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分鐘》是今年上映的熱門國片,本片緊張刺激全程無尿點,探討電車難題,而劇情很像懸疑推理片中常發生的密室殺人案。
電車難題
這是很經典的道德倫理命題,一輛火車往前行駛會撞死5人,但換個方向只會撞死1人,不少人會選擇撞死1人。但如果撞死的那1人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或是撞死的5人都是違規闖越鐵路的,而那1人是守法在廢棄軌道玩耍的小孩呢?你的決策應該會有所動搖?本片中的刑警李傑(李李仁飾演)在多年前的列車隧道事故(應該是參考太魯閣事故)中,因為資源有限,選擇放棄少數在隧道中的受難者,救出了大多數在隧道外受難的乘客。
這是片中第1個電車難題。而最後被隧道中喪生乘客的家屬記恨,因此家屬決定放置雙炸彈以報復警察。
緊接著就第2個電車難題,炸彈被放在信義區的電影院內,刑警李傑找拆彈專家宋康任(林柏宏飾演)拆除。但那其實是雙炸彈,當拆了電影院的炸彈後,會引爆另一個在百貨公司的炸彈,死得會更多。宋康任因為擔任刑警的女友黃欣(宋芸樺飾演)也在電影院中,選擇拆除眼前的炸彈而犧牲多數在百貨公司的民眾。此後宋康任因壓力而退出警界。
第3個電車難題就發生在北高96分鐘的直達高鐵上,在百貨公司中失去親人的楊澧輝(蔡凡熙飾演)被利用在前一班直達高鐵上放置炸彈,而剛好刑警李傑、宋康任、黃欣、與幕後真兇在後一班高鐵,這一班高鐵也被放置炸彈。本片的重頭戲在宋康任等人要如何抉擇?
片中3個電車難題可說是環環相扣。
密室殺人
本片在兩台直達的高鐵列車敘事上很像是《名偵探柯南》或《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常見的密室殺人案。結尾有個精彩的反轉,就是以為兇手是楊澧輝,但真正的幕後真兇卻另有其人。
遺珠之憾
本片雖然在第62屆金馬獎入圍5個獎項,包含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動作設計、最佳音效、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攝影等獎項,我認為是實至名歸。
但也有不少遺珠之憾,只能說競爭對手真的很強。
有些人認為是演員獎項,因為本片幾個演員是文戲和武戲兼具;而我認為幕後真兇一開始也要裝無辜,最後被人揭穿,要有一定的演技。
但我認為最大的遺珠之憾是剪接、配樂、與歌曲獎項。
本片的手法跟克里斯多福·諾蘭很像,就是在不同的時間線跳躍─雖然一開始是按照時間順序,先點到隧道事故與信義區的雙炸彈案這兩個事件(也可說是電車難題),但不會把所有細節透露;而是在高鐵雙炸彈案中跳回去透露過去兩起事件的幕後祕辛。
本片的配樂也跟諾蘭很像,配樂老師侯志堅下了不少功夫,本片每個鏡頭都有配樂引導觀眾的情緒,並且也能跟各種音效完美結合,讓觀眾一直沉浸在電影院中無法出戲。
唯一的差異是,諾蘭的電影都不會有原創歌曲,但本片找的演員黃奇斌之前是茄子蛋樂團的主唱,與法蘭等歌手創作出好幾首歌曲,融入劇情、音效、與配樂中。可惜本次金馬獎都沒有入圍。
期待明年的台北電影節等獎項能給這些遺珠之憾有入圍得獎機會。