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潛水既是一種心理遊戲,也是一種身體遊戲。」
──特魯布里奇
《深:海洋怪奇物語》是一本以自由潛水為主題的科普書籍,作者也巧妙地將敘事軸線化為海洋深度,引領讀者透過閱讀,一同沈入海底深處探險。
而隨著深度進入百米以下的無光帶,海洋潛藏的潘朵拉寶盒也一一被揭開。
潛水,是我們的天賦

圖片來源:Pexels
許多人對自由潛水的第一印象是「世界上第二危險的極限運動」,但這樣的「極限運動」,其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之一。
「每一個人生命的開端,都是始於漂浮於羊水之中,羊水的組成接近海水⋯⋯嬰兒時期的人類如果被置於水中,天生就懂得蛙踢動作,而且能毫不費力地閉氣四十秒。」作者利用生物學說明了,原來潛水一直是人類的天生技能之一,只不過我們忽視了它。
在我的成長經驗中,往往被灌輸「海洋很危險」的教條,海,代表著神秘、不可控、巨大、危難、死亡⋯⋯
這也不禁令人感嘆,台灣不正是一個海島國家嗎?為何被海洋圍繞的人們卻帶著一股「大陸思維」而非「海洋思維」呢?海洋應該是孕育萬物,供養島民的母親般的存在,卻被現在的我們視為魔鬼?
如果我們生而會蛙踢、會憋氣,豈不證明了,我們本該就是海洋的孩子嗎?
打破人與海洋的疆界
書中一名擁有世界紀錄的自由潛水員布伊爾這樣說道:「自由潛水就是一種探索海洋的方式,透過自由潛水融入海洋,成為海洋的一份子。自由潛水可以讓我們進入海洋的另一個層次,深入水中,突破人與海洋之間的固有界線。」

自潛照片分享
我們家從小就教育我,大海是危險的,不要玩水,所以我們家的人都不會游泳,但我偏偏喜歡玩水,三不五時就會跑到海邊泡水曬太陽,但活動範圍也只限於岸上,因為海裡的世界,對我來說如同禁界。
直到自己去墾丁打工換宿,旅宿前方 3 分鐘就到一個潛點,實在不能辜負大自然給予我這樣的機會,於是央求一位朋友引領我進入潛水的世界。學習了自由潛水、潛入海洋後,我發現我與海洋的邊界產生了流動。
憑藉一口氣頓入海中,隨著心律慢慢平緩,身體機能也運作減緩以減少耗氧量,在一切機能滯留的時刻,更能感受到自己和海洋產生共鳴,彷彿被調頻到海洋的頻率,聽懂它的語言,在那時,著實感受到自己成為海的一份子,而海洋帶來的也不再是危機感,而是一股包容的力量。
不像水肺潛水扛著氣瓶跟重裝,自由潛水僅憑一口氣跟肉身下潛,就像回歸嬰兒時期那樣赤裸。
《深:海洋怪奇物語》作為一本科普書籍,分享了許多自由潛水與海洋生態的奧妙,但最令筆者動容的,是作者在書中利用自由潛水,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潛水員一起研究海洋生態時,這群人透過潛水感受到的那些種種,以及潛水如何凝聚眾人力量的體驗。
如果對自由潛水或海洋生態有興趣的讀者,我滿推薦閱讀這本科普書籍,裡面除了有許多海洋奇聞軼事、世界各地自潛選手的經驗分享外,作者本人也分享他從不會潛水到學會潛水的心路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