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女兒》:怎麼做才算是「夠好的」母親?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024年榮獲金馬獎「最佳原著作品獎」《女兒的女兒》,最近在Netflix上架了。劇中探討了人工生殖和母女關係的議題,包含身為母親、已經60幾歲的金艾霞(張艾嘉 飾),要如何處理女兒范祖兒(劉奕兒 飾)因意外過世而留下的冷凍胚胎,以及如何面對自己在16歲生下、最後選擇出養的女兒Emma(林嘉欣 飾)。
圖片來源:女兒的女兒 Facebook

圖片來源:女兒的女兒 Facebook


  范祖兒和她的伴侶想要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兩人一同前往美國進行人工生殖,但母親金艾霞起初反對、認為出生在同志家庭的孩子會是不幸的。這顯示了同志伴侶在生育需求上,不只需要面對人工生殖在法律層面的限制、前往其他國家才能進行人工生殖,同時還乘載著家庭壓力和社會壓力

   在臺灣現行體制底下,僅「異性戀夫妻」適用於《人工生殖法》。

 

就單身女性而言,若想要實踐生育自主權,是無法在臺灣進行人工生殖的。除此之外,若單身女性實施凍卵,在日後的解凍和使用上,依規定還需要結婚取得異性配偶的同意;當同志伴侶具有生育需求,也會因為《人工生殖法》保障的是「夫妻」,同樣面臨無法進行人工生殖的困境。因此,若同志伴侶想要有自己的孩子,目前的方法主要是「共同收養(收養第三方子女)」以及「繼親收養(一方收養另一方子女)」,並且需要經過漫長的聲請和審核程序。

  人工生殖和代孕的議題在臺灣已受到討論多年,討論內容包含伴侶雙方是採用「自精」、「自卵」、「借精」或「借卵」的何種方式,以及是透過「自孕」或「代孕」的何種方式懷孕。在代孕議題上,支持方認為代孕能夠為不同對象帶來幫助,反對方則認為代孕是將女性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現,需要更詳細地討論相關的配套措施。

圖片來源:女兒的女兒 Facebook

圖片來源:女兒的女兒 Facebook

即使和金艾霞在人工生殖的議題上難有共識,范祖兒仍想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一個和心愛的同志伴侶周家儀所組成的家。其實我覺得「祖兒」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帶有傳統華人文化的影子在裡頭,但范祖兒的整體形象卻是叛逆且鮮明的,帥氣俐落的髮型、皮衣和靴子;相較於從小就在美國成長和生活的Emma,Emma所散發出來的卻是內斂和壓抑的氣質,似乎能夠看懂人情冷暖、卻又選擇察言觀色和沉默的人。Emma這個角色其實很辛苦,除了要面對自己為何被生母出養的疑問,如果養父母當初是以移民身分前往美國,身為移民後代的Emma,或許也很常在思考著自己的家在哪?自己的根又在哪?

在范祖兒剛過世的那段期間,金艾霞經常會出現Emma陪伴在自己身旁、有另一個女兒與自己共同面對女兒死亡的幻覺,這個幻覺便是由金艾霞對於「會與自己鬥嘴的范祖兒」感到想念所產生,但其實也有對於「當初出養Emma的愧疚感」所組成。

  在金艾霞與幻想的Emma對話的內容當中,會與她商討范祖兒的胚胎該怎麼處理,也有雙方對於這段母女關係的直接對話,當Emma對金艾霞說出“You broke my heart.”時,金艾霞沉默、表情閃過愧疚,無法正面回應卻也不反駁。直到金艾霞和真正的Emma在餐館廚房的那場對話,金艾霞坦承了自己當初的無能為力,也坦承了自己當時的軟弱自私,這場對話讓雙方彼此都不好受,但這個傷口卻有被揭開的必要,因為已經各自深埋在他們心底太久、需要被看見和處理。

圖片來源:女兒的女兒 Facebook

圖片來源:女兒的女兒 Facebook

  16歲時的金艾霞前來美國讀書,將意外懷孕的女兒Emma出養,時隔多年後再度踏上 同一塊土地,則是來為自己的另一位女兒范祖兒治喪。

   「我把你們生下來,卻一個也留不住。」這是金艾霞對於自己身為母親,最沉痛的呢喃。

但金艾霞也曾經說過:「我為你們做得夠多了。」

正因為母親承擔著女兒對於自己母職的期待,有些時候「金艾霞」這個人其實是被「母親」角色所掩蓋的、被記住的是照顧者身分的自己。 金艾霞正是在這樣「完美的母親」和「追尋自我」矛盾的心態當中徘徊,讓我想起英國心理學家溫尼考特曾經提出「夠好的母親(good-enough mother)」的概念,也就是比起全然地、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能夠適切地理解孩子的不同需求、適當的愛與放手,其實就已經是足夠好的母親了。之於金艾霞,得怎麼做才算是「夠好的」母親呢?不出養Emma、將范祖兒的胚胎養大成人,就會是「夠好的」母親了嗎?那金艾霞會是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從金艾霞的母親和金艾霞、金艾霞和Emma與范祖兒,到金艾霞與范祖兒的孩子,《女兒的女兒》寫出三代不同的母女關係,相較於刻板地強調所謂的「母性光輝」,《女兒的女兒》更寫實地探討了同志族群在人工生殖議題上的困境,以及一名母親在身份認同上的自責與糾結,幫助我們用全新的視角看待母女關係的題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ristine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不定時寫寫文章分享的小小天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演員:趙今麥、張凌赫、陳鶴一、劉旭威 原作:長公主 / 墨書白 本劇適合 ✅喜歡大女主劇情:女主集結美麗、智慧、霸氣於一身 ✅喜歡權謀劇:大量主線在於爭權奪利 ✅喜歡男強女強歡喜冤家類型:男女主每日鬥嘴,看似對頭但對彼此呵護備至
Thumbnail
演員:趙今麥、張凌赫、陳鶴一、劉旭威 原作:長公主 / 墨書白 本劇適合 ✅喜歡大女主劇情:女主集結美麗、智慧、霸氣於一身 ✅喜歡權謀劇:大量主線在於爭權奪利 ✅喜歡男強女強歡喜冤家類型:男女主每日鬥嘴,看似對頭但對彼此呵護備至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當對自己當下狀態的滿意,自然會散發讓人舒服的美感,體面的老去,更有一種成熟的韻味,真的不需要強迫自己,過度的追求「外在表徵」必須符合世俗對「俊男美女」的標準,而應該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能跟自己相處,接受自己的限制,肯定自己的優點,活得開心坦然的接受生命中各種的安排。
Thumbnail
當對自己當下狀態的滿意,自然會散發讓人舒服的美感,體面的老去,更有一種成熟的韻味,真的不需要強迫自己,過度的追求「外在表徵」必須符合世俗對「俊男美女」的標準,而應該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能跟自己相處,接受自己的限制,肯定自己的優點,活得開心坦然的接受生命中各種的安排。
Thumbnail
韓劇《淚之女王》推薦原因: 淚之女王自上映以後就持續榮登Netflix寶座Top1,近期更是突破收視大關。 原先揣想是因為高顏質、高人氣的超強男女主角金秀賢、金智媛,以及具有話題性的女強男弱題材,但越是細細觀影下去,越能發現編劇的巧思以及每個人物刻劃的細膩,是有深度而人物角色非常立體的一部劇啊!
Thumbnail
韓劇《淚之女王》推薦原因: 淚之女王自上映以後就持續榮登Netflix寶座Top1,近期更是突破收視大關。 原先揣想是因為高顏質、高人氣的超強男女主角金秀賢、金智媛,以及具有話題性的女強男弱題材,但越是細細觀影下去,越能發現編劇的巧思以及每個人物刻劃的細膩,是有深度而人物角色非常立體的一部劇啊!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陽靚在影視的表現有目共睹,入圍三次金鐘獎,2021年以電影《愛・殺》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她十年前開始當演員是參與一齣非典型的舞台劇,睽違十年,她要演出故事工廠的「媽,別鬧了」。
Thumbnail
陽靚在影視的表現有目共睹,入圍三次金鐘獎,2021年以電影《愛・殺》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她十年前開始當演員是參與一齣非典型的舞台劇,睽違十年,她要演出故事工廠的「媽,別鬧了」。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