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列式書摘同步發布囉,請參閱以下連結:
一、章節重點提取
第二章 掌握這檔股策略
- 「掌握這檔股」系統利用四個步驟:
- 找到「對的公司」
- 判斷「合理價格」
- 以「對的價格」最大化上漲空間
- 管理風險
- 假設標普500中大多數公司都不是好投資,只投資研究過的2–4%頂尖企業
- 價格決策以獲利為依據,投資本質在於累積產生現金流的資產
- 目標不是比市場多賺1–2%,而是「透過股市最大化上漲空間」
- 兩種賺錢方法:挑選賺錢公司、避開賠錢公司;後者從風險管理角度更重要
第三章 如何在十五分鐘內找到完美的股票
- 再強大的領導者也可能失勢,大公司不等於安全標的
- 投資最重要的條件:買進「好到沒人能競爭的公司」
- 不要假設市場領導者不會被取代,以更高標準檢驗持股
- 四種辨別競爭優勢的方法:
- 是否提供有價值、稀有且難以模仿的產品或服務
- 問:「如果我有十億美元,能否打敗這間公司?」
- 花十五分鐘閱讀即可看出巨大競爭優勢
- 觀察該公司面對競爭壓力時的創新速度
第四章 在不對的產業中,你無法打敗大盤的原因
- 靠股市致富需先從能賺錢的產業開始
- 單獨挑對 公司無法彌補對產業判斷錯誤的損失
- 「優秀產業中的普通公司」勝過「糟糕產業中的卓越公司」
- 挑選能大幅打敗大盤的產業四大原則:
- 不等同於高速成長的產業就是有吸引力的產業
- 研究該產業的經濟利潤水準
- 投注於有許多贏家的產業
- 找出自然造就產業龍頭優勢的動態
- 區分「正在爆發」與「真正有吸引力」的產業
- 經濟利潤成長結合營收成長對股價表現的預測力幾乎是單靠EPS的兩倍
- 投資順序:先挑對產業,再挑對公司
第五章 絕對不要因為一支股票會上漲就買進
- 依據現金流而非價格上漲做投資決策
- 有穩定現金流或短期內能產生現金流即為投資;完全仰賴未來買家支付價格者屬投機
- 評估買進價格是否合理的流程:
- 以市值(股價×流通股數)了解公司價格
- 以自由現金流衡量實際獲利
- 計算自由現金流殖利率(自由現金流∕市值)
- 對公司有疑慮時絕對不要投資,避免在猶豫中做錯決定
- 專注於可預測且穩定現金流的企業
第六章 買進沒人想要的好公司
- 別投資大家都預期會大漲的熱門股,上漲空間有限
- 相反地,買進被忽視的優質公司,可能帶來驚喜
- 股價被高估的最大警訊是「看起來像熱門股」
- 真正的投資秘訣:
- 在沒人想要時買進,所有人都討厭時逢低承接
- 當所有人都想要時再賣出
- 找到「沒人要的公司」需留意市場情緒與近期股價表現
- 幫助買進被忽視好公司的四項原則:
- 永遠不為「沒人要」而犧牲品質,只買「黃金」不買「垃圾」
- 不將一次挫折誤認為嚴重問題
- 把逆境視為小波折而非致命災難
- 專注於顧客體驗,忽略其他雜音
第七章 你應該為股票支付溢價的原因
- 優秀公司能以高資本報酬率再投資,實現複利回報
- 公司每投入資本多賺10%,就值得支付溢價
- 致富關鍵:為「高品質企業」支付溢價,而非為「平庸企業」追求便宜價格
- 使「願意多付」更可接受的策略:
- 品質上的微小差異會產生巨大報酬差異
- 根據資本報酬率決定溢價幅度;營收成長率與資本報酬率越高,願意支付的本益比越高
- 只有當公司能以同樣高報酬率再投資時,高報酬才有意義
- 永遠買進至少將30%獲利再投資的公司;低於30%再投資比率即使報酬率再高也不具吸引力
第八章 別再這樣讀財報
- 財報不只是評估財務健康,更是理解公司故事的工具
- 財務健全只是起點,重點在於將資料轉化為見解
- 轉換量化資料為質化見解的三種方法:
- 「規模–成長矩陣」:以營收與營收成長率推估顧客體驗與市場受歡迎程度
- 聚焦產業專屬指標(如零售業的庫存週轉天數),避免指標誤導
- 壓力測試:閱讀公司面對重大競爭威脅時的反應與財報表現
第九章 如何增加上漲空間並降低下跌空間
- 價值股通常為成熟企業,缺乏上漲潛力;成長股雖有機會,但伴隨高未知變數
- 投資策略:買進「已經成功的成長股」
- 擴張期企業風險報酬比最佳,因已驗證商業模式且市場仍未飽和
- 尋找擴張期股票的兩大問題:
- 是否具有成長潛力?
- 是否已在市場稱霸?
第十章 任何人都能選到十倍股的方法
- 選到十倍股的關鍵:投資具備「長期成長跑道」的優質公司
- 四項策略:
- 不預測下一個亞馬遜或谷歌,投資成長產業中的市場領導者
- 聚焦易成為十倍股的產業與時間點
- 尋找能持續拓展市場且具生產力的公司
- 問:「這間公司有可能變多大?」衡量上漲空間
第十一章 如何看待風險
- 不預測會成功的公司,而是避開可能倒閉的「輸家」
- 投資是「輸家遊戲」,超越他人方式在於避開表現不佳的股票
- 保護下跌風險,自然創造上漲空間
- 避開失敗公司的建議:
- 大公司不等於安全公司
- 永遠不要投資暴露於尾端風險的企業
- 承擔風險可接受,但絕不可承擔可能歸零的風險
第十二章 絕對不要停利
- 成功來自選對公司與「選對後什麼都不做」的耐心
- 兩種培養「什麼都不做」的方法:
- 每隔幾年僅買進一支最強股票
- 保持觀望;閒置資金投入指數ETF,等待下一個出色機會
- 最佳投資決策是「等待正確的機會」
第十三章 何時該放棄一個不錯的投資機會
- 真正的專注是「拒絕數百個不錯的想法」,而非被動接受
- 拒絕不錯機會並專注少數優質標的的建議:
- 專注於「質」(公司品質)的安全邊際,而非「量」(價格容錯)的安全邊際
- 每年只專注於最棒的一個投資想法,並持續拒絕其他,直到遇見「年度最佳標的」
第十四章 好的投資人也會賠錢的原因
- 產業表現決定一切:挑對產業,即便挑錯公司也可能獲利
- 公司的現金流及再投資能力至關重要
- 不要害怕為高品質公司付出溢價
- 財務分析不只是評估健康,更是解讀公司故事
- 不預測贏家而避開輸家、買進後不操作、專注少數標的,是成功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