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MT*, *波音*, *雷神*:國防股表現穩健,在市場利空下未見明顯下跌,推測其防禦屬性。
🔹 *國巨*, *茂達*:肯定茂達本質強但經營牛皮,影響股價無表現;國巨提及無聊盤整。
🔹 *3010*, *6698*:建議若無法掌握標的狀況,應轉為自己能掌握的標的。🔹 *EDA*:川普擬加重關稅與禁止技術出口(如EDA工具),反制中國稀土限制。
🔹 *稀土*: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近乎全面禁止,作為對美經濟反制。
🔹 (市場修正與故事):市場修正常常是先跌再補故事,提醒不要過度解讀事件背後邏輯。
🔹 (戰爭風險):以戰爭與黑天鵝事件舉例,即使小槓桿也可能爆倉,強調市場敬畏心態。
🔹 (保守策略理由):因應市場可能爆發性事件(如爆倉),維持彈性避免劇烈波動影響。
🔹 *加密貨幣*:加密貨幣爆倉潮波及低槓桿使用者,提醒市場風險高於預期。
🔹 (下跌資金調度):崩盤時若有流動性與低波動配置者,能有資金加碼、切換標的,降低被套牢風險。
🔹 (資產配置):建議忙碌者用資產配置(如原物料、債券)分散風險、降低波動。
🔹 (去槓桿與彈性):主持人強調應保有彈性與去槓桿策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
🔹 (保守策略經驗):有些人質疑保守策略賺不到錢,但主持人指出這是經歷過修正後的經驗所得。
🔹 (槓桿與現金控管):透過降低槓桿與保留現金,應對未來市場突發殺盤,強調持盈保泰的重要性。
🔹 (行情調整策略):遇到行情瘋狂時,會在週一週二進行進一步調整,汰弱留強,維持持股彈性。
🔹 (技術面選股):在基本面選出50檔股票後,會用技術面如成本或籌碼指標進一步篩選汰弱留強。
🔹 (波動控管):即使基本面穩定,股價劇烈波動者仍會被剃除,強調風險控管與穩定性。
🔹 (汰弱留強策略):維持跌後汰弱留強策略,避免盲目抄底,並根據波動調整部位。
🔹 (市場情緒):觀察市場情緒過熱與媒體現象作為回檔訊號,提出警示。
🔹 (槓桿):提醒槓桿過連假風險高,恐慌賣壓可能加劇開盤下殺。
🔹 *記憶體*:連假前情緒緊張導致提前砍倉,後續反彈錯過漲幅,反思連假風險與調整策略。
🔹 *NASDAQ*:美股大跌導致台股理論開低約 6%,根據 NASDAQ 與新加坡台指期電子盤估算。
單集重點
---------------------------------------------------------------------------------
01:17:美股崩跌,台股理論開低
市場新聞:美股大跌導致台股理論開低約 6%,根據 NASDAQ 與新加坡台指期電子盤估算。
02:10:市場情緒與連假影響
操作反思:連假前情緒緊張導致提前砍倉,後續反彈錯過漲幅,反思連假風險與調整策略。
03:08:高槓桿過連假風險
操作反思:提醒槓桿過連假風險高,恐慌賣壓可能加劇開盤下殺。
03:25:市場過熱的警訊
市場新聞:觀察市場情緒過熱與媒體現象作為回檔訊號,提出警示。
04:14:逢跌抄底慣性與調整邏輯
股票操作:維持跌後汰弱留強策略,避免盲目抄底,並根據波動調整部位。
04:32:波動高時汰弱留強
股票操作:即使基本面穩定,股價劇烈波動者仍會被剃除,強調風險控管與穩定性。
05:13:觀察紅K與套牢形態預測買盤壓力
操作原因:根據連假前走勢判斷開盤買壓與壓力,推測後續反彈力道與難度。
05:32:套牢後的賣壓形成
操作原因:說明散戶套牢後賣壓心理,推論形成壓力帶的市場現象。
05:52:用技術面篩選好壞公司
股票操作:主持人說明在基本面選出50檔股票後,會用技術面如成本或籌碼指標進一步篩選汰弱留強,以提升持股品質。
06:26:行情瘋狂下的調整策略
股票操作:遇到行情瘋狂時,會在週一週二進行進一步調整,汰弱留強,維持持股彈性。
06:45:降低槓桿與現金流調整
股票操作:透過降低槓桿與保留現金,應對未來市場突發殺盤,避免部位卡在山上,強調持盈保泰的重要性。
07:23:對保守策略的質疑與經驗
操作反思:有些人質疑保守策略是賺不到錢,但主持人指出這是經歷過修正後的經驗所得,老聽眾能理解,提醒市場變化需保持彈性。
07:39:去槓桿與彈性策略思維
操作反思:主持人回應聽眾質疑,表示不追求滿手正額操作,而是強調保有彈性與去槓桿策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
07:55:用配置分散風險
股票操作:建議忙碌者用資產配置(如原物料、債券)分散風險、降低波動,作為無法及時調整部位的替代方案。
08:12:下跌時的資金彈性
操作反思:崩盤時若有流動性與低波動配置者,能有資金加碼、切換標的,降低被套牢風險。
08:36:史上最大爆倉潮與槓桿警示
市場新聞:加密貨幣爆倉潮波及低槓桿使用者,提醒即使低槓桿也難逃市場極端波動,反映市場風險高於預期。
09:56:保守觀點的理由與市場破壞性
操作反思:說明保守策略的原因是因應市場可能爆發性事件(如爆倉、事件驅動),維持彈性避免劇烈波動影響。
10:13:極端黑天鵝風險與戰爭想定
市場新聞:以戰爭與黑天鵝事件舉例,說明即使是小槓桿也可能因極端事件而爆倉,強調市場敬畏心態的重要。
11:06:下跌修正與後見之明
市場新聞:說明市場修正常常是先跌再補故事,提醒聽眾不要過度解讀事件背後邏輯,專注風險管理。
11:27:中國禁止稀土出口
市場新聞: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近乎全面禁止的措施,規定稀土含量超過0.1%就需申報甚至不得出口,明顯是針對美國的一種經濟反制手段。
12:45:川普再加稅與科技出口限制
市場新聞:川普加重對中關稅與技術出口限制,預告11月起的封鎖措施將涵蓋EDA等先進製程工具,是對中國稀土禁令的強硬回應。
13:14:中美角力非假球
操作反思:認為美中並非在打假球,中國持續升高力道,美方也可能持續反制,整體局勢不易短期化解。
13:58:高檔轉折風險
股票操作:觀察市場高檔震盪訊號,若未有強力反向紅K吞噬,有可能進入空方趨勢,需提高警覺。
14:33:vendor financing 與風險檢討
市場新聞:過去多頭忽略壞消息,空頭將壞消息放大,資金互投與虛胖估值可能遭全面檢討,成為盤面風險因子。
14:52:測試個股真實強度
股票操作:在空頭時期,壞消息成為測試個股抗跌力的工具,將可能引爆投資人信心考驗。
15:11:保持警覺與現股應對
操作反思:建議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下,保留現股操作靈活性,避免重倉壓注。
15:27:稀土軍工用途與誇大疑慮
市場新聞:指出稀土雖在軍工與高科技用途上被強調,但實際依賴程度逐年下降,恐慌情緒過度渲染。
15:55:美日降低稀土依賴
市場新聞:歷史經驗顯示日本與美國早有備案逐步降低對中國稀土依賴,全球供應鏈已在重整。
16:13:中國稀土強勢來自污染與技術
市場新聞:中國在稀土領域具全球市佔優勢,來自於放寬污染控制與技術積累,非僅靠資源稀有。
16:40:中國市佔仍高但逐年下滑
市場新聞:雖然中國稀土全球市佔仍高(約70-80%),但比過去九成多已降低,其他國家供應逐步累積中。
16:59:去中化趨勢與供應鏈風險
市場新聞:主持人分析目前全球正走向去中化,日本、美國等地開始拉高本地資產比例,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認為即便中國中斷供應也不致造成全面停擺。
17:14:稀土短期供應問題與通膨擔憂
市場新聞:主持人指出稀土供應短缺可能導致原料短期缺貨,並引發通膨風險,市場正擔憂中國限制稀土供應導致價格上漲與政策連鎖反應。
18:26:稀土限制對AI chip設備生產的影響
提及標的:稀土可能影響 EUV/DUV 設備內的材料供應,進而影響 AI chip 的生產,但主持人認為設備本身的庫存尚可,不至於全面停產。
19:06:稀土缺貨與漲價機會
市場新聞:儘管不會全面停產,但主持人認為部分稀土材料將出現缺貨與漲價現象,特別是影響美國國防產業使用量大,可能引發經濟對抗升級。
19:46:去中化加速與觀察標的
操作原因:主持人表示將觀察非中國供應鏈電子零件為操作方向,關注市場是否進一步轉向 non China 供應鏈。
20:30:稀土概念股與能源自主潛在機會
提及標的:主持人觀察稀土概念股已有強勢表現,能源自主也是潛在關注對象,但指出目前不急著下結論,需待後續族群成形再操作。
21:25:全面性漲價與通膨預期
市場新聞:主持人指出 ABF、BT 等過去低迷零組件也開始漲價,預期未來 2-3 年將進入全面通膨循環,尤其在中美對抗持續升溫下。
22:12:分 Tier 分析強弱股找買點
股票操作:主持人說明用三層級 (不跌、跌後快速站回、跌後躺平) 方式分析強弱股,目前持續找買點,但不會急著抄底。
23:06:國防股相對抗跌與市場情緒觀察
提及標的:主持人提到 *LMT*(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 等軍工股表現穩健,在市場利空消息下未見明顯下跌,推測國防類股抗跌,可能因非利率敏感或屬於防禦性族群。
24:16:面對回撤的策略檢視
操作反思:主持人提醒投資人應觀察自己策略的最大回撤數據(如50~70%),強調若下跌時回撤過大,即使多頭時期報酬率高,也未必是良好策略,須審慎評估風險承受度。
27:15:全職投資人也須分散收入來源
操作反思:主持人說明即使是全職投資人,也多數會額外經營副業(如包租公、開診所、接代操),藉由收入多元化降低市場風險,提醒散戶勿將資金過度集中於單一管道。
27:54:操作策略:新高股與汰弱留強
股票操作:主持人透露目前持股多為創新高或接近新高個股,並持續執行“汰弱留強”操作策略,反映他透過技術面觀察股價表現,以篩選趨勢強勢股。
28:40:極端下殺下的操作邏輯與標的汰弱留強
股票操作:主持人提到若遇開盤暴跌(如跌5~9%),會直接砍弱勢股以減少損失,並轉向追強勢股,操作依感覺與市場調整進行,不使用固定數值,重點是維持手上為強勢股。
29:16:投資無標準答案,靠原則與實戰調整
操作反思:強調沒有固定標準答案,需依情況調整。停利原則是看到大黑K才出場,重點是手上盡量保留強勢股。
31:24:市場歷練造就真實長投能力
操作反思:主持人指出真正能長期投資的人都是經歷熊市洗禮後留下來的,長投之路崎嶇,需承擔風暴與風險,才能獲得應得報酬。
32:48:繼承股票部位應以掌握度判斷是否留存
提及標的:聽眾詢問繼承*3010*與*6698*股票後是否應出清,主持人建議若無法掌握標的狀況、消息與前景,應該轉為自己能掌握的標的,否則即便後續上漲也不應懊悔。
34:28:對於別人賺錢的不平衡情緒
操作反思:主持人反思自己看到其他股票大漲卻沒有持有時的情緒波動,提醒這是常態現象,理性應對。
34:43:技術派與基本面派的投資矛盾
股票操作:描述技術派投資人先買入再理解基本面,呈現市場上多數人操作手法,反映“先搶先贏”現象。
35:07:三五族群炒作與真實受惠的落差
提及標的:提及朋友操作三五族群中某家半導體公司,主持人認為其未受惠,但朋友仍成功獲利,凸顯市場多因子推升股價。
36:32:跨領域操作與後續研究
股票操作:分享自己如何在陌生領域(如無人機)看到資金進場後先跟單操作,再補上研究,實踐“先上車後研究”的策略。
38:42:市值型與高股息觀念堅持
市場新聞:主持人重申即使高股息當下表現不錯,自己仍堅持市值型投資理念,並強調風控與基本觀念的重要性。
42:35:評價茂達公司經營與股價表現
提及標的:提到 *國巨* 與 *茂達*,曾因市場傳言「白馬救援」而積極收籌碼,但最終表現不如預期。主持人仍肯定茂達本質強大,但批評其經營層動作牛皮、導致股價無表現。
43:16:股價反應與題材落差
操作反思:反思自己買股時,可能鎖定某題材,但市場實際反應的是另一個題材,提醒投資人需更留意題材與市場共識的落差,避免修正風險。
43:57:盤後籌碼驚喜與市場誤判
股票操作:主持人分享盤後籌碼觀察,原以為自己跟風買股,結果竟是當日最大買超,提醒市場有時會誤判主力動向。
44:34:投資決策與機率觀
操作原因:強調投資需以機率導向思維處理,只要過程合理、邏輯完整、掌握籌碼,便能提高勝率,即使結果不確定也無須過度糾結。
46:43:控制風險與持股部位配置
操作反思:主持人強調不應該全數清倉,而是應該以持股比例方式控制風險。即使市場有下跌風險,仍應保有一定持股部位,否則清倉後常會出現買不回來的困境。
47:03:槓桿與市場部位的配置
操作反思:建議保有一定市場部位的同時,適時在市場下跌前降低或解除槓桿部位,能有效控制風險並避免斷頭。
47:47:ETF持有與不使用槓桿的優勢
操作反思:聽眾分享長期持有ETF且不使用槓桿,讓其能夠穩健穿越市場低潮,體現長期投資與低風險操作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