替你發聲 來信:theyouwriter@gmail.com
chen th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5
常跑步我都聽孟恭(我老公)的 podcast 但今天不知為何,跑到一半,腦中竟浮現: 「聽天命,靜人世」 上個月最後兩場面試結束後,也沒結果 想想十月就先讓自己喘口氣, 連假過後再投好了 最近寫文章越寫越有感,加上運動讓腦袋更清楚, 才發現時間真的很公平, 看你怎麼用 從一開始跟朋友訴苦,
2025/10/05
常跑步我都聽孟恭(我老公)的 podcast 但今天不知為何,跑到一半,腦中竟浮現: 「聽天命,靜人世」 上個月最後兩場面試結束後,也沒結果 想想十月就先讓自己喘口氣, 連假過後再投好了 最近寫文章越寫越有感,加上運動讓腦袋更清楚, 才發現時間真的很公平, 看你怎麼用 從一開始跟朋友訴苦,
2025/10/04
生小孩是父母的選擇,教育小孩更是父母的責任 然而,責任並不等於打罵。許多大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隨口的一句羞辱,或一巴掌揮下去,會在孩子的靈魂深處留下多深的傷痕 亞洲家庭普遍承襲了祖輩的「打罵文化」,到了自己成為父母時,往往用更激烈的方式灌輸孩子。當孩子犯錯,他們不是引導孩子思考,而是選擇最簡單
2025/10/04
生小孩是父母的選擇,教育小孩更是父母的責任 然而,責任並不等於打罵。許多大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隨口的一句羞辱,或一巴掌揮下去,會在孩子的靈魂深處留下多深的傷痕 亞洲家庭普遍承襲了祖輩的「打罵文化」,到了自己成為父母時,往往用更激烈的方式灌輸孩子。當孩子犯錯,他們不是引導孩子思考,而是選擇最簡單
2025/10/03
你相信愛情是命中注定,還是靠選擇經營? 有人覺得,遇到的那個人早就寫在天命裡:也有人相信,戀愛是一場共同成長的旅程。 最近看了一本心理學的書,提出戀愛大致可以分成兩種心態:成長型與宿命型。 前者把感情當成學習與修煉,後者則把一切交給命運。 宿命型戀愛 宿命型對戀愛,往往有一定的條件與幻想
2025/10/03
你相信愛情是命中注定,還是靠選擇經營? 有人覺得,遇到的那個人早就寫在天命裡:也有人相信,戀愛是一場共同成長的旅程。 最近看了一本心理學的書,提出戀愛大致可以分成兩種心態:成長型與宿命型。 前者把感情當成學習與修煉,後者則把一切交給命運。 宿命型戀愛 宿命型對戀愛,往往有一定的條件與幻想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