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女孩》談先成為有愛的人而非有用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於工作、不了解子女(如討厭番茄醬)的父親。


  老師:「妳到底在氣妳媽什麼?」


  芳儀:「我只是覺得她可以做得更好。」


  老師:「但如果這已經是她的最好了的呢?」


  芳儀對母親的氣,一方面氣因為母親罹癌而必須離開美國、離開可騎馬、有好友、被稱作資優生的美國,回到不再是同一隻馬、以考試成績代表一切(成績好=品德好=模範生=可以當朋友)、少一分打一下的台灣;二方面氣母親罹癌後情緒不穩、動不動有想死的念頭。然而,芳儀所謂的「更好」會不會已經是母親的「最好」?愛,是愛她的優點也愛她的缺點,愛她「如其所是」,讓她成為她自己。若母親已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那就是「最好」;若還沒,則還有「更好」的可能,在罹癌後更有限的人生中,追求更「好」死的可能。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辜負。」─尼采


  相較於國中生的芳儀,母親更像女孩。出國開了眼界,並不表示能夠開人生的眼界;母親宛如女孩般只看到「自己討厭」的世界,而忽視了「自己滿意」的世界。成熟的人生,是「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必在意別人的意見,活出自然、自由、自知(作最壞的打算,勇敢選擇並無悔的承擔結果)的自己。惟有喜歡自己、認識自己(透過他人與自我評價)、懂得與自己的煩惱悲傷共處,才會有相信自己並創造幸福的可能。如同結尾處,芳儀看著因肺炎被隔離的妹妹平安回家,知道幸福不在美國、不在未來,而就在「現在」。


  「他人是我,是另一個我,是不是我的我,是我所不是的人。」─沙特


  家人就是另一個我,接觸、接住、接受我的情緒,與反映、反饋、反彈我情緒的我。片中芳儀的演講有沒有講出來、有沒有被母親聽見都是其次,因為母親早已感受到芳儀對她的情緒,在敵對的關係中,只剩「溝」而沒有「通」。反而是後來越來越了解女兒的父親,在看了講稿後,不管自己過得好不好,都希望幫助女兒過得好、無條件地幫女兒過得好(即便窮到只剩一條內褲)。「家人」是一部份的自己;在愛中的自己。「家」則是培養愛的地方,先成為有愛的人而非有用的人。惟有在愛中(家人、親友),才有「如其所是」、成為自己的可能,沒有愛則無法包容不完美的好。


  在來台大去美國的年代,美國曾經是許多人夢想的天堂。國中時,班上也有一位喝過洋墨水的同學,但可能是他國小高年級就回台灣了,沒有適應不良的感覺。常聽說國外的學生比較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然而,當台灣學生在跟老師頂嘴時也是很勇於表達意見的。我想對於一個不管是「美國」女孩還是什麼國的小孩,只要離開曾經熟悉的環境(人、事、物),都會有適應的問題。然而,之所以讓我們克服適應、克服未知,在於家人、朋友的愛,即便不常見面,依然能夠保有愛;保有不離不棄、一路同行、同甘共苦的感覺。 

2022/3/10

avatar-img
49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開春第一次走進戲院就是要「蝠」虎生風的應應景,先撇開蝙蝠俠的弱點明顯就是唯一露出肉色的部分還能打不到外(也許是戴了肉色防彈口罩?),本片雖長達3小時,卻無贅餘之處。雖然僅是2D版,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配樂音效振到以為手機響起,即便已經關機)。印象最深刻、最過癮的莫過於蝙蝠車追逐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年於台灣上映,18年後(2022)再度重返大螢幕,說來慚愧,我是直到最近才有機會欣賞這部被BBC選為21世紀百大電影第6名的電影。   本片描述一對分手的情侶,某天男方(金凱瑞 飾)為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德文「Ich bin dein Mensch.」直譯就是「我是你的人」。人,你我都是人,然而,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人嗎?什麼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東西?這是一部德國電影,也是一部很德國的電影,反思了愛、渴望與人的本質。   本片描述任職於柏林佩加蒙博物館的人類學家Alma(Maren Eg
  本片描述到海外小島度假的一家人,在旅館的安排下來到一處神秘的海灘;神秘之處在於,海灘的時間不尋常的快,在那裡1秒鐘=4.9小時、1小時=2年,也就是說1天=48年,過1天年齡就幾乎半百了。離不開海灘以及海灘的時間背後其原因是什麼?在此就先不劇透,我想討論的是,你是否和我一樣,有時候希望時
  本片原定2020年7月3日上映,好在延期上映一年多後、降級後,有幸親眼到戲院目睹這部前年看了預告就一直很期待的電影(也是今年第2部到戲院看的電影),果然不失所望。   片中描述一位不同於由真實玩家操控的眼鏡族,而是由遊戲內建的在銀行上班的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
  開春第一次走進戲院就是要「蝠」虎生風的應應景,先撇開蝙蝠俠的弱點明顯就是唯一露出肉色的部分還能打不到外(也許是戴了肉色防彈口罩?),本片雖長達3小時,卻無贅餘之處。雖然僅是2D版,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配樂音效振到以為手機響起,即便已經關機)。印象最深刻、最過癮的莫過於蝙蝠車追逐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年於台灣上映,18年後(2022)再度重返大螢幕,說來慚愧,我是直到最近才有機會欣賞這部被BBC選為21世紀百大電影第6名的電影。   本片描述一對分手的情侶,某天男方(金凱瑞 飾)為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德文「Ich bin dein Mensch.」直譯就是「我是你的人」。人,你我都是人,然而,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人嗎?什麼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東西?這是一部德國電影,也是一部很德國的電影,反思了愛、渴望與人的本質。   本片描述任職於柏林佩加蒙博物館的人類學家Alma(Maren Eg
  本片描述到海外小島度假的一家人,在旅館的安排下來到一處神秘的海灘;神秘之處在於,海灘的時間不尋常的快,在那裡1秒鐘=4.9小時、1小時=2年,也就是說1天=48年,過1天年齡就幾乎半百了。離不開海灘以及海灘的時間背後其原因是什麼?在此就先不劇透,我想討論的是,你是否和我一樣,有時候希望時
  本片原定2020年7月3日上映,好在延期上映一年多後、降級後,有幸親眼到戲院目睹這部前年看了預告就一直很期待的電影(也是今年第2部到戲院看的電影),果然不失所望。   片中描述一位不同於由真實玩家操控的眼鏡族,而是由遊戲內建的在銀行上班的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媽的人生願望 劇情:73歲的海夫人(清嫺 飾)在丈夫早逝後獨自扶養五個孩子長大,孩子們成年後四散各地,在鄉下老家的她因為遇到車禍而必須依靠輪椅生活,子女們為了該由誰
Thumbnail
小時候曾經聽說過這個名詞,可是卻沒有想打開搜尋引擎查詢它的真正含意,也許是一份對於新知的怠惰,也許只是一份不以為意的厭倦感,總認為這些流行語會跟隨時間的長河興起又衰落,所以何必要急於知道呢? 直到八年前,台灣也拍攝了類似的題材,還是我欣賞的演員所主演的電影,雖然它描述的是另一個故事主軸,可是足
Thumbnail
《搬家》談的是父母分離造就的成長痛,女主角小蓮從樂觀吃魚笑稱是溫馨一家的三角桌邊,帶著無法接受與不理解的心情潛逃到另一個角落,使她對自身存在感到困惑,再透過一趟久違的旅行,小蓮獨自闖入森林與海洋,重新接納了這不完美的自然循環,最終她回到了祝賀著自己的世界,完整了成長的生命迴圈。電影從「搬家」的這一結
Thumbnail
電影《莎莉》講述的是一位從小失親的姊姊惠君(劉品言飾),從小努力養雞、做農事,一手養大弟弟(陳柏宏飾),四十歲左右因為尚未結婚,被姪女慫恿後,開始上交友軟體尋找真愛的故事。一位長年奉獻給家庭,沒有自己人生的女性,該怎麼找愛?該怎麼認識自己及未來?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2023年12月10日,我到桃園中壢的馬祖新村欣賞李啟睿老師的作品《桃園母女圖鑑》。第一次欣賞老師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觀看「沉浸式劇場」作品是在「台灣當代表演藝術課」上老師播放的《李太太與他的四個女兒》。記得當時老師提及演出前可以和劇中人物在同一場地近距離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就覺得很有趣,沒想到很快就有機
Thumbnail
外子帶學生至美國畢業旅行,讓原本兼職的偽單親媽媽變成12天全職的偽單親媽,帶著女兒面對孤寂及思念的故事。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媽的人生願望 劇情:73歲的海夫人(清嫺 飾)在丈夫早逝後獨自扶養五個孩子長大,孩子們成年後四散各地,在鄉下老家的她因為遇到車禍而必須依靠輪椅生活,子女們為了該由誰
Thumbnail
小時候曾經聽說過這個名詞,可是卻沒有想打開搜尋引擎查詢它的真正含意,也許是一份對於新知的怠惰,也許只是一份不以為意的厭倦感,總認為這些流行語會跟隨時間的長河興起又衰落,所以何必要急於知道呢? 直到八年前,台灣也拍攝了類似的題材,還是我欣賞的演員所主演的電影,雖然它描述的是另一個故事主軸,可是足
Thumbnail
《搬家》談的是父母分離造就的成長痛,女主角小蓮從樂觀吃魚笑稱是溫馨一家的三角桌邊,帶著無法接受與不理解的心情潛逃到另一個角落,使她對自身存在感到困惑,再透過一趟久違的旅行,小蓮獨自闖入森林與海洋,重新接納了這不完美的自然循環,最終她回到了祝賀著自己的世界,完整了成長的生命迴圈。電影從「搬家」的這一結
Thumbnail
電影《莎莉》講述的是一位從小失親的姊姊惠君(劉品言飾),從小努力養雞、做農事,一手養大弟弟(陳柏宏飾),四十歲左右因為尚未結婚,被姪女慫恿後,開始上交友軟體尋找真愛的故事。一位長年奉獻給家庭,沒有自己人生的女性,該怎麼找愛?該怎麼認識自己及未來?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2023年12月10日,我到桃園中壢的馬祖新村欣賞李啟睿老師的作品《桃園母女圖鑑》。第一次欣賞老師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觀看「沉浸式劇場」作品是在「台灣當代表演藝術課」上老師播放的《李太太與他的四個女兒》。記得當時老師提及演出前可以和劇中人物在同一場地近距離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就覺得很有趣,沒想到很快就有機
Thumbnail
外子帶學生至美國畢業旅行,讓原本兼職的偽單親媽媽變成12天全職的偽單親媽,帶著女兒面對孤寂及思念的故事。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