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的誕生:一場David Mancuso與The Loft的社會實驗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1970年的情人節,在紐約曼哈頓下城區,David Mancuso 以 Love Saves the Day 作為主題,在自己的租屋處辦了一場私人派對。
黑人、拉丁裔及同志朋友相聚於此,在 R&B、Soul 的旋律中交流、舞動,忘卻了外頭動盪不安的美國。

時代背景:1970年代紐約的幻滅與創造

從二戰後,曼哈頓開始成為製造業的重鎮,但到了 1960 左右,因美國郊區土地便宜、交通便利,企業紛紛把工廠遷出曼哈頓,曼哈頓下城區逐漸被廢棄倉庫取代;加上貨櫃運輸技術興起,碼頭不再需要大量人力,曼哈頓工人也因此大量失業。

同時,1950 年代起高速公路與汽車工業發展迅速,有錢人陸續搬往郊區,只留下工人階級與外籍移民居住在市中心。

這些轉變讓曼哈頓下城變成許多藝術家與邊緣族群的聚落——房價便宜、空間寬敞、自由度高。經濟條件不寬裕的人便租下這些老舊倉庫進行改造,而這樣的空間也因此被稱為 “loft”。

The Loft 烏托邦

David Mancuso 住的也是 Loft ,而當時很流行在自己家辦 Loft Party,主人自己放音樂,邀請大家來派對,收取少額費用來補貼房租,因此又被稱為 Rent Party。

David Mancuso 每週會辦一次 Loft Party,入場採邀請制,邀請他的所有朋友來玩,而這些人來自各地,大多是黑人、拉丁裔及同志族群,入場費大概也才兩塊錢,如果真的沒錢就寫張IOU (I owe U) 的借據就好,收費對他來說不是重點,他只希望能讓所有人享受音樂及派對。

派對的風格也很居家,就像看以前美劇會看到的那樣,David Mancuso在禮拜三晚上就會開始布置自己的家,掛滿汽球、準備餐點、歌單,等著週六大家的到來。

但他舉辦派對的初衷並不是單純娛樂,而是想推動 social progress(社會進步) 。經歷過 1960 年代民權運動、迷幻文化及嬉皮浪潮的他,對於公共參與有很大的憧憬,而他也希望藉由自己的專長——音樂,來向大眾傳遞訊息。

因此他的派對 The Loft 可說是個大熔爐,裏頭不分種族、性別、性向,只要想享受音樂的人都可以來,在這個避風港裡,沒有人會被貼標籤、被評價,在外面被排斥的人們能在這邊互相擁抱。

音樂的純粹:Musical Host 的堅持

David Mancuso 一直強調自己不是 DJ,而是一名 musical host。他堅持播放「純粹的音樂」—— 不同於一般 DJ 透過混音將多首歌曲拼接在一起,David Mancuso 總是讓每首歌從頭播放到尾,完整呈現作品本身的流動與情感。

他也拒絕使用任何多餘的合成器,為的是確保音質不被壓縮,讓音樂以最原始的狀態呈現。

同時,Mancuso 對音響設備的講究近乎執著,他親自研究音響器材配置,只為了讓每個音符都能被清楚地聽見、被尊重(據說還會帶分貝器,怕太大聲影響收聽品質)。在這樣極致的聲音空間中,加上他出了名的獨特選曲風格,整場派對往往從深夜一路跳到天亮。

David Mancuso 最常播放的音樂包括 Motown(摩城之音)、R&B、Soul、Funk、Afrobeats 等曲風,但其實他什麼都播,就像他說的,The Loft 歡迎所有人,所以他放的歌也從不侷限於風格。

從 The Loft 到 Disco:一場自由的傳遞

看到這邊,如果你也是Waacker,可能會覺得似曾相似 —— Soul、Funk、黑人跟同志,不就是 Disco 嗎!沒錯,其實 The loft 一直被認為是啟蒙 Disco 很重要的場所。

Disco 本身不只是個音樂類別,它更代表一個 movement,一個 feeling,它代表的是任何人都能在這邊自由地做自己,是個充滿愛與包容,表達反壓迫的音樂,而這完完全全就是 David Mancuso 在 The loft 中想傳達的理念。(*補充一個 Disco 這個字的起源,它來自法語的 discothèque,表示撥放唱片的地方,1960 年代到美國之後被用作放音樂讓人跳舞的地方,等它變成一種音樂風格可能要到 1973 之後,所以 1973 前的人並不會說自己放 Disco 喔!!!)

The loft 也是孕育之後許多知名地下夜店 DJ 的地方,像是 The Gallery 的 Nicky Siano、Paradise Garage 的 Larry Levan等,都是受到 David Mancuso 的影響,他們在派對上感受到David Mancuso對於音樂的堅持,以及多元包容的氛圍,而進一步將這樣的理念發揚光大,所以後來的 The Gallery 和 Paradise Garage 也成為包容同志、少數族裔的地方,讓那些在社會上被排擠的人,可以在裡面勇敢地做自己,而在這些地方也慢慢孕育出了 Disco 和 Waacking。

最後讓我們來聽聽幾首 The Loft 中最常出現的歌吧。

*有些人認為 Soul Makossa 是第一首Disco歌,因為它持續性的旋律讓人想跳舞到停不下來 (Disco派對精神),而這首冷門非洲歌也是因為 David Mancuso 播放才爆紅的。

Love Saves the Day Playlist


參考資料:

https://www.npr.org/2020/02/19/807333757/still-saving-the-day-the-most-influential-dance-party-in-history-turns-50

https://mn2s.com/news/label-services/did-you-know-that-david-mancuso-invented-disco/

https://daily.redbullmusicacademy.com/2016/11/david-mancuso-dj-history-interview/

https://www.electronicbeats.net/legacy-dave-mancuso-tim-lawrence/

Love Saves the Day: A History of American Dance Music Culture, 1970-197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onana的沙龍
0會員
6內容數
Conan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0
在特林吉特族的神話中,最初的萬物都沒有靈魂,萬物之主渡鴉正思索著該怎麼辦。當祂在海邊遊走時,看見了遠方有一團巨大的火球,一名長得像鷹的年輕人從火球中走了過來,渡鴉於是請他幫忙找回眾生的靈魂。 渡鴉將樹枝綁在鷹的喙上,請祂去取火。樹枝燃起,鷹順利帶回火種,卻不妙被火焰嚴重灼燒。鷹犧牲了自己,帶回了象
Thumbnail
2025/07/10
在特林吉特族的神話中,最初的萬物都沒有靈魂,萬物之主渡鴉正思索著該怎麼辦。當祂在海邊遊走時,看見了遠方有一團巨大的火球,一名長得像鷹的年輕人從火球中走了過來,渡鴉於是請他幫忙找回眾生的靈魂。 渡鴉將樹枝綁在鷹的喙上,請祂去取火。樹枝燃起,鷹順利帶回火種,卻不妙被火焰嚴重灼燒。鷹犧牲了自己,帶回了象
Thumbnail
2025/07/02
1969年6月28日凌晨,NYPD突襲石牆酒吧引發的暴動,是同志運動的分水嶺。本文詳細描述了突襲經過、警民衝突、以及後續發展,突顯當時同志社群面對的壓迫以及他們的反抗。邊緣群體在此事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們的反抗激勵其他人加入,最終演變成一場持續數夜的示威。
Thumbnail
2025/07/02
1969年6月28日凌晨,NYPD突襲石牆酒吧引發的暴動,是同志運動的分水嶺。本文詳細描述了突襲經過、警民衝突、以及後續發展,突顯當時同志社群面對的壓迫以及他們的反抗。邊緣群體在此事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們的反抗激勵其他人加入,最終演變成一場持續數夜的示威。
Thumbnail
2025/07/01
《深:海洋怪奇物語》是一本以自由潛水為主題的科普書籍,帶領讀者潛入海底深處,探索海洋生態奧妙。本書不僅介紹自由潛水技巧,更分享了潛水員與科學家研究海洋生態的經驗,以及自由潛水如何凝聚眾人力量。
Thumbnail
2025/07/01
《深:海洋怪奇物語》是一本以自由潛水為主題的科普書籍,帶領讀者潛入海底深處,探索海洋生態奧妙。本書不僅介紹自由潛水技巧,更分享了潛水員與科學家研究海洋生態的經驗,以及自由潛水如何凝聚眾人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都市愛情小說。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都市愛情小說。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R-1VHsuXU 昨天看著我爸媽在鬥嘴寫出來的詞,再用Suno搭上70s的靈魂曲風,意外的順耳好聽 歡迎各位訂閱我的音樂頻道😎 歌詞如下 :  In a little house on the edge o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R-1VHsuXU 昨天看著我爸媽在鬥嘴寫出來的詞,再用Suno搭上70s的靈魂曲風,意外的順耳好聽 歡迎各位訂閱我的音樂頻道😎 歌詞如下 :  In a little house on the edge o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使你更理解爵士樂的一本攝影集。 謝謝喜愛爵士樂的詩人鴻鴻願意出版這本書。   接觸搖擺舞Swing Dance後, 了解搖擺舞一開始是美國黑人跳的舞, 起源自1920 年代紐約的哈林區(Harlem) 當時他們還是奴隸, 為了宣洩情緒, 開始跳的舞蹈。 搖擺舞在非裔社群與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使你更理解爵士樂的一本攝影集。 謝謝喜愛爵士樂的詩人鴻鴻願意出版這本書。   接觸搖擺舞Swing Dance後, 了解搖擺舞一開始是美國黑人跳的舞, 起源自1920 年代紐約的哈林區(Harlem) 當時他們還是奴隸, 為了宣洩情緒, 開始跳的舞蹈。 搖擺舞在非裔社群與
Thumbnail
紐約的一次邂逅。這首歌很切題:James Blunt - You're Beautiful
Thumbnail
紐約的一次邂逅。這首歌很切題:James Blunt - You're Beautiful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The Man I Love》,是在電影《泡沫》。同志酒吧裡,男人低迴嗓音唱出這首曲子,電影院隱隱傳來啜泣,很感人的魔幻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VgjLvBULKY另個訊息是印尼外交部發聲明,要求以色列停止八個月來對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The Man I Love》,是在電影《泡沫》。同志酒吧裡,男人低迴嗓音唱出這首曲子,電影院隱隱傳來啜泣,很感人的魔幻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VgjLvBULKY另個訊息是印尼外交部發聲明,要求以色列停止八個月來對
Thumbnail
榮幸可在藍屋發生這件事情!!!原本只是一個朋友聚聚玩玩音樂吹水吃喝的聚會, 現在卻變成有野學有野聽有野睇的活動了!!!!! 各界人士可隨意WALK-IN, 坐坐, 企企, 聽音樂講音樂, 享受爵士的快樂!!!!!! 日期: 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時間: 晚上7點半 地點: 香港故事館
Thumbnail
榮幸可在藍屋發生這件事情!!!原本只是一個朋友聚聚玩玩音樂吹水吃喝的聚會, 現在卻變成有野學有野聽有野睇的活動了!!!!! 各界人士可隨意WALK-IN, 坐坐, 企企, 聽音樂講音樂, 享受爵士的快樂!!!!!! 日期: 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時間: 晚上7點半 地點: 香港故事館
Thumbnail
《Day 0》的MIRROR神采飛揚。 歌曲宣傳鋪排經仔細量度﹕首先在香港的演唱會上已透露了MIRROR 將與NBA球星DAME D.O.L.L.A.合作新曲,教人引領以待。然後到美國巡演時,推出跳舞整齊劃一的綵排片段,我當時心想「為何舞步那麼整齊?還是連月來一起演出培養了默契?」。
Thumbnail
《Day 0》的MIRROR神采飛揚。 歌曲宣傳鋪排經仔細量度﹕首先在香港的演唱會上已透露了MIRROR 將與NBA球星DAME D.O.L.L.A.合作新曲,教人引領以待。然後到美國巡演時,推出跳舞整齊劃一的綵排片段,我當時心想「為何舞步那麼整齊?還是連月來一起演出培養了默契?」。
Thumbnail
今年的二月特別浪漫,不是嗎?前有西方的情人節,後有東方的元宵佳節,兩個都是愛的節日。在愛的節日裡,叮噹偶然想起了一首西洋「郷村音樂(country music)」......
Thumbnail
今年的二月特別浪漫,不是嗎?前有西方的情人節,後有東方的元宵佳節,兩個都是愛的節日。在愛的節日裡,叮噹偶然想起了一首西洋「郷村音樂(country music)」......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