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整個海洋都在發光。
像無數顆星墜入海底,又被潮汐輕輕托起,閃爍、搖曳、呼吸。
而伊黎,站在白沙之上,任海風將她的銀髮吹得如同流星散開。
她的眼前,是一道被風浪撕裂的天際線——那裡,天之都「維爾特拉」的殘影仍在燃燒。 燒的是雲,還是神的羽翼,沒有人知道。
一、墜落的天國
天族曾經是星的子民,他們的城市懸浮於風暴層之上,由光能支撐,歌聲便能讓整個城浮起。
但在「裂序」之後,光不再純粹,而信仰化為權柄。 天帝亞蘭將星核封印,宣稱唯有他能代神說話。 而反抗者——那些相信「星與海本為一體」的族人——被放逐至海淵。
伊黎的母親,便是那群放逐者之一。
她從不說起自己的過去,只在夜裡替女兒梳髮,輕輕哼著一首古老的搖籃曲:
「當潮聲呼喚,星光將回歸。
當兩界相擁,沉睡者將醒。」
伊黎一直以為那只是母親的祈禱。
直到那夜,潮聲真的在她體內響起。
二、海的召喚
海底的聖泉——「亞羅之眼」——重新甦醒了。
據傳,唯有擁有兩界血脈之人,才能喚醒它。 那天,她夢見自己沉入無光的深處。 有一道巨大的身影在黑暗中翻動,似乎是鯨、又似星。 它的眼睛開了,那光照進她的心,刻下了不屬於人類的印記。
醒來時,她的掌心出現了符紋——
螺旋、波紋、與繁星交織的形狀。
而她知道,這是「潮之印」。
是星與海相遇的徵兆。
三、追獵
她離開了母親的漁村,沿著潮流北上。
但天族早已察覺異動。 他們的「風之獵手」降臨海岸,羽翼如刀,目光冷似冰。
「混血者,交出星印。」
他們的聲音沒有憎恨,只有審判。 那是天族的方式—— 連殺戮都帶著秩序與冷靜。
伊黎沒有回應。
她只是伸出手,海浪便化作鏡面。 鏡中映出風的倒影,接著,一條由光組成的鯨從海底衝出—— 牠撞碎風,捲起浪,將伊黎護在背上。
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力量。
也是第一次明白,海不再只是故鄉—— 它正在為她呼吸。
四、潮之約
逃亡的途中,她遇見了「以諾」——一位從天墜落的記錄官。
他曾為天帝書寫歷史,卻因書中記載「星核的真名」而被放逐。
他說:
「天國的光是被禁錮的。
而妳,是鑰匙。 星與海,會在妳體內重逢。」
他們一同航行於霧海之上。
以諾教她閱讀古星文,而她教他傾聽潮聲。 他們在風暴的縫隙中尋找「亞羅之眼」的真正所在。 也在無數夜晚裡,學會了互相依靠—— 那種依靠不只是逃亡的需要,更像是命運的共鳴。
有時,當她看著他在夜裡抄寫那些閃光的星文,
她會突然害怕—— 害怕自己其實只是他筆下的傳說。
五、序幕的終止
風暴的盡頭,是一座倒懸的島嶼。
那裡的海水往上流,群星沉入海底。 伊黎在那裡看見了「亞羅之眼」—— 一輪靜止的海之月,漂浮於深淵與蒼穹之間。
當她伸手觸碰那光時,
星海同時顫動。
以諾在遠處大喊她的名字,
但潮聲太大,世界的心跳淹沒了一切。
在那一瞬間,她看到兩個自己——
一個屬於海,一個屬於天。 而她,終於明白母親那首歌的真意。
「當潮聲呼喚,星光將回歸——
而我,將不再是我。」
(第三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