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長

含有「我的成長」共 13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與無數人相遇、同行、別離。我回望友情、愛情與成長中的交會與分岔,感謝那些曾在不同階段為我帶來溫暖與亮光的人。即使最終相忘於江湖,即使暫時在人世離別,他們的陪伴仍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禮物。願我們都被溫柔以待。
Thumbnail
Oren-avatar-img
1 天前
早安~很喜歡「能夠遇見你,真是太好了」😊~ 或許會相忘於江湖,但永遠在我們的記憶中閃耀~
陽光正好綠意灑-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Oren 謝謝你喜歡,你的鼓勵讓我好開心!
2025年6月28日下午2點15分,急診醫師問我們,這個時間好嗎?他說不能拖太久,天氣熱,很快就會有味道了。 媽媽那時已經不太能反應了,我說好。 2025年6月28日,下午2點15分,是爸爸在地球登記離世的時間,行政文件上的時間是這個,更真實完整的分離是什麼時候,不知道,每個人哀悼的時間都不同。
想像力是超能力?或許因為自我的實現,談感情的用心,變成一種認真負責的心態,認識自我嗎?用愛情來抵自我的成長,是不是太害怕了呢?將自己的人生賭注在他的品性身上,或是外表上面,或是勇氣之上,都可以放棄自我嗎?確切來說,一種沒有朋友卻能夠變成安慰的日子,是一場風險很高的賭博,各位可曾認識一種男人或女人,是
開場:撕開原生傷痕,並不丟人 就來說說我自己的故事吧 要親手撕開原生的傷痕,坦白說,我不覺得丟人 這是事實,也是現實 寫出來,是想讓身為父母的人 或那些開始察覺自己可能也陷入「受害者思維」的人, 能從我的例子裡抽絲剝繭,看清那個循環 成長背景:從抱怨開始的家 我並不是想要在自己或爸媽的
父親總說:「你不可能做到。」  一個人不自覺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真的是逐步自我探索後,才越深刻感受。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的大這種事,其實也挺符合邏輯的。 因為原生家庭會塑造一個人最基本的樣貌,既然一個人都被原生家庭塑造了,那麼從骨子裡就充滿了原生家庭的各種影響,無論有察覺或沒
常跑步我都聽孟恭(我老公)的 podcast 但今天不知為何,跑到一半,腦中竟浮現: 「聽天命,靜人世」 上個月最後兩場面試結束後,也沒結果 想想十月就先讓自己喘口氣, 連假過後再投好了 最近寫文章越寫越有感,加上運動讓腦袋更清楚, 才發現時間真的很公平, 看你怎麼用 從一開始跟朋友訴苦,
付費限定
我能記得很多小時候的東西,但有些東西我還是怎樣都無法想起來了,那就是我甚麼時候知道自己的名字叫鄭立的?我想每一個人都一定有一天知道自己的名字,你們有記得是誰告訴你的嗎?我就完全不記得了,但我大概兩歲或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名字。 「立」字是甚麼意思呢?是獨立的意思,你沒看錯,真的是「獨立」。 我曾
童年的兩個鄉愁 我的成長裡,有兩個不同於台北的記憶。一個來自爺爺奶奶的眷村:看國劇、聽鄉音、玩麻將;另一個則是媽媽的故鄉──新竹新埔客家村。 寒假裡的過年旅行,是從台北出發,南下探望爺奶與外公外婆的旅程。那些時光裡,爸媽少了監督,我能躲在閣樓看漫畫,暫時逃離考試壓力。隔代的愛,是成長中的避
Thumbnail
生小孩是父母的選擇,教育小孩更是父母的責任 然而,責任並不等於打罵。許多大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隨口的一句羞辱,或一巴掌揮下去,會在孩子的靈魂深處留下多深的傷痕 亞洲家庭普遍承襲了祖輩的「打罵文化」,到了自己成為父母時,往往用更激烈的方式灌輸孩子。當孩子犯錯,他們不是引導孩子思考,而是選擇最簡單
這幾個月以來慢慢地有意識到,過於倔強的這件事會對我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比如生病,或者使我的成長軌跡繞彎。 生病就如我現在的狀態,我不想求救,所以我的身體為我求救; 我的成長軌跡繞彎則體現在我明明有更多的資源可以運用,我卻不想開口請求別人的幫忙。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